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看戏说疯话:陈世美的悲剧 [打印本页]

作者: 病人言轻    时间: 2006-6-2 17:22
标题: 看戏说疯话:陈世美的悲剧
    中国人是讲究天理循环因果报应的,小时候看戏听故事,看到听到有人做了坏事,便很气愤,觉得非把坏人推上断头台不解其恨,胸口热辣辣的,痛快。到了这个年岁,才知道这世上本没有干净的人,自己也不是事事都清白的,便有了恕人之心。

    世人都晓陈世美薄情,非但薄情,且连禽兽都不如,得志之后,连妻子都不认,不但连妻子都不认,居然连自己的子女都要一并除去,虎毒尚且不食子,他岂不是连禽兽都不如。

    其实陈世美料也不是一早就打算好了要杀妻灭子的。一个穷书生,好不容易十几年寒窗得中状元,他一开始定也想着荣归故里,光耀门楣。但是皇帝老子的娘召见,说是要招为驸马,问他有没有结婚。若是言说已娶妻室,这便宜定然被探花、榜眼什么的占了去,这以后想要平步青云,恐怕不晓得排到什么时候才轮得到自己了。何况那秦香莲,终日操劳,定然形容枯槁,一边是千娇百媚的公主和官运亨通的诱惑,一旁是年老色衰的糟糠,换作是谁,恐怕多半也会同他一样选择胡说八道。

    他肯定没预料到秦香莲会找上门来,可既然事到临头,也只有抵赖了,难道去禀报公主说:我当初骗你,我在家乡早有妻儿老小,你只可作妾。

    不光富贵如浮云,连性命也都是要保不住的,好日子才过了没几天,他如何肯自寻绝路。换了是哪个男人,也只有拼命抵赖不承认。

    倒霉的是遇到了包拯,不然陈世美肯定是荣华富贵一辈子的了。

    不管是旧时还是今日,民告官都是不容易的事,旧时尤甚。中国上下五千年,包拯却只出了一个,人间那么多冤狱,就是出个十个八个,也管不过来。艺人只好编些故事出来,杀杀人间权贵的威风,顺顺老百姓的意,看完戏大家觉得痛快一场,也就终了。

    但陈世美的死,也不能说就不值得惋惜,他寒窗苦读这么多年的圣贤书,还能夺得头筹,必然有其长处,或善文章或有韬略。假如早先没有结婚,假如秦香莲没有找了来,他好好做他的官,也许也会做些善事,秉公的办几个案子,那么后人对他的评论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不恰当的婚姻,有时候的确是块绊脚的石头,一个不慎,就摔死了。




作者: 独孤    时间: 2006-6-2 23:28
我只是感觉,世人将“与时共进”当作盛典,并且将它作为千变万化之后的借口。
作者: Pitt    时间: 2006-6-3 23:07
哎...中国历史,哪个朝代不要出几个"陈世美"?

只不过宋代的那个运气不好,遇到个不识时务的包拯!
作者: HOGWARTS的猫    时间: 2006-6-3 23:22
男人要是有机会都会当陈世美.

让陈世美去看戏,他也会说陈世美该杀.
作者: fenger    时间: 2006-6-4 09:11
男人犯了错,第一句就惦记上陈世美,街口卖菜大妈再没文化,也能张嘴就来:“好你个陈世美!”此人已经成了背弃感情的代名词了:)现如今,为了工作、前途弃旧爱攀高枝的人也并不是稀有动物,但怎么让人记住的偏偏只有陈世美一个?想必当年陈世美也没料到,他可以凭借自己超凡脱俗的负心不幸载入史册,遗臭万年。


作者: 小楼东风    时间: 2006-6-5 10:43
陈世美隐瞒已有妻室的事实,和公主结婚,本来就是一件冒险的事。

古代做官最忌讳的就是欺君罔上,籍此可以堂而皇之的给人定罪,所以陈世美和公主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其杀身的隐患。即使秦香莲不找上门来,即使没有包公,也难保官场上不同党派的人借此排挤、使计,给他穿小鞋,让他丢了命。

归根结底,是陈世美的贪婪、背信弃义害死了他自己。他违背了自己的良心,所以其死不足惜。
假设他不和公主结婚,不走皇亲国戚这条捷径,可能他是没那么快就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但是他至少可以心安理得,让人抓不着把柄。或者他勤奋一如往昔,十几二十年后,他可以做到当朝一品大员也说不定。

