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2404 回复:3 发表于 2006-3-14 14:23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3-13 21:0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征文]重谈“克己”精神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谈谈文明礼仪》征文



    近来趁着闲暇,研阅了一些儒家典籍。翻至《论语·颜渊》一章,读到一段经典的师生问答。“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古人说话,甚是洗练,将这段“鸟语”译成现今的大白话,意思大约是:颜回问孔子,怎样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呢?孔老夫子教训道:“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
    孔夫子是个自律甚严的老学究,虽也曾为卫公的爱妃南子情迷意乱,却懂得“发乎情,止乎礼”。他所谓“克己复礼”一词,代表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自身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自律与苛责。
    时光久矣,在经历了近现代一系列对儒家文化的批判运动之后,孔夫子和他那个以“德、礼、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一度被当作“毒草”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今天,我们以“破烂王”的精神,将“克己复礼”从垃圾堆中拣出来,除锈去污,上光涂蜡,重新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对建设注重文明礼仪的和谐社会而言,意义非同寻常。
    孔子之“礼”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文明礼仪之“礼”已是大相异趣,然而,通过“克己”的途径去现实“礼”的目标,却是千古一辙。
    克己,就是约束自我,克服人性中不良的一面。虽然《三字经》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但持“性善论”的孔子也坦诚:人性经过后天的长期磨蚀,会显现出恶的一面来。这时,就需要“克己”。
    “克己”的直接要求,就是克私欲。儒家道德对个人的公德规范要求非常严格,有时已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今天我们不提倡作苦行僧式的清修,但“克己”精神中对个人私欲的约束,至今仍有其进步意义。剖析现今社会中的诸多不文明因素,小到不遵公德、无视秩序,大到损公肥私、贪赃枉法,不都是个人私心无限膨胀的恶果么?
    现代人文明礼仪的失范,究其根源还是缘自个人公德意识的淡薄。进入“后现代”的中国社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商品化逻辑无限扩张的背景下,个性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从“文革”时代的个性抹杀,到改革时代的个性解放,再到如今的个性膨胀,中国人的个人价值观念十年一变。“畏私如虎”的年代一去不返,“因私废公”的现象却比比皆是。“银行一米线”、“红灯停车线”成了部分公民无法企及的道德及格线。记得去年湖南卫视的名牌栏目“快乐大本营”专设一档文明礼仪节目,用现场抓拍的方式,对随机遇到的遵守礼仪规范的好市民进行褒奖。节目设立的初衷固然可嘉,但公民的公德意识真能用“名利”的方式重新唤起么?
    “克已”精神注重的是“自律”,即加强自我修养以提升文明礼仪的规范度。我们也听到过采用严酷法律进行“他律”的例子,比如新加坡闻名于世的“鞭刑”,严刑可以换来一时的文明表象,却换不来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
    孔子论“礼”,并非将之定位成“凡事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其核心思想是“仁爱”。仁爱,即是敬爱尊长,关爱晚辈,兼爱他人,遇事以他人和社会利益为先。这与我们当前所倡导的文明和谐的主题不谋而合。
    孔子毕生潜心于教育,收纳千徒,周游列国,为的就是播撒他的“礼”与“仁”,这位儒学始祖坚信教育可以改造社会。我们今天重扬“克己”精神,使之光辉重现,唯一的途径就是大兴教育,营造一个崇尚公德、文明礼让的和谐环境,通过这样的一个“软环境”促成个人观念中“克己”意识的催生。
    孔子呼唤“礼”,因为他面对的是诸侯纷乱,礼乐崩坏的社会。
    今人重唤“礼”,因为我们需要建设一个文明有序的和谐社会。
       

此贴由 刀笔小吏 在 2006-03-14 09:32:45 最后编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7-11 02:34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沙发
    发表于 2006-3-14 01:35:11 | 只看该作者
    ye,这话题其实挺曲高和寡的,看的出你作文底子比我好,赞~
           

    此贴由 Leslie 在 2006-03-14 10:22:07 最后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06-3-14 14:11:28 | 只看该作者
    刀笔小吏:好文章!
    跟我的那一篇:《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文化之我见》,是同宗。人类创造文化,个人精神修养跟文化不可分割。
    小L:曲高不怕和寡。和寡者非为曲高,乃曲折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7-11 02:34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地板
    发表于 2006-3-14 14:23:24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踏莎行 在 2006-03-14 14:11:28  发表
    刀笔小吏:好文章!
    跟我的那一篇:《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文化之我见》,是同宗。人类创造文化,...



    折来折去,我迷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