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说说嘉定那些年的书店 [打印本页]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4 12:57
标题: 说说嘉定那些年的书店
看见有个帖子说电子书的事,忽然就想起了那些年嘉定的那些书店。

最早的时候,小时候家里周边是没有书店的,老爸单位淘汰旧书的时候,为了收住野惯了的我的腿,买了一大箱子回来,真的是一大箱子,那时候的床头柜还是家里请木匠用木头自己打造的那种,老爸特地木板子改造成几层的小书柜,以便于放那些小人书,这是我最早的私人图书馆。

再后来读书了,戬浜镇上有个源泉书店很多人都去租过书吧?其实现在想想,那里出租的那些大本的书大都是盗版的吧?再后来,这些武侠言情的看的烦了,转战到了戬浜的图书馆,但那里的书比较旧,新书很少,很多都是民国时期的,有的看比没的看好,那个时期郁达夫徐志摩萧红囫囵吞枣的看了不少。

接着视线里到了嘉定镇这里了,那时候好像镇上只有一个新华书店,那里经常能看到好多人站着靠在那里看书,有的在角落一蹲就是一个下午这样子。
可是,那个时候感觉书好贵啊,真的是买不起,经常买一本心仪的书的话要攒2个月的零花钱估计才行,《挪威的森林》啥的应该就是在那个时候买的吧?

对了,比新华书店便宜的还有个在州桥的叫云海的书店,那里的书,现在想来,之所以便宜应该也是有些是盗版的缘故吧?三毛的全集我就是陆陆续续在那买齐的,可是开本大小不一,出版社也不同,印刷质量和纸质那时候也真的是顾不上了,无他,囊中羞涩啊。

再后来,好像在福宁弄那里开过个"诚品“书店的,可是好像没开几年就关掉了,边上还开过一个火过一阵的贝塔斯曼,很多人曾经是他家的会员吧?我家有个放手机的小熊好像就是那时候某人办会员的时候送的。

再后来,嘉定的书店一个个都不见了,现在只有罗宾森还开着个新华书店吧?
而现在,买书不再买不起,家里的三面墙也摆上了各类买来的书籍,可惜的是,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很多书连塑料封套都没拆封,总觉得不知道在干嘛,怎么又深夜了,而每天最多也只能翻几页书。

随着电子书时代的来临,心里总会有种莫名的担忧,会不会等我们老了的某一天,想买纸质书的时候,才发现居然没地儿买去了?那翻开飘着淡淡油墨香的铅字,会不会对将来的孩子来说,只是一种传说和古董?

作者: jeffgu    时间: 2016-7-4 13:17
嘉定只记得清河路的新华书店,88年买过上下册的《飘》,至今未看完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4 13:28
jeffgu 发表于 2016-7-4 13:17
嘉定只记得清河路的新华书店,88年买过上下册的《飘》,至今未看完 ...

可惜了了

这书我好像是初中的时候看的,不是那种精装本的,那时候斯佳丽还被翻译为郝思嘉,印象最深的是她拿窗帘做了衣服去见白瑞德的那段

再后来看了费雯丽的郝思嘉,就觉得,哎呀,里面的白瑞德太老了啊,还留着两撇小胡子,老难看的
作者: jeffgu    时间: 2016-7-4 13:32
siyanzhaohua 发表于 2016-7-4 13:28
可惜了了

这书我好像是初中的时候看的,不是那种精装本的,那时候斯佳丽还被翻译为郝思嘉,印象最深的 ...

对呀,简装本的郝思嘉
作者: jeffgu    时间: 2016-7-4 13:34
siyanzhaohua 发表于 2016-7-4 13:28
可惜了了

这书我好像是初中的时候看的,不是那种精装本的,那时候斯佳丽还被翻译为郝思嘉,印象最深的 ...

等退休以后一定坚持把它看完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4 13:35
jeffgu 发表于 2016-7-4 13:32
对呀,简装本的郝思嘉

那时候的书很少买的,基本都是借的,我看的这套也忘了是问哪个同学借的

ps,这书不同时期看确实每次看都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我大概统共看过3遍,每次看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作者: pekko320    时间: 2016-7-4 13:36
云海 简称老头书屋 后搬到北大街居民区里 不知老头安好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4 13:40
jeffgu 发表于 2016-7-4 13:34
等退休以后一定坚持把它看完

落贴为证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4 13:42
pekko320 发表于 2016-7-4 13:36
云海 简称老头书屋 后搬到北大街居民区里 不知老头安好

对的,就是个老爷子,戴眼镜的,每次去看,总是弱弱的问:能不能把这本书给我看看?