一边是见利忘义,一夜腾达;一边是心安理得,十年磨剑。这就象投资一样,都说收益大风险也大。陈世美冒的这个险,一开始收益是大,但是最后就连本带利全赔啦。

这都是他自己一念之差而成千古恨。
作者: 青云    时间: 2006-6-5 11:23
小楼同志分析的非常清晰有条理,看得出是化了一点功夫得,值得赞扬
作者: 病人言轻    时间: 2006-6-5 13:02
宠臣欺君罔上,皇帝也可能不会计较,奸佞如和珅,作恶半世,乾隆就真的被全瞒住了,真当皇帝都是瞎子?

若无包拯,陈世美保管难受铜铡丧命之刑,公主再生气,也不会杀了他宁可自己守寡。顶多关起门来闺房内罚跪个几天搓板。

对秦香莲而言,善则送些银两赶将出去,恶则冠冕堂皇的送她顶“冒认官亲”的帽子。为恶者未必不得善终,贤者也未必得善果,历来皆如此。
作者: 青云    时间: 2006-6-5 13:06
有点理道,估计好像说的不无道理
作者: showmers    时间: 2006-6-5 13:57
欺君罔上最忌讳?呵呵。你看的应该不是历史的书籍,应该是电视剧吧,电视剧里欺君罔上是严重的罪。
感知一个人和认知一个人也许是不同的吧。宋朝皇帝是非常喜欢会“玩”的人的,大奸臣秦桧可是正印的状元郎,书法了得,若非民意,皇帝才懒得管你忠奸。陈世美亦是民意,民意要杀之,你跑不了。
举个有趣的例子:文革时要搞掉刘少奇,理由是如此搞笑,大字报如此写”刘少奇有四个老婆”啊,殊不知毛泽东也前后四个老婆,有个乡下娶的老婆居然那么多崇拜毛泽东的人竟然不知道,搁置地无名无份的。哈哈,历史啊是本不清不楚的账本,诸君自各玩味。
女人喊男人坏常常是件讽刺又好玩的事情。林徽因的床边一只挂着徐志摩的一件遗物,汪曾琪为了林徽因终身不娶,每个男人和林徽因接触后都说林徽因对自己最好,一个女人,到了知物知心的地步,大凡是不会如此说话。

此贴由 showmers 在 2006-06-05 14:05:13 最后编辑
作者: 小楼东风    时间: 2006-6-5 15:08
中国有二句成语,爱屋及乌和狼狈为奸。和珅英俊多才,乾隆又喜欢漂亮潇洒的人物,所以其好相貌好文采是其早年被乾隆相中并提擢的首要因素。和珅又最善讨好皇帝、积聚钱财和玩弄权术。乾隆皇帝也是少年英主,当然不会是瞎子而全然不知道。但是乾隆末年时,盛世其实已是徒有虚名。可是乾隆却生活奢华,大兴土木;数下江南时沿途建造了许多行宫;八十岁时,还举行万寿大典。这些都需要银子。所以都说和珅贪,殊不知他其实是皇帝的搂钱工具,只不过他很聪明,没忘了在给主子搂钱的同时,自己也搂了一大把。如此好用的搂钱工具,乾隆皇帝当然不会轻易把他给杀了。后来嘉庆帝把和珅杀了,扫除了其亲政的障碍,在罚没其家产的同时,也饱了其国库。
因此,与其说是乾隆姑息养奸和珅,装瞎看不见,倒不如说是与其蛇鼠一窝来得更妥贴些。

自古皇帝将相,从始至终都只为老百姓考虑的能有几人?包拯之所以流芳百世,最关键还在于其律己以严、为民作主、救人水火、公正不阿的无私无畏精神。陈世美受万世唾骂,负心是其次,主要还是他不诚实,又没有改过的勇气,面对结发妻子和多年不见的子女,竟然还起了要杀人灭口的歹意。他怎么就这样断定公主不能容他的旧妻儿?讲不定和公主坦诚商议一番,公主念在夫妻情份上还会帮他出主意,或者在皇帝面前圆谎说好话也说不定呢。但是陈世美却没有尝试最后改过的机会,他这样子对别人穷凶极恶的结果,往往是自己也会掉脑袋的。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所以陈世美之死,不能怪包拯的多事,怪秦香莲的告状。天作孽犹可饶,自作孽不可活。陈世美他是自己作孽作死的。

