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酒———与漠北余丁饮酒后作 [打印本页]

作者: 幽州马客    时间: 2002-3-21 23:58
标题: 酒———与漠北余丁饮酒后作
文字
酒,最爱二锅头,苦涩,辛辣,如刀。。。。
用这透明的精灵,唤醒心中的魔鬼!
用这透明的利仞,指引胸中的怒火!
存在与毁灭的挣扎,挥洒汹涌的地火。
夜,千古长存的困扰之梦,
风,吹散幽灵的低语。
让真实的眼泪纵横未老先衰少年的脸。

每一个遗憾,用撕裂的胸膛包容,让痛苦的叫喊,和着内脏呈在月亮的神殿里。
我在火焰的顶端,等待世界的灭亡。
起舞吧~~~~~~~你们抑或看到了神灵?!
作者: 无稽    时间: 2002-3-22 00:04
像被鞭鞑的野兽发出的嘶吼,毫无章法的混乱。
让原本的意味都无辜被湮没了。
作者: 瓜田李下    时间: 2002-3-22 00:06
我比现在年轻十来岁的时候,
喝了平生的第一口酒,
造成了痛苦的回忆,
自此不碰烈酒!
作者: 幽州马客    时间: 2002-3-22 00:07
原文由 无稽 发表
文字
呵呵,规矩方圆,岂为吾辈而设?!不平则鸣,忧愤则发。颠倒乱狂,尽兴而止!
作者: 无稽    时间: 2002-3-22 00:13
可惜了那不平之鸣,忧愤之词。
软弱无力的悲呜,乏味的愤慨,你说的是隐约透露不足一提的?

如刀,强烈的谴词后用省略号,是显示懦弱还是意犹未尽?
激昂的前段颇有平地一声乍起的气势,但又在首段结尾处用到夜,风此类柔软的修饰,是否有失作者当头一喝的雄壮?

末句更是败笔,起舞神灵,毫无新意的将作者的意想辱没在俗腔烂调中,惋叹!
       
作者: 瓜田李下    时间: 2002-3-22 00:18
说到俗腔滥调……恐怕嘉网的文章无一幸免!
作者: 天之痕    时间: 2002-3-22 00:18
乱了方寸
乱了方寸
乱舞中带点酒的阳刚
这何尝不是洒脱之人所为
难得一见
难得一见
乱中之无章法
可畏此人无心恋章矣
作者: 无稽    时间: 2002-3-22 00:20
原文由 瓜田李下 发表

嘉网哪来文章?呵呵呵。

想是按幽州马客的尺度,未免失了水准。

他人的帖子,我也是无意多言的。
作者: 天之痕    时间: 2002-3-22 00:23
看来上面那位对嘉网的水平有所“保留”呀
没有好就是没有好
不要说不出口
何况我们都是这凑数乎

作者: 无稽    时间: 2002-3-22 00:25
楼上的,我说什么有点智商都看得懂吧?
酒醉七分,话留半句,适可而止是最迷人的:P
作者: 幽州马客    时间: 2002-3-22 00:27
原文由 无稽 发表
文字
   不意嘉网有此等人物,犀利!
    从不做诗,窃以为是无用之物——写意总不如论理来得爽快。写到最后一句,已觉气短,呵呵,正如饮红酒不如饮白酒来的彻底。只因看到一篇《红酒--女人香》什么的,有点感冒而已。
作者: 天之痕    时间: 2002-3-22 00:28

我可是在醉酒后要胡作非为的
可叹小姐“迷人”
奈何小生情不自禁
忍,乃是上策呀
作者: 无稽    时间: 2002-3-22 00:31
原文由 幽州马客 发表

呵呵,无稽自身对诗词也无甚研通,只是喜欢瞎蒙又兼多嘴了。:P
作者: 漠北余丁    时间: 2002-3-22 18:53
无稽小儿,无稽之言,童言无稽。
作者: angela93    时间: 2002-3-22 18:54
已阅。。。。。。。。。。。。。。。
作者: 无稽    时间: 2002-3-22 19:02
原文由 漠北余丁 发表


荒漠老丁  食古不化  老漠行行
       
作者: 漠北余丁    时间: 2002-3-22 19:09
无稽兄真是知音,知道老朽乃一漠北残丁。他日相逢必定请你饮上一杯。
作者: 无稽    时间: 2002-3-22 19:13
你该称我为“无稽姐”,咳。

不要以为我很了解你,你名字不就是我的理解?笨!

姑娘不喜饮酒,另觅其人罢,推荐柳四,呵呵。
作者: 漠北余丁    时间: 2002-3-22 19:31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作者: 端木宏一    时间: 2002-3-22 20:01
醉眼瞧处处美景,花残园荒冬已至
作者: 幽州马客    时间: 2002-3-22 21:00
原来瓜田是不喝酒的,可惜可惜。原想有机会的话共扶一醉,呵呵。
作者: 瓜田李下    时间: 2002-3-22 21:18
以茶代酒,未为不可……老兄盛意小弟心领了!
作者: 柳四    时间: 2002-3-22 23:23
  为什么是柳四?
只回,这不是诗歌,
至少我不认为是,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