因为很多时候都是只看不买,所以觉得灰常不好意思的,不过老爷子脾气很好的,一直挺和气的
作者: jeffgu    时间: 2016-7-4 15:36
siyanzhaohua 发表于 2016-7-4 13:40
落贴为证

不知道嘉网能坚持到那会儿吗?
作者: 小啥啥    时间: 2016-7-4 20:52
你不记得曾经非常红的贝塔斯曼吗,在清河路伯乐路口
作者: jackygu23    时间: 2016-7-4 20:53
还有当年的贝塔斯曼书友会
作者: chinaspirite    时间: 2016-7-5 08:40
jeffgu 发表于 2016-7-4 13:17
嘉定只记得清河路的新华书店,88年买过上下册的《飘》,至今未看完 ...

你这个时间够长,不知道啥时候能看完。
作者: cgfhhd    时间: 2016-7-5 11:06
清河路的新华书店
作者: 眼镜gege    时间: 2016-7-5 14:55
福宁弄那里开过个"诚品“书店的,是开了没几年就关掉了,那里有好几家大餐馆也是开了没几年就关掉了,直到现在沦为一片废墟,那里没停车场,房租又贵,门面又大,客流又小,餐馆又多,关门大吉是迟早的事。诚品书店的老板是个20多岁的大帅哥,就像蔡国庆类型的,书店老板娘也是身材高挑的大美女,我都亲眼见过。LZ还漏说了一家,诚品书店隔壁也是一家书店,门面比诚品略小,开了几年后搬到北大街后再几年也没了,店主是个近30岁的女的。
作者: 天狼神    时间: 2016-7-5 15:08
嘉定老图书馆对面那个书店  卖报纸 杂志  日本动漫  等等  以前每个星期会去看看有什么新书  可惜拆了   
作者: pekko320    时间: 2016-7-5 15:36
福宁弄现在人才市场2000年左右书店边上有卖压缩H动漫光碟,当时还真买过不少的。。时过境迁一片荒芜
作者: junes    时间: 2016-7-5 20:19
更正下,云海书店是正版书,90年代几乎每天中午去兜一下,老爷子估计走掉,20多年前就已经蛮老了
作者: junes    时间: 2016-7-5 20:25
天狼神 发表于 2016-7-5 07:08
嘉定老图书馆对面那个书店  卖报纸 杂志  日本动漫  等等  以前每个星期会去看看有什么新书  可惜拆了   :l ...

也是几乎每天去兜一下的,日漫版本还是很全的

还有清河路上那个报刊门市部,每天买张文摘报,每期纯文学刊物都收了,导致一天到晚读到重复小说

无业游民是自在,哈哈
作者: chinaspirite    时间: 2016-7-5 22:04
天狼神 发表于 2016-7-5 15:08
嘉定老图书馆对面那个书店  卖报纸 杂志  日本动漫  等等  以前每个星期会去看看有什么新书  可惜拆了   :l ...

重文书杂店吧,以前那里买过足球类的杂志。

现在的书报亭都没啥生意了。
作者: pekko320    时间: 2016-7-5 22:23
云海书屋的老头应该走掉了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6-7-9 15:09

谁害了民营书店

曾经是城市文化地标的实体书店,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成都时间简史书坊、上海万象书店,在2012年春节前,突然倒闭。再两个月前,光合作用书店的全国连锁店停业。停业当晚,北京图书供应商包围了光合作用书店在北京的几家书店,争抢店内所剩余的货物。

2010年开始,北京“第三极书局”、上海“季风书园”来福士店、静安寺店等4家分店、大夏书店、广州三联书店天河店等书店相继停业。倒闭名单上,甚至还有著名的连锁书店席殊书屋等。

面对网络书店“半价售书”、“0元售书”和“买100返200”的竞争,实体书店的消费者纷纷转向了网购。

“实体书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网络书店、电子书的时代,资本、风投看中的不是网络书店的盈利,而是看中的靠卖书长期聚集起来用户流量和人气。”《中国图书商报》原总编辑程三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消失的上海诚品”

“民营书店前几年倒闭是因为房租和人力成本上涨,现在这批倒闭主要是因为网上书店的恶性价格竞争。”已经倒闭的上海诚品书店(非台湾诚品书店)嘉定店的经理单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上海诚品书店曾经在上海有8家分店,总店在徐家汇。李老板原来是上海一名教师。因为喜欢读书,去台湾访学时经常去台北的诚品书店,回大陆也打算开一家类似的书店。

在工商局登记申报时,发现台湾诚品书店没有在大陆注册商标,就用了诚品书店的名字。后来,台湾诚品书店来大陆发展,还曾经托人找他转让店名,他开出了台湾人没法同意的高价。

