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孔雀[观后感][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gogoorc    时间: 2005-3-18 11:34
标题: 孔雀[观后感][原创]
这部戏真是超长,我估计比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还长,现在的文艺片好象都有往长这方面发展的趋势

顾长卫不愧是搞摄影出家的,整部戏简直就是他作为一个摄影师风格的体现。画面做的非常的具有美感,整部戏动起来象首MV,静下来象一张油画。

整部戏的基调很静,很压抑。整部戏讲的就是女主角作为一个特例,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下与之不相适应而引起的冲突。
看完整部戏,我想起鲁迅先生说自己读儒家思想读出来的两个字--吃人。

这部戏为什么要以孔雀为名呢?
而且在戏最后有一个以孔雀为主画面的长镜头,导演想说明什么呢?
在孔雀开屏时,导演并没有给孔雀一个很漂亮的展屏的正镜头,而是多给了一些那美屏背后光秃秃的孔雀屁股的几个镜头。
一切外向光纤靓丽,似乎美好正常的事物现象,你去看他的背后或细处,原来都是非常的丑陋跟见不得人。
这就是生活的真实。
用米兰。昆德拉的话讲叫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此贴由 gogoorc 在 2005-03-18 11:36:27 最后编辑
作者: 知己难求    时间: 2005-3-18 11:37
我想只是导演对那个黑暗年代的痛诉,当年他肯定也是受害者
作者: xiaofeng_yh    时间: 2005-3-18 11:49
由于部分情节涉及一些问题被减掉了
要不这部片子降更加震撼

顾长卫虽说当了张艺谋那么多年的摄影师
但丝毫不受老谋子的影响
老谋子近年来的那些所谓的大片也往往都是空心枕头一包草罢了
作者: qing32299    时间: 2005-3-18 12:00
海报不错
作者: vivan-back    时间: 2005-3-18 15:17
顾长卫说,叫它孔雀是因为小时候一家人去公园,几乎每个人都会在孔雀面前驻足。拿出艳丽的手帕让它们开屏。

电影最后却是在等所有人走过之后

孔雀兀自开屏了

那个年代的人们被很多东西束缚

所期待的往往在其身后消逝
作者: 玛豆    时间: 2005-3-18 19:53
至少比张一摸的片子好看
作者: 渴望悠长假期    时间: 2005-3-19 12:00
原文由 vivan-back 在 2005-03-18 15:17:45  发表
顾长卫说,叫它孔雀是因为小时候一家人去公园,几乎每个人都会在孔雀面前驻足。拿出艳丽的手帕让它们开屏。...

恩,对啊!
那一个年代的人被束缚的东西太多了!
所以想要开屏!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电影是《布拉格之恋》,朱丽娅·比偌什的成名作!讲的是东欧的性解放!很值得一看!
作者: whitestone    时间: 2005-3-19 20:45
霸王别姬比孔雀长..
其实鲁迅说儒家思想吃人是极端的
这部电影不是反应那个时代的阴暗面
只是记叙一个家庭中各成员在那个年代经历的各种各样的事
生活本身就能给我们思考
不幸的遭遇可能是导演在那个时代留下的烙印吧
挥之不去..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杨德昌的<一一>
人生百味 我觉得生活应该是那个样子的
喜欢这片子的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一一>

另外非常期待中国大陆的文艺片导演能把镜头对准城市
我们更需要反应现今生活状态的电影..
期待基斯洛夫斯基和安东尼奥尼的出现.
作者: 类xiaofeng_yh    时间: 2005-3-19 20:48
原文由 whitestone 在 2005-03-19 20:45:40  发表
霸王别姬比孔雀长..
其实鲁迅说儒家思想吃人是极端的
这部电影不是反应那个时代的阴暗面
只是记叙一个家...



近代的一些问题往往会遭到文广的封杀
作者: whitestone    时间: 2005-3-19 20:54
活着 蓝风筝 鬼子来了 芙蓉镇等 那个不是被封杀的
封杀不是理由.

另外朱丽娅·比偌什的成名作好像是里奥克拉克的坏血.
作者: Deirdre    时间: 2005-3-21 10:30
引用 gogoorc的原文:
这部戏真是超长,我估计比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还长,现在的文艺片好象都有往长这方面发展的趋势。


两个小时的片子还算长么?
那么,楼主看《魔戒》或是《哈利波特》的时候就不觉得长了么?


