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今天元宵节,传统的糊泥羹大家吃了么? [打印本页]

作者: 赶虎溜兔    时间: 2016-2-22 16:45
标题: 今天元宵节,传统的糊泥羹大家吃了么?
今天元宵节,传统的糊泥羹大家吃了么?
腰菱,地梨,茨菇是必入的

作者: 赶虎溜兔    时间: 2016-2-22 16:53
这么多人看了 都默默走了,难道着老传统都淡忘了
作者: seleczhou    时间: 2016-2-22 17:20
说实话,是真的不好吃,烧的多,还放放好几天
作者: maol    时间: 2016-2-22 17:26
没吃过,楼主放个图来涨涨知识啊
作者: leafweihua    时间: 2016-2-22 18:07
我家放老菱,地梨,油茧子,小圆团,青菜的,不是说有多好吃,只是个传统,一年就吃这一次。

无标题.jpg (73.42 KB, 下载次数: 5)

无标题.jpg

作者: 眼高是因为手长    时间: 2016-2-22 20:12
土生土长嘉定人,我今天竟然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作者: lace    时间: 2016-2-23 04:10
我安亭的同事好像说这是传统,我嘉定镇的,没听说过

作者: chinaren1860    时间: 2016-2-23 04:19
本帖最后由 chinaren1860 于 2016-2-23 06:01 编辑

.                        
作者: cgfhhd    时间: 2016-2-23 04:24
现在吃的人少了
作者: 被封了    时间: 2016-2-23 05:30
难道这是安亭的传统啊,我们这边元宵节多吃糊泥羹
作者: fish945    时间: 2016-2-23 05:37
吃了,小时候家里每年元宵都做的,十分好吃
作者: swallow0223    时间: 2016-2-23 05:38
吃的,不过貌似好像叫贺年羹吧!嘉定话才叫糊泥羹
作者: fish945    时间: 2016-2-23 05:38
湖泥羹饭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2-23 05:40
眼高是因为手长 发表于 2016-2-22 20:12
土生土长嘉定人,我今天竟然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确实是传统了,但是因为很多人不喜欢,所以很多人家渐渐的都不做这个吃了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2-23 05:41
其实这个东西真正的名字应该是叫“贺年羹”,说法说法 就变成糊泥羹了

我记得在哪看见过这个典故的出处的,回头找找给大家科普下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2-23 05:44
找到了,这里有个小视频,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S1yVREVdtZr3HLmf#rd
作者: 日月星    时间: 2016-2-23 05:45

以前在乡下倒每年吃的,公公都在灶上烧一大锅,吃个几天,最后吃不完就倒掉。老公不喜欢烂面,说过,后来就好多年不吃了
作者: 嘉定南苑    时间: 2016-2-23 08:36
siyanzhaohua 发表于 2016-2-23 05:40
确实是传统了,但是因为很多人不喜欢,所以很多人家渐渐的都不做这个吃了 ...

应该叫咸酸粥!嘉定一直这么叫的!
作者: 路过    时间: 2016-2-23 08:46
siyanzhaohua 发表于 2016-2-23 05:41
其实这个东西真正的名字应该是叫“贺年羹”,说法说法 就变成糊泥羹了

我记得在哪看见过这个典故的出处 ...

我在书上看到说,这是嘉定人民节俭的传统,到15那天把过年吃剩下的都放一起煮了〜〜我是婚后才在公婆家里吃到这个的,小时候自己家里不吃的〜
作者: junes    时间: 2016-2-23 09:23
农历元霄,上海嘉定县一带相沿的习俗,除了挂灯结彩举行灯会外,家家户户还要在这天夜里吃“贺年羹”。“贺年羹”俗称“糊赋羹”。旧时,不论贫富,每年的正月十五半夜里每家每户到时总要烧上一大锅“贺年羹”,全家人撑开肚皮吃上一个饱。有的人家甚至要少上几锅,早晚食之。

    "贺念羹“的烧法是;在大米粥中杂拌“搭棵菜或者青菜、切面、小团子、外加红枣、白果(银杏)、菱肉、豆腐干、油条块、黄豆等物,也有掺入馄饨的,稍为讲究的还要添些火腿霄或腊肉霄其味更佳。一般是把春节所剩的各种菜脚或原料掺在其中,混烧一锅,所以这元霄之粥俗称“糊赋粥”。

