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我眼中的秋》(整理重贴) [打印本页]

作者: 摄郎    时间: 2004-11-7 21:20
标题: 《我眼中的秋》(整理重贴)
1。。。。。。。。。。以下都是用Nikon CP4500相机拍滴



作者: 摄郎    时间: 2004-11-7 21:20
2。。。。。。。。。。。。。



作者: 摄郎    时间: 2004-11-7 21:21
3。。。。。。。。。。。。。。



作者: 摄郎    时间: 2004-11-7 21:22
4。。。。。。。。。。。。。。。。。



作者: 摄郎    时间: 2004-11-7 21:22
5。。。。。。。。。。。。。。END


       

此贴由 摄郎 在 2004-11-07 21:23:22 最后编辑

作者: photohu    时间: 2004-11-7 21:55
有几幅新东西,满有味道的。谁说你拍的东西压抑了,我到觉得非常正常哦。

我到觉得是说你的人他自己无法表现压抑的画面,呵呵。

喜欢这些DD,兄弟觉得你的色彩感觉上有一些偏差。不知道是我的眼睛和感觉有问题还是你显示器的问题,帮你做了PS和框。不知道是否是你想要的感觉



其一是,画面灰色感上没有拉开,画面反而觉得平了。(见修改图)


作者: photohu    时间: 2004-11-7 22:00

这幅如果说草地不绿如何衬出叶的金黄那,对比最好的方法是纯度间的比,看看对否

(原图)

(调整绿草后效果,叶尽量保持原色彩效果)

作者: photohu    时间: 2004-11-7 22:04
摄影摄影要学的东西太多,建议你学习PS技法和绘画色彩学

这个东西差的就是那么一点点哦
作者: johnlee    时间: 2004-11-7 22:56
原文由 photohu 在 2004-11-07 22:04:37  发表
摄影摄影要学的东西太多,建议你学习PS技法和绘画色彩学

这个东西差的就是那么一点点哦
多谢老胡教导,哈哈
不过是不是说给我听的,吸收了先
作者: photohu    时间: 2004-11-7 23:19
原文由 johnlee 在 2004-11-07 22:56:32  发表
多谢老胡教导,哈哈
不过是不是说给我听的,吸收了先


哈哈,本身就是广义的。通常看见的片子统统这个毛病,实在是不吐不快了。



作者: 摄郎    时间: 2004-11-7 23:29
谢谢胡哥。以前很讨厌PS,觉得是玷污摄影,现在看来所有PS都是为能更好的表现主题,也是一种表现手段。再说胶片的后期冲印处理也都要根据情况调整色调、对比度,而且还有大师推崇的高饱和度反转片,道理都是一样的。
作者: 摄郎    时间: 2004-11-7 23:47
调了一下

作者: photohu    时间: 2004-11-8 00:08
一切是因为好玩而快乐
作者: johnlee    时间: 2004-11-8 12:18
PS的问题以前和老胡讨论多好多次了,我的观点是,用PS是为了更好的还原照片,而不是去改照片(特别是胶片扫描),如果是为了修改,那就是图片,而不是照片了。
作者: photohu    时间: 2004-11-8 20:38


原文由 johnlee 在 2004-11-08 12:18:56  发表
PS的问题以前和老胡讨论多好多次了,我的观点是,用PS是为了更好的还原照片,而不是去改照片(特别是胶片扫...



可我有一观点,后期暗房(PS)。同样可以创造奇迹哦。

再问:“照片”和“图片”你如何解释它们的,或者说怎么定义。洗耳恭听



       

此贴由 photohu 在 2004-11-08 20:39:14 最后编辑
作者: johnlee    时间: 2004-11-8 20:53
原文由 photohu 在 2004-11-08 20:38:52  发表





可我有一观点,后期暗房(PS)。同样可以创造奇迹哦。

再问:“照片”和“图片”你如何解释它...
照片是记录现实存在的事物,而图片则以虚构创作为主

作者: photohu    时间: 2004-11-8 21:23


原文由 johnlee 在 2004-11-08 20:53:59  发表
照片是记录现实存在的事物,而图片则以虚构创作为主



这个问题,我去查。觉得你的解释与本人的理解有差异,不可否认在没有完全正确介绍出来时我还是怀疑其准确性,待查中


谁有词海,帮着查一哈,在下先谢过


       

此贴由 photohu 在 2004-11-08 21:24:19 最后编辑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