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09.9征文)含泪的时尚 [打印本页]

作者: 丰庄黄老师    时间: 2009-9-19 13:50
标题: (09.9征文)含泪的时尚
                         含 泪 的时尚

    在十年动乱的年代,最时尚的服装是土黄色的军装。我日夜梦想着自己拥有一套这样的军装。看着电影里毛主席一次又一次接见红卫兵,那人如潮涌激动人心的场面,那挥动红宝书的一片黄色海洋,真的令人羡慕死了。想不到后来我竟然也有机会赴京, 兴奋得我整夜没睡好觉,静下心来,却发现自己没有一件时尚服装,我必须想办法借一套黄军装。
    我家是个大家族,堂兄 弟表姐妹二十多人,却只有堂弟 一个军人,现役的,远在福建。他原是个孤苦伶仃的孩子,亲娘在他出生不久 去世了,父亲给他留下一个后妈, 也告别了人世。他受不了后娘的白眼,涂改了户口簿,初中毕业参了军。在军队上,“五好战士”、“特等射手”的奖状贴满墙头。他可是令我们这一辈人眼红的人物。 为了时尚,我得到他家去碰碰运气,说不定箱底压着一件军服呢!
    凌晨出发,花了四个多小时,赶到外高桥堂弟家,我看见了令人吃惊的一幕:堂弟牵着一头牛从村前走来,那牛瘦骨嶙峋,像生过癞痢一样,浑身毛秃得只剩下几根,移动一步,歇一会儿,攒聚一下力气,再移动下一步,那样子,风一吹就要倒。
    原来就在前两天,一辆小吉普,两个黄军装,押着戴手铐的堂弟回到了家,堂弟参军两年,成了“现行反革命分子”。一般说,耕牛是不能让反革命分子接触的。但那是一头又老又瘦的病牛。生产队长惩罚他,故意叫他养这头水牛 。那时一般人养死一头牛,都要戴上“破坏生产”的帽子的,就别说反革命分子,罪上加罪,不得了呀!我抱住堂弟大哭,世上怎么会有如此不公道的事?
    堂弟安慰我,他绝对没有干过任何坏事,事情一定会公正解决的。他从箱底下翻出一套军装,交给我。他说,都被“充公”了,只剩这一套 ,你得给我好好保管,以后我还要穿它。听他这么说,我又流下了眼泪,泪水滴湿了手中的军装。
    我穿着这套 军装,挺胸叠肚,神气活现,自我感觉时髦极了,夹杂在穿着时尚黄军装的千万红卫兵中,“大串联”去!我名山大川到处玩。我曾徒步好汉坡上庐山瞻仰仙人洞,我也曾乘风破浪渡海登普陀山朝拜观世音,我也曾月下泛舟荡漾在赏心悦目的西湖 ,当然我没有忘记上北京,对着天安门高喊 “万岁”,所有人都流下了泪。我也流了泪,但是,我在泪花里看见的只是满脸愁苦的堂弟和他 的病耕牛。
    在这欢乐与痛苦的交织之中,我穿着这套时尚服装。过了一年多,我想起堂弟的叮嘱,便把军装洗净,折好,用布包上,到堂弟家,双手捧着还给我的堂弟。堂弟高兴地笑了,他这时特别需要这件黄军装。
    原来把病牛交给 堂弟 的时候,干部们经过了激烈的争论。许多人说,把这样一头必死无疑的牛让他养,还叫不叫他活?这不存心给他穿小鞋!在众人压力下,队长作了让步:牛一定得养,养死一定得负责,不过,牛身上有什么收益归 堂弟。那意思差不多等于把牛“包”给了他。谁都明白,拖拉机的运输任务都不足,还用着病牛拉脚力?拉得动么?  
    半年过去了,水牛没死,反而 健壮了。一年过去,好家伙,水牛下崽了,一条变成了两条。堂弟把两条都卖了,又买了一条年轻力壮的牝牛,剩下的六百元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村上人谁也没有异议。敦厚的农民说话是算数的。然而,这事却成了 大 新闻,人们传说着,议论着,咂着里边的滋味,有人也跃跃欲试了。
    “队长,这辆小车由我个人保管,保证准时出车。”有人提出。
    “这架抽水泵搁到我家去,我负责。”有人向队长要求。
    才批过“包产到户”,这怎么行?“不行?反革命可以包牛,我为什么不能包地?你屁股坐在哪一边?”
    当历史的潮流涌向某个方向时,只要在这里挖一个小缺口,水流就会突泻而出。
    人们发现堂弟并没有超乎寻常的劳力。他早晚两次到大队部接受训话,回来路上捎带些青草给牛吃。有一次,听完训回来,看见民兵们在摔跤,这搔着了他的痒处。在部队上,他 学的就是擒拿角斗。在大家怂恿下,他一上场就身手不凡,摔倒了公社冠军。从此,上至公社书记儿子、民兵连长,下至青年社员、学生,纷纷跟他学摔跤。教人摔跤占去了他不少精力,牛却越养越好。于是,人们心里亮堂了:大锅饭吃不得!
    队里缺了化肥,堂弟说,我打听一下。没几天,化肥由拖拉机捎来了。
    谁家多了几斤豆,想到市里卖个好价钱,又怕违反政策,堂弟说,我给你带去。
    谁家翻修房子,堂弟说,砖头我包了。
    堂弟给乡亲们做的好事越来越多,乡亲们对他更加有感情了。不过,也有人说:“这是反革命用假象迷惑人。”是这样吗?邻村的一位姑娘受“迷惑”最深 。那是位端庄美丽的姑娘,共产党员,妇女队长。她竟然要同他结婚。
    这时生产队改选队长,村上的人一下想到我堂弟,他办法多,路子广,头脑活,生产一把好手,再说他这样养牛,那方向岂不比现在好多了。堂弟诚惶诚恐:“不行不行,我是反革命啊。”反革命?去调查,一查,人们笑了。原来,他在部队上,枪法准,出身好,被调去当某首长警卫员,几个青年人凑在一起说自己心中的英雄,我堂弟说他最佩服彭德怀,打仗比林彪都厉害。这 便 成了“反革命”。大家说,这点事算个鸟毛,坚决选他当队长。
    堂弟为了心上人的爱情,为了全村人的信任,他要赶时髦,要把自己打扮得时髦一些,于是,他想起了那个年代最时尚的服装——自己的 军装。那么巧,我正赶上了。堂弟双手托着黄军装,笑脸上挂下了泪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戴着枷锁跳舞的日子过去了,堂弟头上的反革命帽子早已甩到东海洋去了,那件黄军装也早已穿破了,当时时尚的服饰也早已不时尚了。
    现在时尚的服饰是什么,我说不清楚,但是,我得告诉你,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不信?你可以去问我堂弟 。
(此文原是为嘉定报所写,因报纸版面限制,未能尽情,现把当时之事补充完整, 挂在这里。)                                                  



