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转帖]LOMO资料连载2,数码lomo终极之路_上篇 [打印本页]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30
标题: [转帖]LOMO资料连载2,数码lomo终极之路_上篇
文/图:非智 nakata


  开场白:话说上世纪50年代,Lomo原是给前苏联武装部队间谍用的低科技相机,却在上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一股摄影新风潮;转瞬之间,十多年过去了,早已步入数码时代的我们也在思考,数码相机是否能融入多姿多彩的Lomo世界?数码相机配合Photoshop的后期处理,能否模拟出近似于Lomo相机的效果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用数码相机模拟Colorspalsh彩色闪光
  诡异、不可捉摸的色彩,便是LC-A+ Colorspalsh Flash、Colorsplash Camera最吸引人的地方。要想通过普通数码相机来达到这样的效果也并非天方夜谈,你所需要的是一些简单的工具加上一点点技巧,超炫色彩,轻松拥有。
  首先,你需要准备一些彩色透明薄膜,如果能找到明胶片最好,选择颜色浓烈饱和的,大小要能完全覆盖你的闪光灯头。然后用橡皮筋把色片固定到相机上。
  接下来需要对你的爱机进行一些简单的设置。
1. 因为闪光灯前面加了色片,会降低闪光的强度,可以适当开大光圈增加曝光量。如果相机可调闪光输出量,也可以将其提高,具体增加的量应由色片对闪光的削弱程度而定。
2. 改变白平衡设置。用蓝色色片时,就将白平衡设定为白炽灯,可让画面显得更蓝;用红黄等暖色色片时,将白平衡设定为阴影或多云可增强暖色气氛。
3. 尝试慢门同步闪光,晃动相机,随意拍摄,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好了,现在就开始我们的梦幻色彩之旅!
DC+PS=Lomo?
  Photoshop功能这么强大,难道还有什么效果不能模拟吗!要炮制各种Lomo相机的效果也只能算是雕虫小技吧。
  传统派代表人物:能吗?Lomo相机机型众多,拍出的照片也各具鲜明特点,比如LC-A照片四周通常有暗角,反差和色彩饱和度非常高,有些还有比较明显的颗粒感,这和目前数码相机所追求的清晰细腻的画面背道而驰啊!
  新锐派甲:哈!这些问题算什么,小Case啦!一个Photoshop的action就轻松搞定,不信过来看。
  首先我们要做的当然是下载这个名为Lomoize的action文件,然后将它加载到Photoshop中。该action一共有2个版本,个人觉得V1版本效果比较好,所以就以此为例来介绍。(下载频道相关Action下载。)
  载入LomoizeV1后,action菜单内多了3个选项,分别是“Normal”、“Screened”和“Extreme Drk”。至于具体怎么用就不用我教了吧,点击之后一路ok下去就行了。下面是同一张照片分别用以上三个选项处理后得到的效果。
原图: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31
  实际上三种效果的基本思路是相同的,只是在参数调整上有些差别。
Normal:最基本的处理效果,主要是增大饱和度并且在四周加上了暗角。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31
Screened:在Normal的基础上对照片的中间部分进行了提亮,整个照片的反差更为明显。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32
Extreme Drk:在Normal的基础上不但提亮了中间部分,并且强化四周的暗角,让暗角所占的区域更大。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35
  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参数进行一定的调整,比如,action原本预设的参数适合用于宽度为500像素左右的图片。如果我们想要处理更大的照片,就要相应地提高选区的范围,即调整“Border Selection”(边界选区)、“Feather Selection”(羽化选区)和“Contract Selection”(收缩选区)三个参数。
具体数值见下表:
宽度        Border Selection        Feather Selection        Contract Selection
100像素            80                   150                    70
200像素            120                   180                    80
300像素            150                   200                    100
400像素            180                   230                    100
500像素            200                   250                    100

