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6523 回复:17
发表于 2007-4-5 16:46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知堂序跋》在手,零碎翻来,好比浅尝小点,别有滋味。周氏的是非听地太多,“知人断事”上不免误差,一友曾说他露出两三分,收得两三分,十分恰当。永嘉上人有“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一言足可与其序跋之文匹配,自是在这有意无意之间,隽永的东西就流了出来。是如钟叔河所言,集外之集的相貌,不肖口吻的阐述,才是周氏序跋的特色,可谓一言知君。
天一阁购得《稽神录》《括异志》两种,宋人编撰,具及文体,民间口述,既无评骘,也无抒怀。宋人释道两家已盛时待消,善缘恶缘种种百态逐渐纷芜,《稽神录》《括异志》虽尽在求实,实中却透露着千年前的中国人神往的内心境趣,三尺神明的敬畏与不顾,都可算言行一意。茶余饭后看上一两章节,风情异事,颇为有趣。
“老娘”二二的书再版,原本想替她写个序文,一拖再拖,不了了之。她的字总没有拖泥带水,干脆利落,写的是职场种种,接近每个大城市的日常,细微的地方,却直指人心。认识她的年限也算颇长,看了她的书,想起她的故事,与她日渐南方的口音相比,竟像是偷换掉了时光,一切都在缓慢地走样。
木心的散文随笔看了几册,没有想象中的好,语肖神气上,字的针眼上,意趣的转折上都臻地道。但在延伸语言的那面看,他的古典路子并不正宗,估摸他也未想过正宗,诗歌的几卷,并不比国内诗人高明多少!进而言,陈丹青或许能青胜于蓝,语言这厢,原非先来后到的那般简单。实如陈丹青说的好:认识评判木心的东西,且不管古典与否,先认识自己。也是,如今的中国人早已不是纯粹的中国人了。
那天随意买了本《遵生八签》,却是今人译本,大失所望,遂送了人。明朝文人节欲的愿望还在,却已是萤火之末了,书楣上撰有奇书的字样,大约也只能唬住现代人罢了。倒是其讲究草木养气的魅力是让人向往的,这才是远溯老庄的古典一脉。借用金大侠《射雕英雄传》的原话:世人浅薄,远没见过文学武功,天文地理,五行卦算全才的聪明人,倘若深入古典进去,方知道中国文化确实有这样的奇人。
《大胜起信论》不敢贪多,每日读一点。西域佛学讲性净,“净”在识,识又多在先天,的确更接近佛学原始,然佛学在于化渡,则不免因人而通融,东方人讲“觉”,“觉”各有基础,是为修为不同,而入不同佛学要义,所以东方佛学更有群众基础。至于要优化佛学,当是要有门槛的,净土,天台,贤首诸宗对根器实在苛求,而唯识俱舍不免有学究气,至于密宗以下,修身养性之外,难脱束缚。
夏宗禹的书信《随缘集》看了几天,此君编撰的四大师遗墨殊为珍贵,第一次见到马一浮的书法,便是由他那处。中国人学问诗歌与书法相参,下笔既诗,落笔为墨,原是一体的,许多唱和的手札集叙事、抒情,言志……这本《随缘集》是编撰背后的故事,积步累行,这样的人编《君子书》方才恰当。赵朴初题的款,很是风雅。
说到赵朴初,近日收了他一本词集《片石集》,那个时代,词学有扩大语言体系的味道,渗入了一些新颖现代的东西,但是如今再看那些词,承上没得古典精髓,启下则人文基础早已消失殆尽,赵朴初也不能例外的,他的《片石集》也只能算是记录性的东西。所谓人局于世,不免扼腕。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4-1-23 20:09 |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
楼主真是博学广览 
佩服佩服  |
|
|
|
|
|
|
|
让我觉得自己很文盲腔。。。  |
|
|
|
|
|
|
|
我得穿越时空,去古代帮你找个娘子...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4-1-23 20:09 |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
上演寻妻记  |
|
|
|
|
|
|
|
佩服佩服
翻书一二页
闲谈乐融融
人生之乐趣
尽此.
不可言说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