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转帖]中国千名贫困女大学生生存状况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月光玫瑰    时间: 2004-7-1 10:47
标题: [转帖]中国千名贫困女大学生生存状况报告
 油多了不好

  在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以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大学生”所做的调查,扶贫基金会公布
的《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

  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每个月生活支出在100元以下的贫困学生占28.7%

  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随着经济的波动和城市下岗失业人群的进一步加大,这个数字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她们都需要社会的关爱

  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

  贫困女大学生生存报告

  油多了不好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她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却只要了一份一元钱的炒粉丝。

  这还是记者在场,她吃得好一些。如果是平时,她一般都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那些菜一般都看不到油。

  她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03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她的父母很要强,在和村里的强大势力斗争不利下,他们发誓让自己的孩子成器。结果供养比孟娜大8岁的大大儿子上大专、找工作、结婚生子后,他们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家庭经济还几近崩溃。

  2003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费5000元的学费,在学校住宿每年需要较1200元的住宿费。孟娜没有那么多钱,她身上只有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一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等待有钱了再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了一个勤工俭学机会。在那个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花费半个小时进行清理,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而从家里带来的钱,她基本不敢用,心里老想着欠下的学费。

  她每吨只吃一两米饭,花费0.2元钱,再加上0.6元钱的白菜或者0.8元钱的豆腐,一般一顿饭花费1元钱就已经符合自己的标准了,如果超标了就意味着她别的活动受到限制。

  孟娜的专业需要经常上机制图。进机房的费用为每个小时1元钱,每次一进去就要呆上两三个小时,这花去了他手中和吃饭一样多的钱。在记者采访她的前几天,她上机温习C语言花费了9.8元,学制图花了4元钱,她心疼不已。

  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但只有5个人的地。她的一个妹妹刚读完初中,就辍学了。好在家里人身体都健康,没有陷入到危机当中,但也的需要随时提防。

  今年家里能否替他交完所有的费用,她不清楚,只知道去年家里还可以给一点生活费,今年一分钱也没有寄来;全家9个人依靠5个人的地生活,再想多刨点东西也不现实。只有自己努力。结果就是她一方面勤工俭学,另一方面努力节约。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因为上街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太贵。化妆品从来都不敢买。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她花30元买了一双鞋。春天买了一件外套,花了19元。

  不过,孟娜并不孤独。在中国农业大学以及其它农、林、师范类的高等院校,像他这样贫困的女大学生,根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公布的《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统计,就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被称为“特困大学生”,他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

  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8%。

  只要给我们一个平台

  记者在中央民族大学校内的一个十字路口上,一个女孩走上前来,身体前倾,偏着头问:“你就是记者吗?”她的脸稍长,但红扑扑的,带着笑容,身上穿着一件有些发白的红色T恤,一举一动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她把记者带到花丛中,采访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

  张德丽来自山东沂蒙山区。父母辈的很多孩子大了还找不着对象,只有采取转亲的方式,张家的女儿嫁给李家的儿子,李家的女儿嫁给王家的儿子,王家的女儿又嫁给张家的儿子。张德丽的父母就属于转亲大队伍中的一员,虽然有时候也吵吵闹闹,但幸运的是,无论是他的父亲还是母亲,对他们几兄妹都很好。

  在张德丽小的时候,父母就有意培养她们的独立精神。9岁的时候,就开始让他们自己拿钱去买东西,如果价格偏高,就告诉他们买贵了。在孩子们遇到困难去找他们的时候,他们让孩子们自己解决。

  张德丽有一个姐姐,小学刚毕业的时候,就被迫辍学了。16岁的时候就被迫做了村里幼儿园的老师。后来经过精一部的学习后,在临沂市分配了一个工作,但工厂很快就倒闭了。最后她做了一名导游。在她能够挣钱之后,自己挣的钱几乎都给了妹妹。再到后来,虽然她谈恋爱,结婚,一直都无私地支持着妹妹的学业,从高中到大学,几乎年年如此。现在,张德丽每个月300元的生活费,基本上都是姐姐给的。“姐姐一直在物质上精神上支撑着我,以后我不知道如何感谢她。”

