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大学生来看看 [打印本页]

作者: 双收名利    时间: 2005-1-3 16:52
标题: 大学生来看看
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
  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
  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

  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
  
  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
  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其实很多用人单位很无知。他们不知道好多大学学的课程学的都是老黄历的知识外加反美宣传政治教育,老黄历的知识是供那班教授作授课用,因为他们所懂也就是那么多。至于反美宣传政治教育,则是供培养革命接班人用的。所学与所用无关,这就是中国的教育。
  
  其实很多大学生很幼稚。他们自以为是科技人才,根本不知道中国不同美国,中国发展压根就不是靠科技力量,而是靠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和外来投资。前者加上靠压榨外企民企撑起来的行政事业单位,就是中国的用人单位。世界很现实,大学生应该反问自己?你能为用人单位提供什么效益?你愿意象一个鞋厂工人去做鞋换取500RMB/M的工资吗?
  
  为什么美国有硅谷,台湾有科技园?而在中国生产鼠标的企业,居然也敢号称高科技企业?有大学生思考过:中国所谓科技企业有几分高科技含量?中国为什么就是没有发展高科技的大环境?既然中国需要的是廉价劳力而非科技人才,那么大学生的窘况就可想而知。
  
  大学生已被校园抛弃!
  
  不少中学生写作文都会写:国家平均花在每个大学生身上一万元……我们日后自当为国家奉献力量云云。年轻和幼稚使他们忘却问一个问题:那一万元用哪去了?他们踏入大学,才发现大学教职员工居然有一半多的行政人员,闲着没事干却待遇优厚,有人的所有工作仅仅是学期初给学生证盖个章。原来国家的教育经费花来养这班闲人了,计算时却按人头摊算到倒霉的大学生身上。进一步,教育经费哪里来?还不是纳税人――普通的工人农民,众多学生的父母。普通民众的钱转了一圈花到自己子女身上(如上述实际上也并非如此),子女还要在作文中满怀感激国家之情,这可谓中国特色的教育。
  
  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其实学校已经沦落为牟利的工具,换个时髦的名词是“拉动内需”。按此逻辑下去,开设大学教育仅仅是为了促进消费行为而已,学什么内容,是否有利学生发展与就业,则是被忽略的。无数家长省吃俭用仅仅是为了孩子读好的小学好的中学最终好的大学,“惟有读书高”养肥了中国大学里的某些人。
  
  收费高,内容次,毕业就一脚把你踢出校门让学生自生自灭。也难怪现在如此多家长做出明智的选择:送小孩去国外读书。
  
  中国的讲师教授们,一方面受到工作生活巨大压力,一方面又不得不为保住饭碗而向学生撒谎。明明教材已经过时,非要说成是基础;明明对未来工作毫无用处,又可以编些“人的眼光要长远”(将来失业十年后或许有用)“掌握的不是学习内容而是学习方法”(反正到了社会你又要从头学起)之类的谎言。经典案例是某计算机教授居然用一节课讲热启动冷启动,没办法他懂的也就那么多。如果个个学生都不来听课,教师就会失业,这就是谎言产生的原动力。
  有幼稚倾向的大学生向用人单位提待遇要求时,会提起读大学付出的心血和代价。可这是愚不可及的行为。这仅仅是因为读大学成本高昂而已,谁告诉你读完大学一定回报丰厚。你中了一场骗局并交了惨重的学费当了冤大头, 你的买主――用人单位可没有义务将高昂的成本承受下来,如果你无法为老板们挣得比你工资多得多的钱的话。
  
  大学生已被舆论抛弃
  
  我觉得这部分是最让人恶心的部分。
  
  翻开报纸等主流媒介。当大学生在就业困境中彷徨无助时,总有一些假惺惺的忠告:大学生能力不足,心高气傲,应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大学生能力不足???你安排的是什么岗位?我见过有大学生在银行数钞票不如中专生熟练。这叫能力?
  
  心高气傲?我不相信大学生愿意在银行数钞票数一辈子。这么多中国大学生往国外跑,往外企跑,那些国企民企不去检讨自己无法创造一个吸引大学生长久工作的环境,反倒是怪外国人挖了中国人才(你说怪不怪,这时候倒是重视大学生了,不敢多说大学生能力不足心高气傲)。
  
  应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好冠冕堂皇啊。这句话最阴险,也最能暴露某些人的嘴脸。通常说这种话的都是所谓的教育专家和教育部的官僚。此话怎解,500元/月的工资你干吗?300呢,
  200呢?我敢保证专家们一定会大力劝大学生接受:降低要求嘛,有你做就不错了。他们会迫不及待的告诉你:失业完全是你自己的责任(再来一次大学生能力不足心高气傲说)。他们巴不得给你支招:援助西部,把你打发到西部哪个穷山僻壤去领取100元/月工资,死在那里就更好。
  
  这些专家和教育官僚,不是站在大学生切身利益的位置为他们说话,而是一屁股站在所谓维护社会稳定的位置说些不嫌腰疼的屁话,核心就是要大学生接受不利的生存状况。西方研究显示高失业率是高犯罪率和社会动乱政权更迭的诱因。社会有如此多的大学生失业,自然是怨气冲天。可别小看这个群体,这可是有着相当智慧的一群人。稳定压倒一切,如何降低失业率?因此专家们热心于“教育”大学生去接受普通工人的低待遇,“教育”大学生不要随便跳槽?
  