    探其来历,据说始于明嘉靖年间。当年“嘉定四先生”之一的唐时生(字叔达,擅长著文)隐居于嘉定西城隅(yu)古典弄内。学生昆山顾鼎臣已是显贵,官居当朝宰相。某岁他回里省亲,于正月十五前来嘉定拜谒(ye)师门。唐时生是一个穷教师快到正月十五了饭橱里已没有已样完整的菜肴。傍晚时分正当师母为完饭的师发愁那,唐先生却说;“学生虽在京里做大官,但他还能想到来看看我这个穷老师,就说明看的起我,是不会计较吃什么东西的,你就看着做点吧。”于是,师母就到街上买了点切面搓了几十个小团子,切了点“搭棵菜”,又把年里吃剩的一些碗脚冷菜的,一并入锅烧煮。

    说来也怪,因为顾鼎臣地位显贵,在京里天天和鱼肉荤腥,山珍海味的打交道,看的油星就腻厌。当他吃到师母这一锅荤素什锦合并的羹,觉的风味别具,竟攒不绝口,边问师母;“此系何物?”师母答;“这叫贺年羹”。此事传开,各家竟相仿效。随着年代的延续,流传的范围也随之广泛。到现在,在上海市区里的一些本帮人仍有这种习俗。自那时起贺年羹也就成了这一带的一道名菜了。
作者: junes    时间: 2016-2-23 09:36
关键词:搭颗菜,小团子

小时候家里是严格按这个来做的,有时那个小团子还是让我来搓的,搭颗菜就是那种矮脚塔菜,清香中有点苦味(反正我是蛮喜欢吃的,我常用这个来配年糕),再加点地梨过年下来的剩菜配上米饭面条烧成一个大杂烩.

有人说叫咸酸粥,是的平时是这么叫的,但元宵那天就要叫贺年羹,这是嘉定特有文化,别整成鞑子那样的野蛮人(东北有大杂烩,但他们永远起不出贺年羹这种名字的)
作者: 58毫米    时间: 2016-2-23 11:42
junes 发表于 2016-2-23 09:23
农历元霄,上海嘉定县一带相沿的习俗,除了挂灯结彩举行灯会外,家家户户还要在这天夜里吃“贺年羹”。“贺 ...

你说的这个配料,是嘉定本土的腊八粥,腊八节吃的。元宵节么当然要吃元宵,也有人叫宁波汤团或者小汤团。
作者: junes    时间: 2016-2-23 11:53
58毫米 发表于 2016-2-23 03:42
你说的这个配料,是嘉定本土的腊八粥,腊八节吃的。元宵节么当然要吃元宵,也有人叫宁波汤团或者小汤团。 ...

我们这不是宁波,没有那种宁波汤团的

再讲以前条件艰苦,就是实心小圆子撑市面的

其实还有个点心的,就是咸的草头塌饼,每年元宵会吃上几个,配上粥吃很饱腹的

腊八粥只能讲嘉定地区信佛不盛,我小时基本没吃过

作者: 赶虎溜兔    时间: 2016-2-23 12:03
58毫米 发表于 2016-2-23 11:42
你说的这个配料,是嘉定本土的腊八粥,腊八节吃的。元宵节么当然要吃元宵,也有人叫宁波汤团或者小汤团。 ...

腊八粥是在腊八吃的,贺年羹只有在正月半吃的,把过年吃剩的荤素菜一股脑儿烧在一起吃干净。呵呵!
现在可不同了,可以新鲜的配菜烧起来。但是这传统还是要有的,体现中国年味。
作者: 58毫米    时间: 2016-2-23 12:07
junes 发表于 2016-2-23 11:53
我们这不是宁波,没有那种宁波汤团的

再讲以前条件艰苦,就是实心小圆子撑市面的

可能每家人家习俗不同。实心的我家是做酒酿圆子的,草头塌饼比较寒酸,一般过节不吃的。从小老人家就说元宵节要吃元宵,才能团团圆圆,家里祖上也没宁波人。
作者: 清清亲一亲    时间: 2016-2-23 12:18
眼高是因为手长 发表于 2016-2-22 20:12
土生土长嘉定人,我今天竟然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我估计你是90后了,不懂这些
作者: junes    时间: 2016-2-23 12:19
嘉定习俗有点怪的,吃圆子未必是团圆的意思的

