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期间,M16突击步枪成为美军制式装备,M16的5.56 X 45毫米M193子弹具有人员杀伤力强、射击掌控容易、弹药携带增量等优点,促使苏联在60年代末期研发小口径的5.45 X 39毫米子弹,后用于AK74突击步枪。中国在1971年研制小口径步枪子弹,最初论证五种不同口径子弹,至1974年替换剩下5.8毫米与6毫米两款子弹,最后是5.8 X 42毫米整体试验取得优势,并进入了下一阶段主力研发。
像SS109式步、机枪共享一种子弹,可简化后勤补给并具有战场上弹药相互支援性;不少人将台湾5.56毫米TC-74(即同SS109)称为穿甲弹,虽然弹头内有一前段钢芯设计,但运用与归类上仍属于普通杀伤弹,5.56毫米其实另有一款专属穿甲弹设计,编号为M995。而QBZ-95突击步枪与QBB-95班用机枪虽同属5.8 X 42毫米口径子弹设计,确因战术运用需求不同,故子弹设计有差异。5.8毫米机枪弹在1986开始研制,在大陆称为“重弹”,主要供QBB-95班用机枪、QJY-88通用机枪、KBU-88狙击枪三款枪械使用,5.8毫米机枪弹着重提升射程、射击精度与侵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