       

此贴由 丰庄黄老师 在 2009-09-19 13:52:58 最后编辑
作者: 天地行者    时间: 2009-9-19 19:10
文章很好。朴实又憨厚,我非常喜欢,喜欢的是我们都有那段记忆。

文章很适合40岁以上的人欣赏。

文章中我看到了爱美是人性的本能,它能抗风雨
作者: pepe    时间: 2009-9-19 19:39
命令和血性~~~~~~~~~

职业军人令人敬佩~~~~~~~~~~~~~~
作者: 丰庄黄老师    时间: 2009-9-20 19:28
    谢谢天地先生夸奖,不过您说 适合给40岁以上的人看,我倒是希望40岁以下的人也看看。过去有人提议建个文革史纪念馆,我还不大理解,现在看,文革中 丑恶的东西在青年中实在不少,随便举个手边的例子:文革中写“打到刘少奇”,把“奇”字故意写成别字,像“狗”字一样,以侮辱其人格。现在原创文学版上不也出现了么,请看:“狗尊重女性的了”,下面还下了注解,“我也错别字了!应该是够!好像所有老师似乎对错别字都很敏感!” 用了那么多惊叹号。(在此再给他做一次老师:最后一句中“好像”和“似乎”属于同义反复。)我实在不懂,难道现在已经“进步”到字无对错 ,句不讲文法的地步了?可叹!可叹!可悲!可悲!
作者: pepe    时间: 2009-9-21 22:00
哎~~~~~LZ活到现在还看不穿聚散离合~~~~~~~~~~