  从来这世界便没有救世主?作为一名曾经的大学生,我在此写下自己的感受。鲁迅读礼教书读出了两个字:吃人。而从中国的课本可读出两个字:愚民。大学生应擦亮自己的眼睛,看穿社会的谎言,凭借自己的智慧,就不会没有出路。最可悲的是那些所谓“粪青”,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真不知道要倒霉到何年何月。
  
  大学生只要不被自己抛弃,就不会给希望和未来所抛弃。
作者: titiup    时间: 2005-1-3 19:27
作为一个刚刚参加工作半年多的大学毕业生,一定要顶这个贴了
深有同感,虽然自己已经把要求放的很低了,现在的大学生最低要求也就只能把自己看成是一个高学历的苦力工而已!
大学几年读出来,现在在单位干的是除了扫地搞卫生的单位里最最吃力最最忙的工作,要算工作量,我可以明确说一下,几乎是从上班干到下班,中间就吃2顿饭!
作者: boring    时间: 2005-1-3 19:50
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是这样眼高手低.有时间写这么长的帖子为什么不利用来好好辨别一下自己和别人的真正区别呢?
还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别给自己贴金了.
光发牢骚是没用的,介绍你们有空时候看看刘震云的<一地鸡毛>
作者: 类xiaofeng_yh    时间: 2005-1-3 20:07
相比几年前的中专生,可以说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比他们差多了。
可能我们这一批人踏入工作岗位时,有同事或者上司是几年前中专毕业的。
学校的自主招生和学生的自主就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目前经济普遍不景气的状况下,应届生的待遇每况愈下。
大学扩招造成的毕业生人数的飙升,然后社会呼吁,大学生,请放低你们高傲的姿态,接受基本的工作。

我也刚毕业,工作半年了。基本上还算顺利吧。
虽然在心态上有着一些落差,但是我觉得还是脚踏实地的干。

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大学生朋友,现实就是如此,我们除了埋冤,更应该接受这个事实。
我觉得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暂时不满意的工作环境说不定也是对我们的一种磨练。


作者: 刘大侠    时间: 2005-1-3 20:58
精彩,分析得很透彻.目前的大环境太让人心寒!
作者: 破天剑    时间: 2005-1-3 21:01
知识学了肯定有用的,付出一定有回报的
楼主太偏激了
作者: 猪猪爱花香    时间: 2005-1-4 11:28
文凭的趋势就是贬值
而且未来也不存在升值的可能性


作者: 三年后的我    时间: 2005-1-4 12:33
如同股票,走下滑
虽说楼主说的有点偏激,但是也有一定道理的,将来必然的趋势
作者: 类xiaofeng_yh    时间: 2005-1-4 18:08
读了大学只拿到一张文凭的话,那么这个大学生本身应该反省了。
文凭只是敲门砖,踏上工作岗位凭真本事。
不过个人感觉高等教育水平在严重下滑。
作者: 烁夜凌空    时间: 2005-1-4 19:22
顶 虽然我还没进大学 确实对前途很迷茫
作者: 100RMB    时间: 2005-1-4 19:53
技术。。。。。。。。。。路线
作者: camui    时间: 2005-1-4 22:37
我觉得搂住得有些话不无道理。
就好比如说行政的人员占一半多。我在读大学期间对这件事情就很不满意。人多了,闲了,馊主意就特别多。那后勤人员宿舍阿姨来说,他们的要求是相当无理取闹的:书要从西往东(注意是从西往东不是从左往右,留意他们的区别)、从高到低排。床一定要紧靠墙壁,柜子的第一个要放XXXX,第二个要放OOO,第三个要放QQQQ。我真搞不动,何必呢。为了这些事情,我跟他们吵了好多次,于是乎我就成为他们心中的坏学生,思想不对,后来辅导员来找我谈话。真是行不通,如果他们把管这宗事情的精力用在教育和提高学生能力上面,我们学校这个学习还会搞不上去吗?恐怕早已经超过清华复旦了!
还有,校长信箱,什么无聊副校长,竟然规定不准强位置!!!!我真的觉得他很闲,没有事情做搞点事情来做。我想问问每一位大学生,哪一个学校没有人强位置,哪一个学校强位置强的不凶,偏偏就我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竟然作为一条规定不能强位置!真是要让别的学校笑掉大牙了。强位置几乎疯狂的清华还不曾想到过这个问题了。哎,那个校长我也不想说什么了,真是糊涂官。鄙视他。
说到国家对大学生的补贴,一个季度才200左右。现在的家庭供一个子女读书不容易,一个大学生平均一学年开销10000以上,家里父母每人每个月1000(这算是中等偏下一点吧),我向大家可以算得出来。不同提那些父母下岗、待业的学生了。而大学老师呢?是怎么样的?退一步不能说他们富的留油吧,至少他们过的日子绝对不会差的,哪儿没有外快?!还有子女也跟着爽,报送、减分、直研那一样少得了他们,他们中的有些何得何能啊?!
个人觉得,大学课程有一半都是在浪费时间,具体那些,我也不想说,大家心里明白,我想主要个人的立志不同何必一定要读一些自己灭兴趣没用的东西呢?
其实现在最吃香的应该是有点学位又工作经验的人,其次才是硕士。博士也不是一般公司敢要的.
总之,学位文凭不是一切,但是却是不可少的。这也是为么大家拼死拼活要高学历,拼死拼活要靠文凭的原因。
       