  她去年考进中央民族大学的时候,不仅向亲友借了钱,还向信用社贷了2000元,结果交清了第一年的学杂费和住宿费。今年9月份的时候,张德里还要向学校缴纳6000元的学杂费以及住宿费,但她手中却空空如也。

  张德丽还有一个弟弟,今年正在读高中,每年的学杂费和生活费3000多块钱。尽管如此,姐姐还是鼓励她,让她安心读书,父母还给她说,让她不要担心下一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他们会想办法解决。

  虽然有姐姐的帮助,父母也一再让她不要对自己的学杂费过份担心,但面对这6000元的庞大的学杂费和住宿费以及下个学期的生活费,她不禁紧锁眉头。“去年借钱已经很困难了,今年再去借钱,肯定困难重重。”张德丽开始准备申请助学贷款,可助学贷款已经停止了,她只有计划暑期打工,能挣多少挣多少。

  张德丽很早就瞄准了家教、促销等行业,“不管他脑力还是体力,只要能够赚钱就行”。他现在就等期末考试结束。

  可是找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容易,张德丽说:“只要给我一个机会,只要能给我一个平台,我就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

  “如果有一个人一下子给你很多钱,你要吗?”记者问。

  “不要,我要的是机会,哪怕每天只能赚1元钱,我心里也踏实。”张德丽说,她姐姐给他说过:“贫穷不应当成为我们的桎梏,应当成为我们发展的平台。”她说:“今天我们一无所有,所以我们不怕掉身份,不怕吃苦,一无所有才是无所不有。”

  张德丽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到退休的时候,到最边远最贫困的地方去,办一所学校,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




你是否关心过你身边的贫困的大学生吗?每年当你从父母手中接过钱去报名的时候,是否会现在大学中还有这样一个群体在为学费而苦恼着吗?

作者: 不错    时间: 2004-7-1 11:27
大一期间,看见自己系那些领贫困助学金的上海同学好几个手里拿着手机,且家庭条件不差。而真正需要的,则都在自力更生。
有时候,我们帮助了不该帮助的,却以为在帮助。
作者: AERIN    时间: 2004-7-1 11:28
这个帖子,让我想到了一个词,教育产业化
作者: 阿杨在日本    时间: 2004-7-1 11:31
是的,以前学校里勤工助学的同学,在食堂工作的报酬是:10元钱/小时+一顿饭

学校里专管勤工帮困的老师应该还是蛮到位的
作者: 月光玫瑰    时间: 2004-7-1 11:42
原文由 不错 在 2004-07-01 11:27:55  发表
大一期间,看见自己系那些领贫困助学金的上海同学好几个手里拿着手机,且家庭条件不差。而真正需要的,则都...




的确,有些申请助学金的人并不是真正的贫穷,而那些真的困难的人,有些人是由于面子问题而没有去申请,有些人是想靠自己的双手去挣。
但是在大学里我也看到了有些不缺钱用的人却占着勤工俭学的工作,而真正需要的人却没有得到。
对于这些困难的人,同样是学生的我所能帮他们的其实很少很少。而且单纯得给他们钱也不是个很好的办法,还是要靠全社会的人,给他们一个自力更生的机会,且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他们是学生的身份。
作者: AERIN    时间: 2004-7-1 11:43
承担教育义务的是国家或社会团体,而不应该完全由家庭来承担。辛辛学子既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又得支付高额的学习费用,这是一个矛盾,教育部门创受教育者的收,把接受教育者本身作为经营对象、创收对象,这正是目前我国教育产业化的一个误区。
作者: 小蛮    时间: 2004-7-1 11:45
做官少花的人民的血汗钱就行了
作者: 傻强    时间: 2004-7-1 12:38
原文由 小蛮 在 2004-07-01 11:45:29  发表
做官少花的人民的血汗钱就行了
有见地
少一点贪官 能供养多少真正贫困的大学生
一瓶XO就抵的上一个贫困大学生一年的生活费
想到这里就感到心痛
作者: sunnydai    时间: 2004-7-1 13:19
感人啊!~
我在学校里一直没有注意这些弱势群体~~
惭愧啊~!!我要帮助他们~~!!
下个学期找个贫困学生做女朋友~~
       