该珍惜的早该珍惜~该放弃的,早该放弃~~~~~~~~~~~~~~


活出自己哦~~~~一颗悲天悯人的心,足矣~~~~~~~~~~~~~~~~~~~~~
作者: 天地行者    时间: 2009-9-23 07:34
我估计40以下的人不太喜欢看,有的就是看了也未必能理解
我也希望他们能看懂。

在文革中有些地方还是好的,如,工人的基本保障都没变,尽管那时工人干活很少。。。。。。
作者: 丰庄黄老师    时间: 2009-9-23 20:53
    对人的聚散离合,任谁都不可能看透的。哲学作为一门学问,研究的就是人的生和死。生,不就是聚么?死,不就是散么?哲学研究了那么深的生死问题,你说已经研究透了吗?如果有人研究透了,那么这个人可以说:我对聚散离合问题已经看透了。那这个人是大家,是人杰,是人精。
    像我这样一个俗之又俗的俗人,怎么能和大家、人杰、人精们相提并论,要折寿的。
       

此贴由 丰庄黄老师 在 2009-09-23 21:02:06 最后编辑
作者: 天地行者    时间: 2009-9-24 21:38
写文章就是表达自己的生活纪念或别的怎么思想。

有一定文化的人就会回味自己生活的经历。所以一办同等的年龄的人比较能沟通,


还有你说俗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当今你感到自己俗,时间久了别人就不会说你俗了。

雷峰俗吗?当今许多人说他俗或傻。我们那个时代是榜样呀,

我们的心态是平静的,因为我们经历的事多了。。。。。
作者: 丰庄黄老师    时间: 2009-9-25 20:11
天地兄:你是年轻人,有一颗年轻的心。不要硬挤进像我这种老朽的行列来,像我这种人已经没有出息了,你是有希望的年轻人。你都能看懂拙作,说明青年人看此文也会有感触的,只是感触有深有浅罢了。
作者: pepe    时间: 2009-9-27 18:55
路,都是自己选择走的~~~~~

凡事看的淡点~~~
作者: 丰庄黄老师    时间: 2009-9-27 20:55
    世事不能看淡,善良的人们让一步,恶劣的东西进一步。请看看9月28日《报刊文摘》第四版“家长送礼的酸甜苦辣”一文,如此风气令人气愤。
    再看看嘉网上的“我看见一个混账的逻辑”,世上竟有潘多拉为贪官说话的奇文。恨我手中没有杀人的抢,拉出这个潘多拉,毙了他!
       

此贴由 丰庄黄老师 在 2009-09-27 21:00:37 最后编辑
作者: pepe    时间: 2009-9-28 13:29
你先把老江拉出来毙了吧~~~~~~~~~~
作者: 丰庄黄老师    时间: 2009-9-28 19:18
pepe:在下学习上网时间短,不懂网语,请教那个叫“老江”的是什么?和潘多拉有啥联系?
作者: paradisekeeper    时间: 2009-9-28 23:08
江泽......
作者: 燃瞳    时间: 2009-9-30 16:21
黄老师
善意提醒

还是不要多和
pepe
paradisekeeper
搭话

呵呵
见帖如见人的
作者: 丰庄黄老师    时间: 2009-9-30 19:07
    第十二、十四帖的作者:你们不负责任的言论令人讨厌,说话要有证据。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那里得罪了八杆子打不着的你们?竟然要“毙”(!)他?