我们不去管为什么会“为恶者未必不得善终,贤者也未必得善果”,单只看历史上流芳百世的人比遗臭万年的人要多得多,只看家长教育小孩时都说要“好好的做人”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人们都是赞赏善人,唾弃恶人的,并且都是有心要向善的。至于怎么会有的做了恶人,有的做了善人,盖是其心正与不正之分。又为什么有的一开始做了善人,最后却做了恶人,盖是其心不能持久也;而有的一开始做了恶人,最后做了善人,是其心迷途知返;而有的介于善恶之间,是其心迷惘也。

梳子:我看的历史书可能是没你多。但是我可没说什么忠啊奸啊的。陈世美究竟如何会死,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怪包拯、怪秦香莲是不是太偏颇了些?

从来都是男人爱说红颜祸水,男人又都说女人水性杨花,其实骨子里,男人恨不得女人个个都是善交际的人。但是女人哪可能个个都那样子?所以带了有色眼镜看男人和女人,那男人和女人一起共生于世上,还有什么意思?男人,或者说是人们一旦认为是女人或者别的不识时务的人碍了他们的事,于是就不停地埋怨女人和那不识时务挡路的人,那这与事有补吗?
       

此贴由 小楼东风 在 2006-06-05 16:35:02 最后编辑
作者: wendywang    时间: 2006-6-5 15:43
想来在以男为尊的社会里,偏又那么多男人在得不到美女时,说什么女人是红颜祸水,这不成了匹夫无罪,怀壁其罪把.
也不想若在女权社会以女为尊,女人个个有权有势还有哪个男人敢做出格的事,敢以欺压女人为乐.
作者: showmers    时间: 2006-6-5 19:21
先叫你一声小楼姐.
忠奸得分,否则变成不明事理的人了.秦,蔡,陈,魏等人就是奸佞小人,无可非议,我所说的,不是袒护这些人(非常痛恶奸佞小人),我所说的只是我知道的一些真相,一些帝王和臣子之间的微妙关系罢了.

说乾隆时期清朝已经衰弱是历史课本上教的,但实际情况倒未必,除了军事上开始落后西洋以外,手工业,贸易,文化都达到了封建时期的鼎盛,这种循环大致到嘉庆时期才慢慢蜕化.

我说起林徽因的例子只有想说女人抵达了一定精神领域后,慧心开启,自有同具慧心的男子才能体味到,而和交际无关,和红颜祸水更是无关中的无关.


作者: 病人言轻    时间: 2006-6-6 10:10
一件事被超过三个人念叨,便再也说不清楚了。盖因各人站的角度不同,视点也不同,未明白别人说的是什么,便把自己的想法硬往上套,各说各的,看似走在一条路上,实则已背道而驰,相去甚远。
作者: showmers    时间: 2006-6-6 10:30
原文由 病人言轻 在 2006-06-06 10:10:59  发表
一件事被超过三个人念叨,便再也说不清楚了。盖因各人站的角度不同,视点也不同,未明白别人说的是什么,便...

话没错,够客观。然只具备客观而在认知没有进入精微渐宏的意识,那所辩之的不是理便是学。然回到快乐原则上,已所不冲,多么欢喜。
作者: 小楼东风    时间: 2006-6-6 11:34
原文由 病人言轻 在 2006-06-06 10:10:59  发表
一件事被超过三个人念叨,便再也说不清楚了。盖因各人站的角度不同,视点也不同,未明白别人说的是什么,便...


病人:我怎么也有这种感觉呢?倒底是谁冤枉了谁,或者是谁在胡说八道,还是大家都认为自己说的才是有理的呢?

梳子:谢谢。你这样理解和看待男子、女子,我觉得还是比较合我意的(是否我太主观了?)。
只是这世上,并非人人都具有慧心和洞察力,那可怎么办?
作者: ask3721    时间: 2006-6-15 12:03
陈世美死于千年的体制,死于那种单一的权力架构。
作者: 踏莎行    时间: 2006-6-15 12:05
好久不见ASK。
作者: 独孤    时间: 2006-6-15 20:39
原文由 ask3721 在 2006-06-15 12:03:16  发表
陈世美死于千年的体制,死于那种单一的权力架构。


阿欧,观点相近

陈世美啊,你死得好惨啊……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