上海诚品书店前3年的日子倒也过得去。“基本上个体书商的图书都是五到六折给我,国营大出版社的书在六折到七折之间,我这边老顾客是八五折到九折,赚到毛利为20%,除开增值税、营业税、人工和店铺租金,图书基本上没什么实际利润,主要靠文具、贴纸赚点钱,最后书都积压在手中。”李老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随着上海房价不断攀高,李老板在上海的8家书店店面租金也水涨船高。以嘉定区人事局旁的诚品嘉定店为例,原来每月的房租为1500元,后来一路涨到6000。市区的徐家汇店价格更是昂贵,任凭他怎么压缩人力和成本,书店还是出现了资金流转困难。

又熬了两年,上海诚品书店现金流中断,开始拖欠民营供货商的书款。民营书商停止供应新书,要求他结算已发货的书款。上海诚品经营进入了恶性循环,新书大幅度减少,对读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减弱。加上贝塔斯曼又在他店旁开设了面积比他大两倍的书店,更使得他的书店里人烟稀少。

最后,上海诚品书店的李老板以“自己的手段”解决了困难:把8家书店转让给自己的员工,书店更名为诚信书店,更改了企业法定代表人,自己躲到了安亭新镇隐居,借此躲掉了几百万书款。

单峰这时从店员变成了书店经理。为了节省成本,他从人事局的办公大楼搬到马路对面的工人文化宫的门面房里,将店面减少了一半。为了盈利,他开始增加旧书出售业务,在店里也开始卖电子软件、音像制品,也偷偷卖盗版碟和盗版书,开发所在区域的图书馆、学校的集体用户。

文化局下属的执法队,去书店搜查了几次盗版书和非法出版物。此时,业主调高店铺租金,加上店员工资的不断提高,网络书店的打折战进一步加剧,连续亏损的压力下,上海诚品最终停业关门。

实体书店迟早会灭亡?

上海季风书园也刚刚经历了阵痛。

“实体书店迟早会灭亡。”季风书园董事小宝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2010年7月,季风书园关掉了来福士、静安寺和地铁沿线等几家书店。从开店起,季风书园一直在地铁人流量大的车站和上海的一些大商场开设书店,在十几年里,不断发展成为上海的文化地标。

目前,季风在市区只保留了陕西南路的总店,在偏僻的郊区华东师范大学校区里开了一家新店,同时在淘宝商城上开了网店,希望通过减少成本的方式,避过艰难的局面。

“我们总店的租期将于2012年年底到期,租金会涨多少很难说,希望业主能够体谅我们这个行业。”季风书园的老板严搏非希望能够按照目前的合约续约成功。

上一次季风总店合同到期,无力承受大幅上涨的租金,面临停业风险时,上海的媒体、学者、作家和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呼吁和帮助,最后市里高层领导过问,才最终以优惠的价格继续承租。

“现在我们还没有和地铁公司谈续租合同,我会坚持经营到最后一天。”严搏非对南方周末透露,上海的一些领导已经注意到民营书店的不断倒闭现象,目前已经对包括季风书园的民营书店展开调研,近期会出台一些具体政策扶持民营个体书店,缓解他们的经营困境。

严搏非和北京风入松的创办人王炜是好友。风入松书店有较高的社会美誉度,但在这些年里,它的经营始终没有走出困境,现金流紧张,运营困难。如今,停业的风入松,和倒闭的光合作用书店一样,无法偿还出版社的书款,只能是破产、停业。

“王炜的风入松只卖人文社科书,书店库存积压严重,最高的时候有1400多万的库存,对学术的热情误导了他对图书的采购,比如《海德格尔选集》一次就进了2000本。这样的学术书太多,资金周转太慢,最后导致资金链条断裂。”严搏非这样分析风入松的关门原因。

薛野的西西弗书店走的是和季风完全不同的模式。这家1993年成立于贵州遵义的书店,坚持到了现在,发展到近20家规模,成为西部省份最大的民营书店。

创始人薛野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书店能活到现在,归功于自己的小心和谨慎:“图书零售利润微薄,西西弗租地有自知之明,我们租一流地段的二流房子,不是楼上就是地下室,书店有点品牌效应,一般会给地主带来些生意,租金他们也会打折,我们签的合同时间都很长,所以才能够活到现在。”现在的西西弗书店,除了书和音像外,还有咖啡馆、创意产品制作和销售,以及杂志和广告经营。

书店、咖啡馆、会所?