    谢谢燃小姐善意提醒。网上不和谐声音竟然如此猖獗,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作者: pepe    时间: 2009-9-30 19:53



老江是清官哦~~~~~~~~~~~~~~~~~


真的呀????
作者: paradisekeeper    时间: 2009-10-4 23:26
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认为老江是清官的~~~~~~~

根烂了,才是关键~~~~~
作者: 朴志诚    时间: 2009-10-8 17:58


文章的作者黄老师我是一直很看好的,您没有像当今的一些所谓的“作家”那样用华丽的词藻堆砌成一篇美丽而又空洞无味的文字,您的文章朴实中蕴含了真情,看了后很有触动

您的文字很朴实,但不过时

什么是时尚?我也不知道,因为这个,女孩子们常说我是老头子,说和我有代沟,和我无法沟通等等,我一笑而过。也许我是真的有些过时,但我知道什么是亘古不变的永恒

能运用最朴素的文字叙述心中想表达的意思,并能让人在这样的朴素面前感动,这本身就已经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时尚”

坐在电脑前,敲了好多字,可是又被我删了

平日里写东西非常随性的我,也多数都是满纸荒唐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实在没有章法和文采可言,看了本文,我实在汗颜

但既然答应了做评委,总要给个分数

最终评分:95分(满分100)

作者: 红雨妖刀    时间: 2009-10-8 18:32
黄老师的作品,我一直都比较欣赏,比较关注。

此文初看下乃散文范作,仔细欣赏下,才看出句里行间的情谊。无论,立意,内容,手法,都属上乘之作。

作为评委之一,给出如下分数:

最终评分:97
作者: 丰庄黄老师    时间: 2009-10-8 20:16
    打分过高。我是过来人,经过此事,才能写出此文。我相信,只要有此经历的人,大多能写出比我好得多的文字。
    文中所写,可能小青年不会相信,说“彭德怀打仗比林彪厉害”,怎么会是“现行反革命”(那是要关进监狱的)?现在,谁说“毙了江泽民”都不会有人来管呢!天地先生说,40岁以下的人不感兴趣。开始,我不信。后来见有人无根无据说要“毙了老江”,我才叹息:两代人,没法说到一处去啊!
    这篇文字相比《刘胡兰怎么死的》, 说实话,我还是偏爱后者。可能我中“文革”毒深,总记着灵魂深处闹革命一说,便把难以比拟的两件事, 放在同一个灵魂的天平上,放在了一起。
作者: 朴志诚    时间: 2009-10-8 22:40

我能理解,真得能理解,因为家人深受其害
作者: pepe    时间: 2009-10-8 23:31
原文由 丰庄黄老师 在 2009-10-08 20:16:34  发表
    打分过高。我是过来人,经过此事,才能写出此文。我相信,只要有此经历的人,大多能写出比我好得多的文...



贫富差距这么大~~~贪官污吏遍地都是~~~~~


作为头,他么一点责任??!!!!



教育问题早该重视了,,,


看看JW上一群无知之辈~~~~真无语~~~~~~~~~~~~
作者: 燃瞳    时间: 2009-10-9 09:36
黄老师
代沟是条沟
以前也许只有岁月能填平
而现在,或许连岁月也填不平了

此贴由 燃瞳 在 2009-10-09 09:54:08 最后编辑
作者: 丰庄黄老师    时间: 2009-10-9 10:57
燃小姐:如果是代沟,你铲一锹土,我铲一锹土,当可填平。我学着上嘉网原创,即是铲土之意。如果不是代沟,而是鸿沟,天堑,那就谁也无法填平!理解万岁!愿大家平安,任谁也不掉进鸿沟里去,多好,可那些愤青们偏偏硬要往天堑跳!这实在让人不能理解。时间老人有什么办法呢?
     欲为文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此贴由 丰庄黄老师 在 2009-10-10 10:02:15 最后编辑
作者: pepe    时间: 2009-10-9 14:31
原文由 丰庄黄老师 在 2009-10-09 10:57:43  发表
燃小姐:如果是代沟,你铲一锹土,我铲一锹土,当可填平。我学着上嘉网原创,即是铲土之意。如果不是代沟,...


