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爱的教育》读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婷婷遇力    时间: 2007-11-13 13:00
标题: 《爱的教育》读后感
    最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有非同一般的精彩。安静的阅读完毕,心中不免新生很多感受,它自二十年代被夏丐尊先生译介来后,被誉为世界著名的儿童读物。为教育界及一般人士所喜读。
    这本书是以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的语气、日记的形式来写的,其中也有他父亲的修改以及佳人的附言,还有孩子入中学后重读此册的感受深入其中。《爱的教育》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后者是亚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据三浦关造的译本来的,对前者是一个合适的补充。
    它之所以吸引我的是这特别的书名,是那加在“教育”之前的定语——“爱”。是啊,用饱含着爱的教育来给予孩子,那么孩子们得到的这种教育必将转化为对爱的理解,自然而然地,他们也一定会明白如何去付出爱。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循环啊!
    整本书围绕这小男孩安利柯而展开。安利柯就好像是一个邻家小弟弟一样生活在我们周围,很亲、很近,他也会对去学校产生恐惧,他所喜欢老师离他而去他会伤心落泪,两天的休假之后他会觉得似乎好久没见好朋友卡隆,他会和姐姐吵架,会……总之,当我们在哪个年龄时,与安利柯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教育的整体认识上,作为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学校教育,它永远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儿童为目的的,它首先考虑的是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社会本身的发展,是一代代的儿童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教育不仅仅是自由的,也是强制的。集体教学的形式一经奠定,所谓“因材施教”只能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从这一点上来说,《爱的教育》也在用成人的标准要求一种教育,我们毕竟不能与儿童一样生活在儿童的世界中,儿童也在成长,他们也不会永远地停留在儿童的标准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安立柯进入中学后没有任何的惊诧,而是觉得顺理成章的缘由。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书中关于儿童爱国的那些故事来,那时我常常想起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觉得在精神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历史进展的过程中,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曾联系得如此紧密,这不是小丸子她们可以说明的一种东西。而国家,正处在惊人的变动中。
    读完整本书,不仅明白了如何去给予爱,更明白,原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很多人的思想、情感,所以更注意一言一行。《爱的教育》,不仅描述了安利柯所受的“爱的教育”,现实生活中的我更是受益匪浅.

作者: 史零    时间: 2007-11-14 21:19
早年为了从事教育事业看过,确实是一本发人深省的好书。书的内容并不难懂,但是很有意义。
作者: logyang    时间: 2007-11-15 18:09
赞一个~~
作者: wengqing23    时间: 2007-11-16 08:34
那里有买吗?很想买一本看看.
作者: 夏菀霏霏    时间: 2007-11-29 15:53
很久以前看过,不能说很喜欢,但至少是少数多年后让人还能记得些许细节的好书!
作者: 告别北稍门    时间: 2007-12-5 14:10
读完这本书 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能读一读 虽然 不少儿童读物也同样适合成人 但是 我觉得要成人改变一些思想和观念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 从娃娃抓起  从小给他们灌输爱的意识 一小人儿搞得跟成年人那样复杂  还有啥生气呢
作者: 婷婷遇力    时间: 2007-12-5 17:39
给老婆写的单位要的读后感,还有人顶。....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