2011年11月25日,广州方所书店开张。这家模仿台湾诚品的书店,一反常态,选址在广州太古汇,在这家高端的商场与爱马仕等奢侈品店做起了邻居,店面达1800平方米。方所开张两天,营业额就达到了30万元。

这家书店的老板是设计师毛继鸿,2005年去台湾时,他发现了诚品书店,从那里背回了21箱书。挖来了台湾诚品书店的前总策划廖美立和诚品书店敦南店的前店长罗玫丽,香港的艺术顾问又一山人,一起开起了方所书店。

毛继鸿的父亲曾供职于新华书店。在他眼中,新华书店空间过于庞大,图书品种过多;个体的小书店空间又太小,图书数量少,缺乏选择余地。诚品书店则成为他眼中的好书店样板。

表面看起来,方所书店和台湾诚品书店的设计不同,但在经营方向上,却有很多共同之处:店内所陈列的商品,除了图书、杂志、画册外,也有文具、服装、手袋、装饰品、厨具等,还有咖啡和品酒内容。

在运营思路上也和诚品相同,除了卖书,还提供延伸服务,比如店内的方所推荐、媒体推荐、网络意见领袖推荐等书架。从开张开始,方所每周都会请梁文道、廖一梅、冯唐等作者,举办一系列的人文讲座,在短时间里,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

这也许是太古汇的老板所乐意看到的。书店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气,带来高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和很多商场精明的老板一样,太古汇也给方所书店的承租方场地租金优惠。

“方所很难说是一家书店,它实际上是一家挂书店招牌的综合商业机构,它设计精美,出售咖啡、文具、服装和日用品,也有展览、演讲空间,这条路可能是未来书店的发展方向。”诗人兰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同样在广州的学而优书店,也早已在综合经营上下功夫了。老板陈定方几年前就开始在实体书店里卖咖啡,原因也很简单:单纯卖书已没有盈利和生存空间了。

“单向街”书店取自德国思想家本雅明的同名著作《单向街》,最早的单向街是一个艺术画廊,经营不下去转给了许知远和他的朋友们,后来他们每人出资5万元,改建成一个小书店。

在书店开张时,老板许知远这样描述书店:“听莫扎特,喝啤酒,看迷惘一代作家的作品,身边偶尔经过像春天一样的姑娘。”

每到周末,这里的人会格外多。沙龙主讲人有评论家、乐评人、作家,也有画家、导演、戏剧工作者,开张6年来,靠着每周的沙龙讲座,形成了品牌和影响力。作为书店,单向街名声在外,但经营状况不容乐观,现在只剩蓝色港湾一家目前维持正常运转,没有盈利。

“书的利润太薄了,蓝色港湾这家店如果合同到期,租金不能持续优惠,这家店也只能是关闭。”许知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上海的2666图书馆,藏在上海南京西路1025弄的静安别墅里。这家打着会员制私人图书馆的沙龙式书店是上海的几个媒体人创办的。

2666图书馆有点难以归类,它卖的书是人文社科类,而且都是签名本,以借书、卖咖啡为主,不断举办各种活动,放电影,搞讲座,请作家、学者、导演、音乐人来交流,搞会员制,收会员费。

“否则要饿死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出租场地是按照人头来算饮料费。”得益于老板石剑峰媒体职业,有时候,一些出版社的活动和采访也安排在这里进行,2666也获得点场地租金,贴补日常的费用。

这两家书店面临的问题一样,书店举办的活动读者爱参加,但书更愿意在网络上买打折的。许知远说:“大家喜欢书店这个公共空间,但来一趟更像是装饰性的郊游。”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6-7-9 15:09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6-7-9 15:14 编辑


谁害了民营书店

曾经是城市文化地标的实体书店,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成都时间简史书坊、上海万象书店,在2012年春节前,突然倒闭。再两个月前,光合作用书店的全国连锁店停业。停业当晚,北京图书供应商包围了光合作用书店在北京的几家书店,争抢店内所剩余的货物。

2010年开始,北京“第三极书局”、上海“季风书园”来福士店、静安寺店等4家分店、大夏书店、广州三联书店天河店等书店相继停业。倒闭名单上,甚至还有著名的连锁书店席殊书屋等。

面对网络书店“半价售书”、“0元售书”和“买100返200”的竞争,实体书店的消费者纷纷转向了网购。

“实体书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网络书店、电子书的时代,资本、风投看中的不是网络书店的盈利,而是看中的靠卖书长期聚集起来用户流量和人气。”《中国图书商报》原总编辑程三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6-7-9 15:10
“消失的上海诚品”

“民营书店前几年倒闭是因为房租和人力成本上涨,现在这批倒闭主要是因为网上书店的恶性价格竞争。”已经倒闭的上海诚品书店(非台湾诚品书店)嘉定店的经理单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上海诚品书店曾经在上海有8家分店,总店在徐家汇。李老板原来是上海一名教师。因为喜欢读书,去台湾访学时经常去台北的诚品书店,回大陆也打算开一家类似的书店。

在工商局登记申报时,发现台湾诚品书店没有在大陆注册商标,就用了诚品书店的名字。后来,台湾诚品书店来大陆发展,还曾经托人找他转让店名,他开出了台湾人没法同意的高价。