引用 gogoorc的原文:
整部戏的基调很静,很压抑。整部戏讲的就是女主角作为一个特例,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下与之不相适应而引起的冲突。
看完整部戏,我想起鲁迅先生说自己读儒家思想读出来的两个字--吃人。


很压抑么?不觉得其中很多画面其实是很温馨的。
女主角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扬起自制的降落伞,多像一只开屏的孔雀啊!
虽然能够理解她的只有那个一直默默关注她的朋友,
但是,她的美丽没有收到任何人的影响。
正如动物园里的孔雀,
即使有美丽的手帕引诱它开屏,
它仍然静静地等待,
等待它为自己开屏的时机。



引用 gogoorc的原文:
这部戏为什么要以孔雀为名呢?
而且在戏最后有一个以孔雀为主画面的长镜头,导演想说明什么呢?
在孔雀开屏时,导演并没有给孔雀一个很漂亮的展屏的正镜头,而是多给了一些那美屏背后光秃秃的孔雀屁股的几个镜头。
一切外向光纤靓丽,似乎美好正常的事物现象,你去看他的背后或细处,原来都是非常的丑陋跟见不得人。
这就是生活的真实。
用米兰。昆德拉的话讲叫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或许我没有楼主那么深刻的社会意识,
我的感觉完全不同。
孔雀是为自己开屏的,静静地,丝毫不张扬……
这家三个子女都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现着自己的美丽,
即使没有人理解……

作者: gogoorc    时间: 2005-3-21 15:13
《魔戒》,《哈利波特》我确实没看完过一部,我对好莱坞的这种东西不是太感兴趣,在我心里最重的电影奖是香港的金像奖

我是没有看到的很温馨的画面,就像一张冷色调的画,没有一丝暖色调颜色出现,即使有也被这通篇的灰冷的所掩盖,只起反衬或烘托的作用,愈加的显的灰冷
女主角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扬起自制的降落伞,让我想起了圣斗士星矢的海王篇里雅典娜被困在大黑株而发出的歌声,那是一种压抑无助的反抗和凄惨悲壮的美.女主角那清瘦额骨、轻斜着头的特写,让我想起毕加索和达利.

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的哈姆雷特,对影片的理解确实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理解.
多谢各位能在这里交流对这部片子的理解和看法.

楼上用的应该是小号吧



作者: Deirdre    时间: 2005-3-21 15:48
确实是小号,
如果+网不让我回复自己的帖子,我只能用小号,
禁了也是白禁,
大不了使用个大家看不出来的小号就是……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_^

电影的魅力也就在此,
无需多加解释,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
但是,楼主需知,得奖的未必就是好片,尤其是香港评出的什么什么奖……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3-23 10:12
原文由 gogoorc 在 2005-03-18 11:34:21  发表
画面做的非常的具有美感,整部戏动起来象首MV,静下来象一张油画。



这是对这部片子的第一印象,
同时可以看到片中很多巧妙的细节,
这是一部可以体现中国现代摄影水平的颠峰之作.
作者: 哈密瓜    时间: 2005-3-24 00:06
其实孔雀里并不只有阴暗的东西,它也表达了一种爱,只是因为处在那个年代,注定了这种爱是畸形的、变态的
作者: 视线工作室    时间: 2005-3-24 12:45
同意whitestone的看法,这部片子并不是在声讨什么,只是非常真实又气质的再现当时的社会状态,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中国的第6代导演已经着眼于反映中国现代城市题材的电影。象王小帅的《17岁单车》就是比较典型的。

但是还是因为这样的电影内容大多比较敏感,晦涩,所以一直被归入“地下电影”的范畴。被禁也是在意料之中。


送你忘忧草说《孔雀》可以体现中国现代摄影水平的颠峰之作,这个我不是很同意,单从摄影的技术层面说,这部影片并没有非常突出的地方,片子的基调需要这样的镜头语言,大家如果注意片中大哥在冻库上班,有一场戏非常考验摄影师对光比的把握!

还有顾导到是在细节上把握的确是恰倒好处~!

原剧本据说有250多场戏,还是期待未删节的导演版吧~
作者: 阿猴    时间: 2005-3-24 13:02
哎呀呀呀呀
我还没看过诶。。。
我发现我对文艺片越来越没耐心了

2个小时的片子不长啊,现在文艺片动辄就是是3个小时,去看〈飘〉更是让人从中饭饿到晚饭,楼主恐怕是国产1:30的片子看多了吧...
还有那个香港金X奖,沦落到拿纯商片当最佳,比起奥X卡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贴由 阿猴 在 2005-03-24 13:07:53 最后编辑
作者: 什么颜色的猫    时间: 2005-3-25 16:34
顾长卫导的电影《孔雀》描述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个县级小城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兄妹弟三个人的青春、爱情和职业选择的故事。故事分成了三个模块,富于幻想却人生无处不碰壁的妹妹、呆胖低智又不乏精明的哥哥、忧郁消极并且行动叛逆的弟弟各居其一,用的是纪传体手法,每个人从一而终,不同的人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互文关系,但在情节却没用补充叙事、重新叙事、圈形对接等手法。