此贴由 sunnydai 在 2004-07-01 13:19:47 最后编辑
作者: 不错    时间: 2004-7-1 13:30
楼上的,你有多富啊?要不多找几个,一起傍你。当然不提倡你为了帮助贫困学生,而去傍富婆,虽然来钱快,想想真感人。
作者: 傻强    时间: 2004-7-1 14:48
原文由 sunnydai 在 2004-07-01 13:19:26  发表
感人啊!~
我在学校里一直没有注意这些弱势群体~~
惭愧啊~!!我要帮助他们~~!!
下个学期找个贫...
这位朋友真能献身  支持支持  
作者: 月光玫瑰    时间: 2004-7-1 17:23
原文由 sunnydai 在 2004-07-01 13:19:26  发表
感人啊!~
我在学校里一直没有注意这些弱势群体~~
惭愧啊~!!我要帮助他们~~!!
下个学期找个贫...





精神可“嘉”
       

此贴由 月光玫瑰 在 2004-07-01 18:23:16 最后编辑
作者: 空空    时间: 2004-7-1 19:19
去卖B来钱快
作者: 不错    时间: 2004-7-1 19:34
空空:请你注意自己的言行。


你都说人要有傲骨,那么也别看轻别人。



此贴由 不错 在 2004-07-01 19:44:35 最后编辑
作者: 幽谷野百合    时间: 2004-7-1 19:43
很感人尤其欣赏这样的女孩子,自立更生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很对孩子都是没有的,其实真正贫穷的人有多少呢?
真正的贫穷是你自己的堕落!
作者: ast0741    时间: 2004-7-1 22:18
我们学校这样的人也很多的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吗??????
作者: 月光玫瑰    时间: 2004-7-1 23:42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贫富的差距是不可避免得存在的,单靠几个国家领导人是忙不过来的,要全社会关注才可以。
另外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只是体现在贫富的差距上,还有其他的方面。
作者: 痛并快乐    时间: 2004-7-2 00:38
咱现在这个社会叫叫社会主义社会么?

哈哈
作者: 含羞草    时间: 2004-7-2 00:43
这个话题倒值得研究,不愧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有见识!这还有点嘉网的氛围!
作者: 绝世嘉人    时间: 2004-7-2 00:47
贫困并非一朝能改变,你贫困国家一下给你10W块钱补助,几年以后你依旧还是贫困
作者: 傻强    时间: 2004-7-2 16:08
???  我发的那一帖怎么被删了??
作者: ast0741    时间: 2004-7-2 18:09
我的意思是 教育该产业化吗?
作者: 绝世嘉人    时间: 2004-7-2 18:32
原文由 傻强 在 2004-07-02 16:08:46  发表
???  我发的那一帖怎么被删了??


你丫是不是骂斑猪了?
惨了惨了你小子惨了
作者: 傻强    时间: 2004-7-2 21:37
谁骂他了   有空哦
作者: 月光玫瑰    时间: 2004-7-2 22:49
原文由 ast0741 在 2004-07-02 18:09:35  发表
我的意思是 教育该产业化吗?



如果教育不产业化那该怎么样呢?单靠国家,国家有那么多的资金可以投入吗?
作者: ast0741    时间: 2004-7-2 23:19
原文由 月光玫瑰 在 2004-07-02 22:49:28  发表



如果教育不产业化那该怎么样呢?单靠国家,国家有那么多的资金可以投入吗?