上海诚品书店前3年的日子倒也过得去。“基本上个体书商的图书都是五到六折给我,国营大出版社的书在六折到七折之间,我这边老顾客是八五折到九折,赚到毛利为20%,除开增值税、营业税、人工和店铺租金,图书基本上没什么实际利润,主要靠文具、贴纸赚点钱,最后书都积压在手中。”李老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随着上海房价不断攀高,李老板在上海的8家书店店面租金也水涨船高。以嘉定区人事局旁的诚品嘉定店为例,原来每月的房租为1500元,后来一路涨到6000。市区的徐家汇店价格更是昂贵,任凭他怎么压缩人力和成本,书店还是出现了资金流转困难。

又熬了两年,上海诚品书店现金流中断,开始拖欠民营供货商的书款。民营书商停止供应新书,要求他结算已发货的书款。上海诚品经营进入了恶性循环,新书大幅度减少,对读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减弱。加上贝塔斯曼又在他店旁开设了面积比他大两倍的书店,更使得他的书店里人烟稀少。

最后,上海诚品书店的李老板以“自己的手段”解决了困难:把8家书店转让给自己的员工,书店更名为诚信书店,更改了企业法定代表人,自己躲到了安亭新镇隐居,借此躲掉了几百万书款。

单峰这时从店员变成了书店经理。为了节省成本,他从人事局的办公大楼搬到马路对面的工人文化宫的门面房里,将店面减少了一半。为了盈利,他开始增加旧书出售业务,在店里也开始卖电子软件、音像制品,也偷偷卖盗版碟和盗版书,开发所在区域的图书馆、学校的集体用户。

文化局下属的执法队,去书店搜查了几次盗版书和非法出版物。此时,业主调高店铺租金,加上店员工资的不断提高,网络书店的打折战进一步加剧,连续亏损的压力下,上海诚品最终停业关门。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6-7-9 15:11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6-7-9 15:15 编辑

实体书店迟早会灭亡?

上海季风书园也刚刚经历了阵痛。

“实体书店迟早会灭亡。”季风书园董事小宝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2010年7月,季风书园关掉了来福士、静安寺和地铁沿线等几家书店。从开店起,季风书园一直在地铁人流量大的车站和上海的一些大商场开设书店,在十几年里,不断发展成为上海的文化地标。

目前,季风在市区只保留了陕西南路的总店,在偏僻的郊区华东师范大学校区里开了一家新店,同时在淘宝商城上开了网店,希望通过减少成本的方式,避过艰难的局面。

“我们总店的租期将于2012年年底到期,租金会涨多少很难说,希望业主能够体谅我们这个行业。”季风书园的老板严搏非希望能够按照目前的合约续约成功。

上一次季风总店合同到期,无力承受大幅上涨的租金,面临停业风险时,上海的媒体、学者、作家和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呼吁和帮助,最后市里高层领导过问,才最终以优惠的价格继续承租。

“现在我们还没有和地铁公司谈续租合同,我会坚持经营到最后一天。”严搏非对南方周末透露,上海的一些领导已经注意到民营书店的不断倒闭现象,目前已经对包括季风书园的民营书店展开调研,近期会出台一些具体政策扶持民营个体书店,缓解他们的经营困境。

严搏非和北京风入松的创办人王炜是好友。风入松书店有较高的社会美誉度,但在这些年里,它的经营始终没有走出困境,现金流紧张,运营困难。如今,停业的风入松,和倒闭的光合作用书店一样,无法偿还出版社的书款,只能是破产、停业。

“王炜的风入松只卖人文社科书,书店库存积压严重,最高的时候有1400多万的库存,对学术的热情误导了他对图书的采购,比如《海德格尔选集》一次就进了2000本。这样的学术书太多,资金周转太慢,最后导致资金链条断裂。”严搏非这样分析风入松的关门原因。

薛野的西西弗书店走的是和季风完全不同的模式。这家1993年成立于贵州遵义的书店,坚持到了现在,发展到近20家规模,成为西部省份最大的民营书店。

创始人薛野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书店能活到现在,归功于自己的小心和谨慎:“图书零售利润微薄,西西弗租地有自知之明,我们租一流地段的二流房子,不是楼上就是地下室,书店有点品牌效应,一般会给地主带来些生意,租金他们也会打折,我们签的合同时间都很长,所以才能够活到现在。”现在的西西弗书店,除了书和音像外,还有咖啡馆、创意产品制作和销售,以及杂志和广告经营。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6-7-9 15:18
书店、咖啡馆、会所?