此贴由 camui 在 2005-01-04 22:39:05 最后编辑
       

此贴由 camui 在 2005-01-04 22:39:49 最后编辑
作者: ast0741    时间: 2005-1-6 13:46
简单的说就是供应大于需求 中国的经济增长消化不掉这么多的大学生 导致文凭严重贬值 要是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东西 那就更糟了 专业设置的不合理 有些念了和没念也没多大区别 
老师的水平也一般 与实际严重脱节 编书人的水平更加要质疑
几个方面的因素一加起来 就成了乘数效应了.
作者: 爱法尔    时间: 2005-1-6 17:37
素质看来还是第一位的
作者: 杰范    时间: 2005-1-6 18:17
所以有打算创业了……
從頭开始,白手起家……
作者: 类xiaofeng_yh    时间: 2005-1-6 18:51
原文由 ast0741 在 2005-01-06 13:46:59  发表
简单的说就是供应大于需求 中国的经济增长消化不掉这么多的大学生 导致文凭严重贬值 要是在大学里没学到...


目前不是消化不了毕业生
恰恰相反,经济的反展需要很多人才。
让而我们应该意识到如今的职业岗位的多元化发展。
很多大学生都向往高薪的白领职位
试问谁不想跻身高档写字楼?!
然后高端人才的竞争很激烈,可以说是非常激烈。
海纳百川的上海吸引了外地、外国很多高级人才。
高职位的竞争异常激烈。

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目前来说,研究生的就业方向还是很好的。
在现在很多公司都喜欢那些有较高的学历和一定工作经历的人才。
然后更多的大学生现在的感觉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的增长
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压力
文凭的含金量在下降

然后如今的工作岗位呈现多元化发展
一些新新行业开始崛起,在我们耳边出现了很多新的工作名次
这些工作是全新的,充满机遇和挑战。

还有很多的就是制造业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慢慢地形成了世界地加工基地。
廉价劳动力加上很大的消费市场

然而很多大学生不太喜欢这样的工作
蓝领这个名次让他们觉得不自在
其实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方面也是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现在炒的很热的灰领人才
就是这个行业的技术高手,佼佼者。



作者: ast0741    时间: 2005-1-6 23:59
做为资本家 是不可能雇佣那么多高学历的工人的 研究生这么扩招下去也要出乱子的 
楼上的只是用了官方的语调来评价

此贴由 ast0741 在 2005-01-07 00:00:13 最后编辑
作者: sigma    时间: 2005-1-7 00:32
个人认为读不读大学无所谓,反正到了社会上一样还要重新学习技术什么的,还不如高中毕业后就学一门技术,用3、4年的时间把技术学精了,就比读了3、4年基本上没实用的大学的大学生有优势多了。精湛的技术就是铁饭碗,有了铁铁饭碗,到哪儿都能活的好。技术比文凭实用多了,有技术,企业主自然不会亏待你。光有文凭没技术,只能低收入。

现在别说读大学花费高,连中学都开始产业化了。像什么桃李园,一个学期的学费就是大学一年的学费啊,有意思伐?嘉定镇上的中学的学生我基本上都接触过的,感觉其实学生水平、个人素质相差不多,只是由于学校的口碑原因,使得某些学校的学生缺乏自信心。
作者: 类xiaofeng_yh    时间: 2005-1-7 17:55
原文由 ast0741 在 2005-01-06 23:59:23  发表
做为资本家 是不可能雇佣那么多高学历的工人的 研究生这么扩招下去也要出乱子的 
楼上的只是用了官方的...


研究生扩招的一个目的是让这些人避开就业高峰
减少就业压力
作者: ast0741    时间: 2005-1-7 20:54
原文由 类xiaofeng_yh 在 2005-01-07 17:55:30  发表


研究生扩招的一个目的是让这些人避开就业高峰
减少就业压力


教育产业化的后果 还是供给大于需求 治标不治本的后果 头痛治头 脚痛治脚 意义不大
作者: 爱屋及乌    时间: 2005-1-8 21:30
觉着应届本科生毕业,还是应该从事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首先学会做社会人,才是真的。学校和社会确实相差太远:)

作者: lunaqin    时间: 2005-1-9 09:54
2001年我走入大学的围墙
2005年我将走入社会
4年间还有什么是没有变化的。。。
作者: 月光玫瑰    时间: 2005-1-15 21:41
这是大学生的错吗?

还是中国教育的错?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