在中国这样一个用占世界0.78\%的教育经费培养着占世界19.81\%的中小学生的国家内,义务教育体制的上述特点,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突出表现在,这极大地加重了乡镇政府和低收入家庭的负担,使得义务教育原则的贯彻成为不可能。据统计,1995-1999年,全国义务教育经费中政府财政拨款的比例仅为53.5\%,教育费附加、集资、学生杂费则约占经费投入总量的40\%左右;而在各级政府的投入中,中央财政仅占1.5\%—2\%,省级财政投入约11\%,而财力最弱的乡镇一级却承担了高达78\%左右的投入,乡镇没有这么多钱,就向农民乱收费。这样一来,这一分散型义务教育体制所导致的其他问题,如不能适应城乡和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不利于地方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和对有限的教育资金的有效利用等等,都显得不令人意外了。
200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下发,一种“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新体制开始推行。地方各级政府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省级政府实行省长(主席、市长)负责制,统筹安排解决财力困难县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的发放问题,并根据各县财力状况和保障力度,增加工资性转移支付资金,安排使用中央下达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工资性转移支付资金,并要在年初将转移支付资金指标下达到县。县级政府要按照省级政府核定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定额,统筹安排,予以保证。
但是,这种“以县为主”的体制是有问题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体现了中央政府拒绝或放弃承担义务教育费用的倾向,这一倾向是与国际潮流背道而驰的。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不管国家体制如何,义务教育经费都是由各级政府分担的。例如,法国在中小学教育经费中,中央、地方及学校收费所占比重分别为68.4:24.6:7;日本这一比重为 21.4:72.3:6.3;德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负担比为0.6:76.4:23.l。各国都在加大中央和高层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投资责任,使政府投资主体的重心上移。如,法国义务教育政府公共投资主体从市镇上移至中央;德国从市镇上移至州;日本从市町村上移至中央和都道县。中央财政和州、省、邦等高层次地方财政在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中负有主要责任,成为投资主体。虽然各国财政体制差异很大,但是大部分国家当前在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制上都选择了集中模式和相对集中模式,投资主体或是中央政府,或是高层地方政府。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新”体制是一个倒退。
二、加剧了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1994年的分税制重新界定了中央、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和事权范围,目的是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明确各级政府的责、权、钱。但省以下各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分配框架并未得到合理确定,财权与事权的划分出现了相背离的局面。省以下政府层层向上集中资金,事权却有所下移,特别是转移到县、乡两级政府,这导致了基层政府的财政困难。义务教育“新”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同时使县、乡、村之间以及基层政权与农民、普通家庭之间的矛盾有加深之势。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不合理的现状。教育资金的另外一块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包括转移支付。中央、省虽然在加大教育转移支付力度,但是转移支付由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教育部门难以了解掌握。一般性转移支付中没有明确规定用于教育的比例,在具体安排使用上存在不稳定性。各项教育专项资金,包括中央下达的专项资金全部由财政部门拨付,有的还没有设立“专户”,造成资金的层层滞留,资金运行效率极低。
三、不能保证义务教育支出的增长,不能保证义务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一个较高比例。由于同期推行的税费改革,全国不少地方都出现了义务教育经费下降的情况,在那些县级财政本来就比较困难的地方,情况尤为严重。
由于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农民负担沉重、城乡和地区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行为不规范化以及教育投入效益低下等原有的痼疾将不能得到根除,义务教育原则也就无从得到贯彻。
  我们认为,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应由政府财政来负担。首先,义务教育是一种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普及义务教育,受益者绝不仅仅是受教育者个人,而是整个社会。其次,接受义务教育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国家有保障这项权利平等地实现的义务。为此,必须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这是因为,无论怎样强调学习权利和就学义务,如果完全由个人来承担高额的就学费用,权利和义务就有可能难以实现。我国实行义务教育已有18年,但至今每年仍有上百万儿童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接受义务教育,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为确保每个适龄者都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个人收入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只能由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为每个人,尤其是为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创造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环境。第三,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不能仅仅把它理解为是个人消费的一种。强调免费受教育的权利与强制入学的义务,都是为了保障平等的就学机会。
我们强调,“义务”绝不仅指适龄儿童的就学义务,绝不仅仅指家长送子女入学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国家提供必要的就学条件的义务。政府进行公共教育投资,实行免费教育是现代义务教育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免费是指义务教育经费不是由受教育者或其家庭直接负担,而是由公共经费来负担。由公共经费负担就意味着:第一,它是通过政府利用征收税收、发行专项债券等方式筹集教育经费,而不是通过对受教育者的收费来筹集经费;第二,它是由所有纳税人,而不仅仅是接受义务教育的那部分人来负担的。由于一个国家内不同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有不同(在中国,这种情况尤其突出),必须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投入或转移支持,才能提供公平和均等的教育服务,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从而使义务教育得到落实和发展。
义务教育的机会均等只有落实到全国范围才是有意义的。这也就是说,中央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在全国范围内为每一个适龄者提供最基本的教育设施与物质保障。国际的和国内的义务教育发展史证明,没有强有力的公共经费支持和调控,义务教育很难实现基本的公平和健康、稳定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目前这样一个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县级以及县级以下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极低,义务教育的财政负担对它们来说绝对是不能承受之重。如果由于贫困问题导致了适龄儿童的辍学,责任并不在贫困的家长,而只在国家,在此职责面前,中央政府尤其不应该退缩。
我们看到,不仅是在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在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肯尼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自政府的公共经费也都占到了义务教育投资总额的85%-90%左右。这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政府办,教育经费由政府公共经费承担的国际潮流。而中国各级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经费一直以来只占义务教育经费总额的一半左右,中央政府所承担的比例更是少得可怜。
当然,我们同时提请有关方面注意,各级政府增加教育投入不意味着政府同时增加对教育的管制或在教育领域里的事权。在中国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政府占有了太多的资源,因此必须还钱于民,特别是还钱于教育,同时进一步减少在这些领域的事权。
为此,我们向当局呼吁:
1、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应为5\%或更高(2001年全国仅为3.19\%),其中义务教育经费占的比例也要提高。同时允许成立民间教育观察组织,对教育经费支出及落实情况、以及教师和学生权利问题进行监察。
2、财政部教育司“估计全国免费义务教育需要300亿~400亿元。”在“分税制”框架没有变革之前,中央财政必须在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方面承担相应责任。同时,我们呼吁中国尽快改革“分税制”向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积累财富的政策偏向。对于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的地区差异,中央政府对贫困地区提供转移支付。我们也主张:资金的筹集可以通过开征教育税或发行教育特种债券来解决。