2011年11月25日,广州方所书店开张。这家模仿台湾诚品的书店,一反常态,选址在广州太古汇,在这家高端的商场与爱马仕等奢侈品店做起了邻居,店面达1800平方米。方所开张两天,营业额就达到了30万元。

这家书店的老板是设计师毛继鸿,2005年去台湾时,他发现了诚品书店,从那里背回了21箱书。挖来了台湾诚品书店的前总策划廖美立和诚品书店敦南店的前店长罗玫丽,香港的艺术顾问又一山人,一起开起了方所书店。

毛继鸿的父亲曾供职于新华书店。在他眼中,新华书店空间过于庞大,图书品种过多;个体的小书店空间又太小,图书数量少,缺乏选择余地。诚品书店则成为他眼中的好书店样板。

表面看起来,方所书店和台湾诚品书店的设计不同,但在经营方向上,却有很多共同之处:店内所陈列的商品,除了图书、杂志、画册外,也有文具、服装、手袋、装饰品、厨具等,还有咖啡和品酒内容。

在运营思路上也和诚品相同,除了卖书,还提供延伸服务,比如店内的方所推荐、媒体推荐、网络意见领袖推荐等书架。从开张开始,方所每周都会请梁文道、廖一梅、冯唐等作者,举办一系列的人文讲座,在短时间里,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

这也许是太古汇的老板所乐意看到的。书店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气,带来高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和很多商场精明的老板一样,太古汇也给方所书店的承租方场地租金优惠。

“方所很难说是一家书店,它实际上是一家挂书店招牌的综合商业机构,它设计精美,出售咖啡、文具、服装和日用品,也有展览、演讲空间,这条路可能是未来书店的发展方向。”诗人兰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同样在广州的学而优书店,也早已在综合经营上下功夫了。老板陈定方几年前就开始在实体书店里卖咖啡,原因也很简单:单纯卖书已没有盈利和生存空间了。

“单向街”书店取自德国思想家本雅明的同名著作《单向街》,最早的单向街是一个艺术画廊,经营不下去转给了许知远和他的朋友们,后来他们每人出资5万元,改建成一个小书店。

在书店开张时,老板许知远这样描述书店:“听莫扎特,喝啤酒,看迷惘一代作家的作品,身边偶尔经过像春天一样的姑娘。”

每到周末,这里的人会格外多。沙龙主讲人有评论家、乐评人、作家,也有画家、导演、戏剧工作者,开张6年来,靠着每周的沙龙讲座,形成了品牌和影响力。作为书店,单向街名声在外,但经营状况不容乐观,现在只剩蓝色港湾一家目前维持正常运转,没有盈利。

“书的利润太薄了,蓝色港湾这家店如果合同到期,租金不能持续优惠,这家店也只能是关闭。”许知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上海的2666图书馆,藏在上海南京西路1025弄的静安别墅里。这家打着会员制私人图书馆的沙龙式书店是上海的几个媒体人创办的。

2666图书馆有点难以归类,它卖的书是人文社科类,而且都是签名本,以借书、卖咖啡为主,不断举办各种活动,放电影,搞讲座,请作家、学者、导演、音乐人来交流,搞会员制,收会员费。

“否则要饿死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出租场地是按照人头来算饮料费。”得益于老板石剑峰媒体职业,有时候,一些出版社的活动和采访也安排在这里进行,2666也获得点场地租金,贴补日常的费用。

这两家书店面临的问题一样,书店举办的活动读者爱参加,但书更愿意在网络上买打折的。许知远说:“大家喜欢书店这个公共空间,但来一趟更像是装饰性的郊游。”
作者: 法华塔    时间: 2016-7-9 15:54
siyanzhaohua 发表于 2016-7-4 13:28
可惜了了

这书我好像是初中的时候看的,不是那种精装本的,那时候斯佳丽还被翻译为郝思嘉,印象最深的 ...

难看?他叫克拉克。盖博。好莱坞性感指数排名第七。属于越看越性感的那种。第一眼,觉得老,然后就觉得绅士,有点痞的感觉。
作者: fdgang    时间: 2016-7-9 19:43


不知道这张票据,现在可以退多少……,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12 15:58
fdgang 发表于 2016-7-9 19:43
不知道这张票据,现在可以退多少……,

保存好,说不定哪天就成文物了。。。。。。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12 15:59
法华塔 发表于 2016-7-9 15:54
难看?他叫克拉克。盖博。好莱坞性感指数排名第七。属于越看越性感的那种。第一眼,觉得老,然后就觉得绅 ...

恩,我知道

不过以我在那个年龄看这个片子,会觉得老那是理所当然的不过留胡子的到现在也没见过几个好看的,这一点倒是审美始终如一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12 16:00
shendawei77 发表于 2016-7-9 15:18
书店、咖啡馆、会所?

2011年11月25日,广州方所书店开张。这家模仿台湾诚品的书店,一反常态,选址在广州 ...

原来如此~~~~~~~~~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12 16:01
junes 发表于 2016-7-5 20:19
更正下,云海书店是正版书,90年代几乎每天中午去兜一下,老爷子估计走掉,20多年前就已经蛮老了 ...