《孔雀》其实不是一部单独的电影,应该是某类电影,不是说它创造了某个类,而是说它归属于某个类。这类电影有个几乎固化的流程:有那么几个青春年少或人到中年的主人公,他们的家庭刚好温饱并不小康,生活地域多是小城市,或者大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老城区。出于地理优势或者某些机缘巧合,他们能够偶尔领略上等人的生活模式,但他们却不能痛快地进入这种生活,让你看、让你听,就是不让你进,最能让人产生欲望了。如果你小时候曾因兜里没钱而在电影院门口苦苦徘徊直到电影结束,那就很容易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了。不像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他们与其他阶级基本隔绝,消费信息不流通,他们可能产生的,往往只是针对社会不会的抽象愤恨。电影中这些主人公的欲望却都很具体,老三样:一份体面的工作,一处房产,一桩婚姻(通常是二手的)。他们对待这三样欲望的态度非常地认真,以至于你要描述清楚这些欲望,非得把它们与人生理想、个人梦想等堂皇大词儿合起来说不可。要命的是,主人公们除了一腔渴望之外,往往没什么特别的才华,也没有坚忍不拔之志。但是他们都很精明,能够对这些欲望充分进行黄仁宇所说的数目字管理,拿自己可怜的优势和同样可怜的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源,与欲望进行反复地换算,然后一厢情愿地与上等社会或上等人之间进行交换,但是在上等人的眼里,这个标的往往太小,他们的处置十分随意,或者上等人往往比他们更加狡诈,所以在这种交易中,他们常常是失利的一方。这个交易过程一般不会有什么苦大仇深、生离死别,只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罢了。主人公往往会因此痛苦,痛定思痛,出于个人尊严,或者仅仅是出于日子还得往下过的无奈,他们就以同样的手法去与下等人交换,这次他们总能万无一失地获取一把小胜利。然后故事就这么不光明也不暗淡地收场了。

至于《孔雀》用怎样的具体情节填充到这个流程里,我就懒得一一列举了,看过的回头想一下,没看过的下载到硬盘里看一遍,就一目了然了。因为要表现这样的故事,必须把人拉到各项物质条件严格界定的现实中来,就不可避免地要罗列大量的生活场景和可以对比的细节,要不主人公如何做人生的资产负债表呢,所以这个片子还是值得看一下。顺便说一下,也有这种业务流程的小说文本,那就是方方、池莉们搞了十几年扔在搞的新写实主义。

有一点不写出来,我还真是有点手痒。《孔雀》中流氓阿飞果子捡了妹妹自己缝制的降落伞,妹妹向他追讨,果子说,想要你就找小树林来。妹妹去了,果子仍不肯还,他说,我凭什么还给你?妹妹挺斜睨着果子,然后把自己的裤子扒了下来。果子看着妹妹的下半身,渐渐地像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然后他背过身去,取下随身带的猎枪,急忙冲着地上开了一枪。我想对修女稍微有点常识的人,该情节肯定会让他联想到下面这个荤笑话:有个修道院住着一个老修女和一个小修女,一天,小修女问老修女,我最近老是想男人,怎么办才好?老修女递给小修女一把左轮手枪说,如果再想男人的话,就到后山去朝天放一枪,你就会平静下来。小修女照做,有效。随着年纪的增长,小修女发现需要多放几枪才能解除欲望。终于有一天,她一口气把左轮的子弹全打完,可仍旧没有消除对男人的渴望。她想到老修女年纪这么大了,她一定有别的解决办法。于是小修女到老修女房间请教,进去一看,差点昏倒——老修女穿着迷彩装,肩扛两把机枪,腰上拴着一排首榴弹,拖着一门大炮,双眼通红地往外头走,准备大肆发泄一番……

《孔雀》中有一点不是很新鲜,但仍然值得一提,那就是对暴力的表现。生活中有两种暴力,一种是显暴力,比如片中果子应妹妹要求报复张喜子。这种暴力往往受到江湖义气、对等报复等规则的约束。顾长卫表现这种暴力时很节制,观众仅仅能看到暴力使用的结果:张喜子在溜冰场护栏那儿头扎绷带面上有伤。暴力实施过程被省略了。生活中另一种暴力是隐暴力,它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它是一种可能性,即天使可以变成魔鬼的可能性,它不为人知也难以为人所防范。这种暴力的发生原因往往是非理性的、富于激情的、一念之差的,施暴者自己也难以控制,人心中没有戒条可以约束它,它也是危害最大的。顾长卫在表现这种暴力时很铺张。比如弟弟拨开众人用伞尖扎使自己丢脸的哥哥的情节,在动作实施的可能性上不乏夸张之处。弟弟晚上在哥哥水杯里下药企图毒死哥哥这个细节,顾长卫先是作了全程描述,然后通过后续情节显示了毒杀的可能性。表现隐暴力的电影,在我的视野范围之内,最好的应该是《天才里普雷先生》。

最后要提到顾长卫对这种类电影的抽象能力。孔雀、孔雀开屏这些意象蕴含着的自恋、自尊,应该是对该电影一个相当精确的概括。让我们来温故一下《孔雀》的终局镜头吧:公园里的一只雄孔雀在寒冷的冬天开屏了,那屏风像是一片大大的宇宙一样舒展,艳若繁星,明眸闪烁,还有又长又尖的边缘,像是一场正在推进的爆炸。它让人联想到一种中世纪的宇宙概念:我们头顶的苍穹由无数个宇宙组成,每个宇宙里面都有一只上帝的眼睛。这只眼睛在看着你。你必须像妹妹那样倒掉那杯毒药。




这篇影评评诉得不错,值得一看。
作者: 小SNOOPY    时间: 2005-3-26 13:07
里面素找了3个任务的性格特点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