3、要落实义务教育,保障公民教育权利,根本出路在于保证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任何带有强制性的教育都是违反人权的。教育权自然包括自由选择教材的权利和民主管理学校的权利。同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办学主体应该全面向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开放。
教育,是一种必要的乌托邦,每一个孩子都不应该被排斥在校园之外。
       

此贴由 ast0741 在 2004-07-02 23:22:33 最后编辑
作者: 柔石114    时间: 2004-7-4 09:02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些人吃的很差,但都把剩下的钱买鞋买衣服,而真真拿助学金的都是和老师关系好的,只要填一张表就行了,穷的学生大多数很自卑的,不想填表,所以........唉.........
作者: John’5    时间: 2004-7-4 09:17
原文由 月光玫瑰 在 2004-07-02 22:49:28  发表



如果教育不产业化那该怎么样呢?单靠国家,国家有那么多的资金可以投入吗?


教育产业化,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才做得出这种事!!
作者: 爱屋及乌    时间: 2004-7-4 10:47
贫困大学生。我没见过几个。
只会看见拿着勤工的钱买衣服的。。。呵呵。暴土。
作者: 以后不能更改    时间: 2004-7-4 13:12
楼上的很时尚???
作者: 春天!    时间: 2004-7-4 13:31
原文由 空空 在 2004-07-01 19:19:33  发表
去卖B来钱快



这种话也说的出口!
作者: 月光玫瑰    时间: 2004-7-4 22:19
原文由 柔石114 在 2004-07-04 09:02:51  发表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些人吃的很差,但都把剩下的钱买鞋买衣服,而真真拿助学金的都是和老师关系好的,只要填一张...




那些需要助学金的人有些是为了面子,不去拿的,也有些是拿不到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