您老这一向长远不见啊,阿蛮好?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12 16:02
本帖最后由 siyanzhaohua 于 2016-7-12 16:06 编辑
眼镜gege 发表于 2016-7-5 14:55
福宁弄那里开过个"诚品“书店的,是开了没几年就关掉了,那里有好几家大餐馆也是开了没几年就关掉了,直到 ...

应该是在2002年左右,我记得在温宿路附近有过一间书店的,有几本池莉的书是在那买的,嘿嘿,那段时间打暑期工赚来的一点银子几本都交代在那里了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12 16:04
小啥啥 发表于 2016-7-4 20:52
你不记得曾经非常红的贝塔斯曼吗,在清河路伯乐路口

印象里贝塔斯曼开过2个店,最鼎盛的时候是开在博乐路清河路口那里,再后来缩小规模了搬到了福宁弄那里了,我当然记得啊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12 16:04
cgfhhd 发表于 2016-7-5 11:06
清河路的新华书店

又到一年盛夏季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12 16:05
天狼神 发表于 2016-7-5 15:08
嘉定老图书馆对面那个书店  卖报纸 杂志  日本动漫  等等  以前每个星期会去看看有什么新书  可惜拆了   :l ...

始终觉得,一个城市如果能有一些书店才是一种归属,否则,感觉像是一片沙漠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12 16:11
jeffgu 发表于 2016-7-4 15:36
不知道嘉网能坚持到那会儿吗?

呵呵,随缘吧。。。。。。。。。。。。
作者: jeffgu    时间: 2016-7-13 08:35
fdgang 发表于 2016-7-9 19:43
不知道这张票据,现在可以退多少……,

你想退多少?我收
作者: 碎叶河    时间: 2016-7-14 16:02
嘉定的书店基本都是热闹一阵子的节奏。
新华书店,我淘到过《三会本聊斋》,精装上下册。在书架上放了N年,无人问津。于是去找营业员商量,结果7折拿下。哈哈、哈哈!
福宁弄那个书店,品种很杂。买过《中外交通史籍叢刊》中的5~6本书:《唐大和上东征传 日本考》《清朝柔远记》、《殊域周咨录》等。全新,印象是半价。
贝塔斯曼,买到过《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
印象深刻的也就这几点。
作者: pekko320    时间: 2016-7-15 10:55
舟桥阿毛(毛宝云)旧书店不错,经常能淘到超值的旧书,成色也还行,这个二道贩子最近出掉很多旧书给了三道贩子而且还做网上的生意,旧书价格乱开的,乃讨价还价成了家常便饭。

最近搞了几本林语堂的书
作者: 马克佩恩    时间: 2016-7-15 11:35
电子书再好 没纸质书有感觉
每年都会吃进几十本新书。。以前还能买了陆陆续续看完。。虽然有时候是完成任务似的的翻完
现在时间越来越少 看完的书也越来越少 然后还记不起自己什么时候买的这本书了。。
书房以前的书一本一本书架排列的     现在都是堆积上去了  没地方了
罗宾森的新华书店价格实在没法和网上比
作者: 小春    时间: 2016-7-15 12:44
那时还有摆摊到学校卖书的(现在叫商务合作),就那时感觉买几本,新华书店几本都是去买老师推荐的作业,买回来丢在家,不买觉得不行,买了也不做作业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15 13:24
pekko320 发表于 2016-7-15 10:55
舟桥阿毛(毛宝云)旧书店不错,经常能淘到超值的旧书,成色也还行,这个二道贩子最近出掉很多旧书给了三道贩 ...

网上有个孔夫子二手书店,在上面买过1次,书是真的不少,价格也是真的便宜

不过,一直不太敢买旧书,总觉得有太多前人的印记在上面,附带着些说不出的气息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15 13:26
马克佩恩 发表于 2016-7-15 11:35
电子书再好 没纸质书有感觉
每年都会吃进几十本新书。。以前还能买了陆陆续续看完。。虽然有时候是完成任务 ...

确实,看书其实还是真的要静下心来猜看的进去,哪怕你看的是本言情武侠之类的闲书,总要沉下来,静下心才能看的进,而现在的我们,好像缺的就是这个

不过,尽量吧,每天洗完澡,散着发,翻几页书,却还是一天中最惬意最自在的时候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15 13:28
小春 发表于 2016-7-15 12:44
那时还有摆摊到学校卖书的(现在叫商务合作),就那时感觉买几本,新华书店几本都是去买老师推荐的作业,买 ...

好像是去年吧,在哪看见论斤卖的书,以为会便宜,结果一本书算下来的价格跟论本卖也差不多哩

网上书店的价格跟实体店确实还是相差蛮多的,也难怪这些实体店一个个的都关门大吉了。。。。。。。
作者: pekko320    时间: 2016-7-15 13:44
siyanzhaohua 发表于 2016-7-15 13:24
网上有个孔夫子二手书店,在上面买过1次,书是真的不少,价格也是真的便宜

不过,一直不太敢买旧书,总 ...

