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为了祖国:志愿军一个连无声冻死在阻击阵地上
[打印本页]
作者:
马曲主合
时间:
2008-1-20 09:43
标题:
为了祖国:志愿军一个连无声冻死在阻击阵地上
为了祖国:志愿军一个连无声冻死在阻击阵地上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编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是国内关于朝鲜战争最权威的资料之一。关于当时的战况,书中有这样的记录:“(1950年12月)1日和2日,我第27军部队和第20军之第59师,在水里、死鹰岭地区,与柳潭里逃敌展开激战。3日该敌在下碣里之敌接应下,在50余架飞机掩护下,以坦克群为先导,倾其全力进行突围,猛攻我死鹰岭、獐项里,西兴里一线阵地。我第59师在敌两面夹击下,奋力抗击,给了敌人以重大杀伤,但终因连日作战,弹药不济,冻伤及战斗减员较大,阵地为敌突破。突围之敌一部被我歼灭,大部被迫丢弃重装备逃到下碣里。”
这段文字准确的介绍了交战双方的行动。然而,仅靠阅读,人们无法切身感受中国步兵作战的艰苦。邹士勇老人的一段切身经历,为这段战史做了生动的解读。
当时,美军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在志愿军的打击下,全线崩溃,向南逃跑。邹士勇所在3连,在夺占1282高地及柳潭里后,奉命从侧翼追击美军。部队急行军,追至死鹰岭上。死鹰岭下是一条公路,通向下碣隅里,那是敌人逃跑的唯一一条公路。按上级部署,死鹰岭应该有友军第20军的部队担负阻击。
很快,邹士勇的3连在死鹰岭上发现了志愿军的一个阻击阵地,大约一个连的官兵潜伏在这里。邹士勇一眼就认出,这是20军的部队。第20军是志愿军第9兵团最先入朝的部队,走得最仓促,部队甚至没来得及换发服装,带着大沿帽就跨进了朝鲜北部的高寒区。
阻击部队依托地形,每个人都用工兵锹在冰雪上刨出一个坑,人蹲在坑里,枪口直指下方公路。阵地隐蔽巧妙,从下方根本看不到岭上的伏兵。官兵们战场纪律过硬,整个阵地只有风声呜咽。
邹士勇上前去拉一个战士,却发现那个士兵早已冻成了一个硬梆梆的冰。3连赶忙检查其他战士,才发现阻击阵地上所有的人,都已被活活冻死在阵地上。3连官兵眼含热泪看着这些战友的遗体,潜伏在冰雪坑里的烈士们,依然穿着国内配发南方部队的薄棉衣,单层胶鞋。冻得实在受不了了,战士们就用毛巾把耳朵捂起来。但这些御寒方法,在死鹰岭,是多么微不足道。据战史记载:这场阻击战爆发前一周,1950年11月27日,朝鲜北部普降大雪,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然而这支英雄的阻击部队,在整整一个连,全建制冻死在阵地上,无一人离开岗。每个士兵冻死时仍然保持着战斗姿态,100多支老式步枪,枪口直指岭下的公路,历史从来不能假设,但是如果烈士们当时能穿上一件大衣,后撤的美军王牌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决不能轻松通过这里。这个全部冻死都无人撤退的连队,即便不能完全堵住美军,至少也要扒下美军一层皮。
采访最后邹士勇老人已是老泪纵横。尽管战斗已经结束半个多世纪,但那些牺牲的战友凝固的战斗姿态,恐怕再难冰释消融了~~~~~~~~
作者:
maomao0904
时间:
2008-1-26 16:21
这样的部队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不多的啊
作者:
简悦
时间:
2008-1-27 19:09
战场上军令高于一切
作者:
一只小狗熊
时间:
2008-1-30 08:36
朝战中志愿军冻死的比战损的还要多。由于当时入朝仓促,老彭被告知,要么运军火,要么运被服,两者选一,老彭选了军火。只有营级指挥员配有厚棉衣。实际上,整个9兵团近半数部队是被整营整连冻死的,在那次战役之后(具体忘了哪次),整个兵团就残了。
应当说,朝战是我军的首次现代战争,从战术安排到战役部署都是全新的接触。围歼美陆1师未果,白马山失利,88师(好像是这个番号,记不清了,反正就是五次战役中没来得及撤的那个倒霉蛋)整编制逼降,大面积冻死减员。虽然很多糗事惨事,但确实给我们军方提了个醒,为后来的国防建设提供了很多鲜活的例子。
作者:
范德巴
时间:
2009-1-15 00:23
纯粹路过各位继续
作者:
free08
时间:
2009-4-5 21:57
纯粹路过各位继续
失策
作者:
风风
时间:
2009-4-18 13:43
死命令害死活人
作者:
燃瞳
时间:
2009-6-22 14:07
历史上轻描淡写的一笔要用多少条鲜活的人命作为代价
作者:
二硫碘化钾
时间:
2009-10-14 14:01
信仰靠什么,靠用无限多的生命铸造出来的
信仰重要还是生命重要?
作者:
天鎖斩月
时间:
2009-10-30 17:40
现在的战士。。能。继承老一辈优秀的作风么??
难说!!~
作者:
猪员外
时间:
2011-1-31 10:43
向解放军战士致敬!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