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那些相信“快乐就好”的家长,他们的孩子,是否快乐? [打印本页]

作者: FIENDORA    时间: 2016-5-6 09:19
标题: 那些相信“快乐就好”的家长,他们的孩子,是否快乐?
你会不会对孩子说“快乐就好”?
丫丫,玩乐中轻松度过了幼儿园三年,一进重点小学,完全蒙圈了。拼音和英文基础大家都学过了,老师不讲了,直接略过。长期跟不上进度,丫丫渐渐变得胆怯,紧张和脆弱。
        
国国从小成绩堪忧,父母没有压力,千军万马要走的高考独木桥,不挤。
14岁,国国被父母送到了美国麻省一所寄宿私立高中。准备拥抱《美国派》青春的国国完全傻了,分数确实不是唯一衡量标准,但这里的孩子都精通马术冰球、每个人有一门拿得出手的艺术特长,在课堂表达中有极好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
国国在跟父母通话的时放声大哭,在中国也不行,在外国还不行,我该怎么办呀爸爸?
          
最近还见了一个爸爸的朋友,一个部位里的老叔叔。
他出生卑微,凭实力作为高考恢复后第一批大学生,如履薄冰走到今日,他牺牲的是对孩子成长全程的陪伴。他对孩子有补偿心理,总说“快乐就好,不用太拼。”
儿子职高毕业,游手好闲,最近居然因为斗殴入狱,老叔叔黯然神伤问我:明明一腔真爱,为何培养出一个李刚?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6B14.tmp.png
                         快乐就好
                     可是快乐从来不是
                 精神安慰和散养无为那么简单

持久的快乐是什么?

我从来不是学霸,也没有什么家庭背景,可以拥有今天相对满意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拜写作所赐。
因为写作,我14岁出版小说,尔后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进入北师大,这一切不值得炫耀,优秀的人太多。但我想说,所有教育的结果,都是父母潜移默化引导的结果,从来没有什么天降天赋。
            
妈妈很早把我带到少年宫,自由尝试了钢琴、书法、画画等那个小城拥有的所有兴趣课门类。在我确定学习写作后,我妈妈创造一切条件让我去北上广打比赛,她说就当旅游。
那些年的旅途奔波,她问过我很多问题——“你有没有去想,跟第一名差在哪里?”“你更喜欢哪个城市?”“咱还有点时间,要不要去这个城市书店转转?”
唯独没问过我,“你快乐吗?”
          
我至今仍然记得一帮10岁的孩子,老师拿着秒表说开始就奋笔疾书,教室里只剩下细微的刷刷声;以及,每天一百条的填字游戏:一个张扬的女人,她的耳环在耳朵上(晃着)or(坠着)or(飘着),三个词语代表三个完全不同的状态,要求精准;还有,日复一日背诵名著的任务。
写作不是靠灵感和天赋,没有任何一种成就光靠灵感和天赋。钢琴要练习指法,舞蹈家要练习基本功,歌唱家要锻炼发音步骤。每一种学习,都是苦的。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6B47.tmp.png

               那我那时到底快不快乐?

                快乐啊    还很骄傲
                日后种种挫败来临
               我都有那些年攒下的信心
            我曾经就做到了,现在一定也可以
     

无所事事在废弃的公园虚度光阴,这种快乐很好,但不是快乐的唯一形式,而且,它太轻松获得,也会被轻松遗忘。
通过自己的汗水,突破自身的障碍,由此而来的满足和自信,是在内心播下快乐的种子,更稳定,在不同环境都可以转换生长。
      
我妈妈不懂表达,但她早就隐隐看到,“快乐就好”不那么轻松说得出口,因为长期来看,我的快乐,终是她所无法承诺和给予的东西。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6B69.tmp.png      
               意志的磨练、系统的付出、失败的锤练
                     这些看似很苦的东西
                才最终带来成长中真正的快乐
                        我们的孩子
            最终要离开温暖巢穴,搏击长空
                   如果因为你的不作为
                   她失去变强的最佳时机
                     她真的会快乐吗?

被误读的“快乐就好”
2011年,有一本被舆论批评得沸沸扬扬的引进书,叫做《虎妈战歌》。当时媒体讨论蔡美儿这个妈妈的虚荣、变态、其实流于哗众取宠和断章取义。
比如有个细节被媒体大肆渲染:虎妈生日,女儿Lulu给了一张生日卡,虎妈觉得做得太烂,退还,让其重做。
      
但原书并不是那么粗暴,虎妈退回卡片的点不在于卡片不完美,而在于“我看得出你只花了20秒来做这张卡片。我努力地为你筹备生日会,为支付你的艺术课程努力工作,我值得被你更尊重地对待。”
她把孩子当做一个成人来平等对待,温和地表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西方父母对孩子的自尊其实是担忧颇多的,但是这个事例反映了作为父母,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就是你眼看着他们迎着优秀侧身走过选择不作为,以及,在困难面前轻易地放弃努力。

        当我们说着孩子快乐就好,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手上的资源,是否足以承受她可能承受的失败?当她喝着地沟油、居无寸瓦、处处受限还要求她觉得“平凡就好”,是件残忍的事情。

退一万步,就算你有这个实力,你是否确定孩子的自尊心可以接受:我只活在父母的承认中?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6B8D.tmp.png
                   所以
            停止一味说快乐就好
                   因为
      在这个模糊命题催眠下成长的孩子
           长大后未必真的快乐

                对于教育
              有原则地控制
             是比无原则地放手
              难得多的事情
想了解更多育儿内容,请关注我们的
微博地址:http://weibo.com/finedora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874899080
本期教育编辑:花骨朵
本期素材摘自:芬度科技家居
联系我们:admin@finedorafty.com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