昏特,,,写的那个连载,早个30年发表,也不会有人来鸟你~


现在的话,,题材早就不适合了,,,还自以为是的像个老师和文人样~~~~~~



搞不懂,哪来这么多的自信~~~~~
作者: 燃瞳    时间: 2009-10-12 12:46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唐突了,送给黄老师

想通了这句,很多事情也能想通了
作者: 史零    时间: 2009-10-12 14:36
一连拜读黄老师两篇大作,真是有种相见恨晚之情,呵呵,有点肉麻了。如果有缘,可以促膝长谈一番。
我非常喜欢听母亲讲文化大革命时候的事情,包括她的插队故事,一遍遍地,不厌其烦地听。妈妈当年也去北京参加串联的,并且有幸一睹毛主席风采,每每讲到此处,妈妈还总是会流露出一丝自豪感。
我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到底到了哪种程度,我也不想用对与错来评价这十年历程,我只是想说,作为历史,你是应该要了解的,时间会证明一切,根本无需靠嘴巴。
此文感情真挚,感人至极,读完给人感觉回味无穷,并且寓意深刻,文笔流畅,值得一读,鄙人不才,评分96。
作者: asdf1980    时间: 2009-10-12 15:33
笔者的这篇文章娓娓道来,描述了祖国转型期期间的一些事情,显得是那样的平静,但其中内容的深处却激情澎湃!
我承认,我这个年纪的人评论这样的文章,显得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我们没有如笔者那样的切身体会。但作为评委,我就拙笔数言。

“堂弟”的这段人生经历就是我们国家走上正确发展道路的萌芽。有曲折,有痛苦,有矛盾,然而事实证明社会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
“黄军装”在那个时代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一种时尚。“堂弟”从身着黄军装,到脱下黄军装,到再穿上黄军装。与我穿上黄军装,到脱下黄军装。简单看来就是衣服的穿与脱,但实际上是社会认可什么样人的一种时代象征。
时间在“穿上黄军装”和“脱下黄军装”之间向前运行,时代脉搏不断跳动,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会发生变化。如何去看待这种变化,发现这种变化,或者去理解适应这种变化,都应该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堂弟”黄军装的时尚,为什么是含泪的时尚?是因为他也被脱下过黄军装,他也曾被时代潮流所淹没,也不尽然;而后来由于反革命嫌疑的身份,很多当时没人去做的事情,都推给了他去做,而渐渐地当时代转型后,他被推到了时代的前列,这只能说是一种幸运。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与“堂弟”都是时代的失败者,都是被时尚者,他们没有自己正真的左右时尚的能力,“堂弟”被选为村长,也只是一种偶然的必然,因为文中的他们没有具备长期驾驭这种时尚的能力。因而,他们的时尚只能是“含泪的时尚”!

再看笔者文章,对于事件现象的阐述,较为自然,而对于本质的阐述就显得比较苍白一些。引用“堂弟双手托着黄军装,笑脸上挂下了泪水。”笔者其实没有真正理解这个笑和泪水的真正含义。笑他是在笑幸运,泪他又是在流什么?笔者如果可以从这方面深入一下,我想应该是点睛一笔。
我的评分:85分。

追求时尚,实际上应该理解为如何去创造时尚,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想要立足社会,永远身穿“黄军装”,没有对时代脉搏的清醒认识是不行的。希望大家不要仅仅停留于暂时“含泪的时尚”。

很高兴拜读黄老师两篇文章,特别是《刘胡兰》篇。个人很欣赏这样的写作手法,形散而意不散,这是难能的。做一个有思想的作者,这才是文学道路上应该走的路。

作者: zhangwei1987    时间: 2009-10-13 08:26
似乎我们这些80后的很难体会哦,写写大众化点的哦,简单而且明了的,篇幅短点的,用个撒比喻....
作者: 丰庄黄老师    时间: 2009-10-13 09:15
我也不太喜欢这篇文字,平铺直叙,歌功颂德,倚老卖老,老气横秋,80后难懂。我喜欢《刘胡兰》一文,战斗性强,针对时弊,含而不露,短小,像一篇杂文的样子。“罗裙一提......”形象写出走后门者的可笑。可惜,不合那么多人胃口,更有那么多人看不懂。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