嘉定都市网

查看:3249 回复:5 发表于 2014-2-24 09:55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4 09:5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地标No.64 港城路/千年古韵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港城路 万里长江口,千年高桥镇高桥松饼

       从港城路站出来,沿着张杨北路一路南行,到清溪路左转,就来到了潼港一村17号103室。这就是此地专售松糕的“小香”饼店。据说,这家的松糕,以自家媳妇的名字命名。而松糕的制法,来自于小香婆婆的真传。

        这样的松糕,对稍微少了点岁数的上海人来说,是一种记忆犹新的食物。1990年代以前,上海本地人造房子,在房子上大梁的那天,是要在房顶上抛糕点和馒头的。

        清代大才子李渔曾经如此评价高桥松饼——“糕贵乎松,饼利于薄”,对于饼皮酥薄的高桥松饼,确实符合李渔的评价标准。其实,在李渔生活的年代,高桥松饼还寡为人知,然而,只要是货真价实的好货色,终究有发扬光大的一天。

        如今,高桥松饼早已经列入“沪郊百宝”。2006年,高桥松饼被列入了“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然而,高桥松饼和最盛时相比,在产销量上已经走了一段下坡路。高桥镇产销松饼店铺最盛时期达18家之多,每月的销量超过1000万只,相当于现在高桥松饼一年的销量。如今,如果你想买到正宗的高桥松饼,可以去正兴食品厂清溪路店看看。

    杜家花园

        1888年8月22日(清光绪14年7月15日),杜月笙出生于今天浦东高桥镇沈家弄的杜家花园里。前段时间,当我乘6号线来到港城路,但见笔直的港城路、草高支路、欧高支路等高架公路立体穿插,却怎么也找不到杜月笙当年的痕迹了。

        杜月笙本是个贫儿,4岁时他母亲去世,邻人只能买一口薄皮棺材装殓,然后扔在田埂的化人滩上了事。6岁时,杜月笙的父亲又亡故。10岁以前的杜月笙,就在如今港城路站以南的高桥镇上乞讨为生。当我离开高桥镇小学走到古高桥遗址,这就是当年杜月笙乞食之处。想来,虽然杜家祠堂远在高桥镇以南,可当年要饭的贫儿却必须到镇中心才能乞得食物,所谓吃过百家饭。而这古高桥遗址,一定是杜月笙留恋过的地方了。

        上海画家张安朴老先生1950年代中期曾随父亲自市区到高桥游玩。安朴先生说:“那时候从外滩的船码头登船,然后船只顺江而下往吴淞口开行,在一个码头停靠后,我们下船坐人力三轮车,就能到达高桥镇。”

        20世纪的第二年,13岁的杜月笙一个人告别乡邻,向照拂他多年的外婆和吴允珊等老人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登上了开往十六铺的小船。“我不在上海混出个人样来,就不回高桥,不来见你们大恩人。”虽然上海并没有高山,虽然上海的黄浦江并不长,但杜月笙此去,真的可以说是山高水长。

    海滨浴场

        我路过高桥镇海高路100号的时候,看到一块“高桥海滨浴场有限公司”的铭牌。我诧异于为何海滨浴场会设置在前不着海、后不着村的繁华闹市。想来,20世纪30年代,高桥海滨浴场,就曾以“白沙滩、碧波浪”饮誉沪上。只不过后来这家浴场荒废了。

        据张安朴老先生回忆:“大约1956年还是1957年,我父亲带我去高桥。”安朴先生当年只是个小男孩,在他的记忆里,当年的海滨浴场看起来已经很荒凉了。“那海滩、防护堤,还有吃草的羊儿和牵羊的羊倌,形成了我印象中的一道风景。”令安朴老先生记忆犹新的,当属那时候看到一个外国人游泳的时候被鲨鱼咬了。当年鲨鱼能进抵高桥附近的海滩,这也说明了当年东海沿岸水质清洁。

        如今,在外高桥保税区走着,看着落日的余晖缓缓下降到海里,想着过往的岁月悄悄溜走,那些值得一叙的岁月,也似这日头沉入大海,只是那往事不会再如明天的太阳般升起。被地铁惊醒的高桥古镇梦,终究是一个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24 09:55:35 | 只看该作者
    高桥历史悠久,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历史建筑,其中名闻遐迩的当属高桥的印园、承园、胡苑、余园四座名园。

    ★印园

        位于高桥镇北街,由高桥镇著名儒商印渔村建于上世纪20年代。印家住宅西临北街,中间有清浦江流过,河上架有木桥,江东即是印家花园,内建有印家祠堂和三层观景台“近江台”等亭台建筑。

    ★承园

        位于高桥镇西街南侧(今育民中学所在地),面积十余亩。承园在抗日战争前为富商程竞民所建。在高桥四园中,建设最晚,面积最大,布局最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2-24 09:55:56 | 只看该作者
    ★法昌寺

        原址在港华路1299号。宋代清浦(高桥)人黄绅时任杭州盐官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建于清浦港之西。“法昌寺”寺匾为苏轼所题。法昌寺建成后,规模恢弘,倭寇掠烧清浦镇时被毁。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焕然改观,“法昌晨钟”为上海八景之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法昌寺被拆除。

    ★老宝山城遗址

        位于高桥镇东北2里许,曾是长江口的军事要塞,目前遗址尚有2到3米高的土城。

    ★黄俣墓

        墓主黄俣,生于宋建炎三年(1129年),卒于宋嘉泰四年(1204年)。据黄氏家谱记载:“阀阅多由南渡,唯黄氏世居兹土”。历史学者推算,在黄氏家族之前,高桥早已成陆,而且已有众多的村落,由此证明,高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可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2-24 09:56:38 | 只看该作者
    唐位位:看到图片很想去高桥,想到高桥松饼,想到同事的母校高桥中学。

    洋风汉魂:去高桥吃过地道的上海菜,那口味甜得发腻,但又一点都不反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4-2-24 09:57:02 | 只看该作者
    港城路站
    位于浦东新区外高桥保税区港城路,为上海轨交6号线的高架侧式车站及起始站。规划中轨交10号线2期也会经过本站,未来将成为6号线与10号线的换乘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4-3-24 19:21
  • 签到天数: 36 天

    [LV.5]常住居民I

    6
    发表于 2014-2-25 07:24:21 该帖发布自手机版:wap.jiading.com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飞越巅峰 于 2015-5-1 12:04 编辑 <br /><br />哈哈,港城路站,号称上海最简陋的地铁站,周边触目之处,说它脏乱差丝毫不为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