注:表中参数仅供参考
  至于杂色之类的,只要执行“滤镜—杂色—添加杂色”并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数即可。
  怎么样,简单吧?不过要特别说明一下,由于这个action是“舶来品”,多少有点“语言障碍”,只能在英文版的Photoshop中正常运行,在中文版中运行时,会因无法识别图层的名字而报错,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将中文版中的“图层”改成“Layer”,“副本”改成“copy”就行了。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37
完,副最后一张图.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39
还没有到下班时间,那么继续连载下篇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39
(下篇)
  传统派代表人物:算你有理,但是Lomo相机有多种版本,比如Super Sampler可拍4格并排的连续动感照片;Action Sampler可拍四格连续动感照片,这种风格要怎么模仿啊?
  新锐派乙:哎!老哥!不是我说您,您也该进修进修啦。现在数码相机都有很强的连拍模式,一秒拍上三四张并不稀奇,只要在Photoshop中把这些照片裁剪后合成一张照片就行啦,这可是最基础的后期处理哦。
  首先当然要准备4张连拍的图片,一张一张来处理:
  由于Super Sampler有等分的4格组成,所以我们先要把照片裁剪成原图1/4(图1)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40
  新建图层后,用渐变工具填充(图2)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41
(图3)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42
  将图层的模式改为“叠加”并适当调整不透明度,这样就能得到类似于暗角的效果。(图4)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43
重发图4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44
  用以上方法分别处理4张照片后就要开始拼合照片了。
  方法其实很简单,新建一个文件,把处理好的照片都粘贴上去,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图5)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45
  最后用裁切工具把图片裁剪成照片的长宽比,我们这里以6寸照片为例,将照片裁剪成3:2并合并图层。(图6)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46
(图7)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47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调整色彩,由于Lomo相机通常对黄色和红色比较敏感,所以有必要增加这两种颜色的饱和度。选择“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用标有“+”号的吸管,点击照片中的主体,将主体颜色全部吸入调整范围后提高饱和度。(图8)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47
  最后用曲线调整整个画面的对比度和明暗层次即可。(图9)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48
(图10)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49
  传统派代表人物:那Action Sampler是不是也一样拼起来?
  新锐派乙:是啊,实际上,Action Sample的处理更简单,3步就搞定!
  第一步,用前文提到的photoshop action分别处理4张照片(图11)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49
 第二步,新建文件,把照片粘贴上去并排列整齐(图12)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50
  第三步,根据常见胶片冲印的尺寸裁剪图片并保存最终结果(图13)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16:51
  (作者的)总结呈词:的确,数码相机的普及和以Photoshop为代表的图像处理水平的飞速发展,正在越来越多地冲击我们对与摄影的看法,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新方法、新思路在诞生。数码相机拍摄时的低成本也是很多人选择的理由;但是这并非代表传统摄影,或者说胶片相机已经毫无用武之地,毕竟很多人所追求的并不是照片的最终效果,而是整个拍摄过程或一次成像所带来的快感!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是数码摄影爱好者,还是胶片相机的推崇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和自己的Lomo之路。


作者: 月黑风高    时间: 2005-2-3 17:49
后期制作太累  已经不是LOMO的初衷了
作者: 铁骨    时间: 2005-2-3 18:45
原文由 月黑风高 在 2005-02-03 17:49:58  发表
后期制作太累  已经不是LOMO的初衷了



同意!PS出来,把玩LOMO的乐趣荡然无存。
作者: 送你忘忧草    时间: 2005-2-3 21:13
谢谢大家捧场,之前的贴就说过了,就看追求的是LOMO的精神还是LOMO的效果,这贴的内容其实是提供给大家一种玩LOMO的思路,也帮助一部分米盲的人弄清自己追求的是LOMO的什么.
因为最近工作比较忙,所以后来的总结还是引用了别人的,我会日后补上的.
作者: 沃尔沃    时间: 2005-2-3 23:58

希望能有机会出来交流哦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