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转帖]关于钱老逝世而写成的一段博客(节选)
[打印本页]
作者:
帮友侬豁笃咯
时间:
2009-11-3 15:48
标题:
[转帖]关于钱老逝世而写成的一段博客(节选)
最近在网站上看到一个博客,看过之后顿时觉得醍醐灌顶。
现拿来与大家分享部分的节选,全文请点以下链接
http://qzone.qq.com/blog/622007967-1257092205
钱老从条件那么好的美国回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中国大陆,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据目前已经公开的资料显示,他老人家没有给国家添任何麻烦,而自从他1955年回来后,却为共和国军事科技的发展解决了无数的问题,扫清了航天事业上的无数障碍。
钱老一生都在解决问题,他只向共和国提了一个问题……
查看钱老生前记录,我们看到,他老人家只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前来探望自己的共和国总理温家宝提到过一个问题,他说,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是的,这一定是很大、很大的问题,否则共和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的元勋绝对不会在与共和国风雨同舟半个世纪后,在自己生命走到最后的关头,才提出这唯一一个问题。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得连前来探望他的共和国总理温家宝同志的脸色都渐渐凝重起来。实事求是的温家宝没有不懂装懂,他显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却没有现成的答案与钱老分享。
于是,总理召集了6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以共和国总理之尊,提出了钱老向他提出的问题,那几位校长和专家争先恐后地答道:老师不行……大学很大,但不够强……不是大学出问题,是基础教育出毛病了……
家宝总理得到了答案?他满意了吗?如果他满意了的话,他一定会直奔已经走到人生尽头的钱老的睡椅前,告诉钱老答案并共商大计。然而,和我们一样,温总理显然对这些大学校长和专家的答案并不满意。
其实,钱老的问题只有他自己能够回答……
谁能解答钱老这一生提出的唯一一个问题?我想,即便我再自不量力,也不会自以为可以三言两语说清楚连钱学森和温家宝两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然而,这却不能阻止我对这个问题有我自己的思考。
一经思考,我就发现,把钱老的问话当成问题,其实有点问题。因为,无论从钱老短短的几句话里,还是从钱老长长的人生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他提出的问题,其实也看到了这问题的答案……也许,这才是温总理脸色凝重的原因,也许这才是温总理对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的答案不满意的道理,也许这才是温家宝总理放下堂堂共和国总理的公务不做,而去教室听初中老师讲课、走上讲台给高中学生上课的理由……
钱老说中国的大学出不了杰出人才,是他归国55年后说的,而早在55年前,美国的大学就出现了成千上万杰出的人才,包括钱学森本人。我再次使用“战士”这个称号,是想借今天这个机会,不但向钱老,而且向所有的“钱学森”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这些人有学成归来的,有的学成后,人虽然没有归来,但心却从来没有离开……;有的名气虽然不如钱老大但贡献一点也不小,有的却因为心照不宣的原因根本就没有名字,更别说名气……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在美国等先进国家学习和研究高科技,人回国或者心回国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他们带回来的是科学技术,他们和共和国的领导人一样,
认为只要带回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就会先进了。
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的大学依然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的科技依然是世界上比较落后的,我们的人民仍然是世界上最穷困的一群——为啥呢?
因为原因很简单,发展科学技术,推动国家前进,和培养科学技术大师和杰出人才一样,并不是单单是靠“科学技术”就可以的,还需要宽松和自由的人文思想,需要与时俱进的大学和教育制度,需要适应新的时代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
是的,我找到了答案!钱学森老人家像一名勇敢的战士一样从美国带回了先进的科学,却没有带回科学的精神,我们的国家重视所有带回先进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人才,却把那些试图带回来的比科学技术同样有用的人文精神和先进的价值理念拦阻在大门之外——而这一切,还是让我们从钱老人生的故事中体会……
你能够想象,在一个知错不改、在一个没有包容精神、在一个死不认账、在一个扼杀自由精神的地方,在一个只注重科学却不知道科学精神为何物的地方,在一个只想要最先进的技术,却无法自由思想的地方,在一个所有的东西都被标上价钱,可人的心里却缺乏了基本的价值观念的地方……那里,能够培养出真正杰出的人才?那里,能够产生真正的和谐?
此贴由 帮友侬豁笃咯 在 2009-11-03 15:49:19 最后编辑
作者:
向人性挑战
时间:
2009-12-16 17:54
利益是什么?为了利益能出科学家?能理解我说的话你离成功已经不远。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