阿毛这厮就在孔夫子卖书的,网上卖的比我去他那里直接买贵,每次去几乎都看到他在里屋上网卖书,这厮生了俩兔崽子,为了养家生活也够拼的,不过丫最近没进新书,我也没啥收获,里面有套没拆封的【指环王】英文版全套,满眼红的。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15 14:09
碎叶河 发表于 2016-7-14 16:02
嘉定的书店基本都是热闹一阵子的节奏。
新华书店,我淘到过《三会本聊斋》,精装上下册。在书架上放了N年, ...

新华书店的居然也能讨价还价?强的

呃,你说的这几本,俺都木有看过......
作者: 碎叶河    时间: 2016-7-21 17:31
siyanzhaohua 发表于 2016-7-15 13:24
网上有个孔夫子二手书店,在上面买过1次,书是真的不少,价格也是真的便宜

不过,一直不太敢买旧书,总 ...

淘旧书其实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原主人的痕迹:签名、印章、发票、图书馆印鉴等等,都是岁月的痕迹......
实地淘旧书最大的乐趣是往往有意外之喜,你不知道会碰到什么书籍,好似彩票中奖。但凡这种经历,虽经多年,依旧历历在目。
而网上淘旧书能很方便的找到想要的书籍,但同时,“意外”就不复存在了。
另则,网上购书没有手上翻阅的真实感受。除非你很了解这本书,否则,多半会有失落。
作者: 让子弹飞    时间: 2016-7-21 17:41
以前罗宾森对面,城中路清河路口0304年左右不是有个办会员卡,专门借书的书店吗?好像是台湾的连锁店,漫画青春小说都有,还有老美校现在的中光边上以前有个力量小屋。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25 08:15
pekko320 发表于 2016-7-15 13:44
阿毛这厮就在孔夫子卖书的,网上卖的比我去他那里直接买贵,每次去几乎都看到他在里屋上网卖书,这厮生了 ...

被你说的也想去淘看看有木有“惊喜”了?

话说这个阿毛的店面具体在哪里啊?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25 08:19
碎叶河 发表于 2016-7-21 17:31
淘旧书其实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原主人的痕迹:签名、印章、发票、图书馆印鉴等等,都是岁月的痕迹......
...

恩,最近看了点张爱玲,忽然就想看看她怎么从第一炉香走到小团圆的,又不想买一手的,于是到网上去淘了下,结果淘到了一个老早图书馆淘汰下来的,85品相的,虽然有印章啥的,但估计这类书比较冷门吧,版本蛮老但品相不错,也算是一个“惊喜”吧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25 08:24
本帖最后由 siyanzhaohua 于 2016-7-25 08:30 编辑
让子弹飞 发表于 2016-7-21 17:41
以前罗宾森对面,城中路清河路口0304年左右不是有个办会员卡,专门借书的书店吗?好像是台湾的连锁店,漫画 ...

那里我好像很少走到的,有没有书店啥的倒确实是不知道了。。。。。。。

其实,很多人会有个书店梦的,一个小小的飘着茶香或者咖啡香的小店,书架上罗列整理的各色书本,靠窗的位置有些小小的精致的藤椅,窗外是参天的梧桐,秋天坐在窗口的时候阳光从窗外洒进来,某片落叶不知不觉飘落在你肩头,一杯茶一本书,可以消磨一天~~

可惜,这样的情境在如今嘉定这个除了新华书店找不到一个书店的地方,只怕是永不能见了。。。。。。。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25 08:32
又是审核,然后就是删除,呵呵,呵呵。。。。。。
作者: yw2kye    时间: 2016-7-25 08:35
原清河路新华书店是我和老婆谈朋友时约会的地点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7-25 08:44
yw2kye 发表于 2016-7-25 08:35
原清河路新华书店是我和老婆谈朋友时约会的地点

然后碰头了就买书?看书?
作者: happyend    时间: 2016-7-25 08:58
pekko320 发表于 2016-7-5 22:23
云海书屋的老头应该走掉了

中学时路过那家小书店,里面的金镛全套要200多,当时觉得好贵,老头又不肯一本一本的卖,就只能买了本张宁的自传,现在200真的很划算了,张宁的自传已绝版
作者: pekko320    时间: 2016-7-25 09:55
实体淘旧书的确有意外【惊喜】,你漫无目的间看到一本中意的书,那种感觉很不错。
作者: yw2kye    时间: 2016-7-25 11:45
siyanzhaohua 发表于 2016-7-25 08:44
然后碰头了就买书?看书?

书不买、不看,就是个接头点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