小时常去乡下吃圆团,就是各种祭祀活动。

与全国大部分人一样,吃饼才是团圆意思,草头塌饼请参照中秋月饼来看
作者: 58毫米    时间: 2016-2-23 12:25
junes 发表于 2016-2-23 12:19
嘉定习俗有点怪的,吃圆子未必是团圆的意思的

小时常去乡下吃圆团,就是各种祭祀活动。

果然每家差异很大,我家祭祀用的是青团、各种糕饼,汤团不用来祭祀的,特别是元宵。
之前还发觉汤团的咸和甜的形状,也每家都不一样,有的是圆的是咸,有的是尖的是咸。
作者: Ing    时间: 2016-2-23 12:26
我家怎么叫烂糊面,放小油条,豆腐干,青菜,茨菇。我觉得挺好吃的。我家还会烧大圆团,也烧干蒸圆团,就是圆团上裹上米粒,隔水干蒸。。。
作者: 眼高是因为手长    时间: 2016-2-23 12:28
清清亲一亲 发表于 2016-2-23 12:18
我估计你是90后了,不懂这些

87的,而且还是乡下长大的。。。。
作者: junes    时间: 2016-2-23 12:28
本帖最后由 junes 于 2016-2-23 04:30 编辑
Ing 发表于 2016-2-23 04:26
我家怎么叫烂糊面,放小油条,豆腐干,青菜,茨菇。我觉得挺好吃的。我家还会烧大圆团,也烧干蒸圆团,就是 ...

干蒸圆团,刚才其他一个贴子路过称它为刺毛团

PS:小时只在市区见到过小的汤圆,嘉定一律是大圆团的

作者: junes    时间: 2016-2-23 12:37
眼高是因为手长 发表于 2016-2-23 04:28
87的,而且还是乡下长大的。。。。

代沟就是这样出来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国诗的意境真是隽永

一样的乡音,但经历的却完全不同了,所以这故乡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故乡了
作者: nolanxf    时间: 2016-2-23 13:19
昨天吃过了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2-24 04:36
路过 发表于 2016-2-23 08:46
我在书上看到说,这是嘉定人民节俭的传统,到15那天把过年吃剩下的都放一起煮了〜〜我是婚后才在公婆家里 ...

我就记得很小的时候吃过,再大点就没吃过了~~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2-24 04:36
嘉定南苑 发表于 2016-2-23 08:36
应该叫咸酸粥!嘉定一直这么叫的!

咸酸粥的料比起贺年羹应该要少很多吧?
作者: 嘉定南苑    时间: 2016-2-24 04:37
siyanzhaohua 发表于 2016-2-24 04:36
咸酸粥的料比起贺年羹应该要少很多吧?

现在都一样一样的!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6-2-24 04:40
嘉定南苑 发表于 2016-2-24 04:37
现在都一样一样的!

现在整这个吃的人家也少了,偶家是好多年没吃过这个了~~
作者: 嘉定南苑    时间: 2016-2-24 05:08
siyanzhaohua 发表于 2016-2-24 04:40
现在整这个吃的人家也少了,偶家是好多年没吃过这个了~~

正月十五必吃一次!偶老观念了!
作者: 李燕    时间: 2016-2-24 06:12
我们叫烂糊面。烧一大锅,吃好几顿。
作者: 好想一路跟你走    时间: 2016-2-24 06:58
吃过了,老妈煮了一大锅
作者: 赶虎溜兔    时间: 2016-2-24 12:41
哈哈,老李把早吃好湖泥羹扛三姑娘。

道具是一只直径二十公分左右的小圆籭,下面扎一根竹针,一只大团箕,里面放一层面粉,一块头巾。
扛三姑娘第一步是请。请三姑娘有三处:门角、灶角、场角。只请一处,据说三处全请了,主见多,要乱套。
在请时,二位抬小圆籭的堂姐要讲好话,如请的是门角三姑娘,就要在门角处说三姑娘如何聪明、乖巧、能干、美丽……要不这样,据说一是请不到,二是请到了也不说真话。
说尽好话后,就请三姑娘上轿小圆籭,将头巾盖在小圆籭上,抬起,放至有面粉的大团箕上面。小圆籭的一根竹针插入薄薄的面粉,对抬的两人的手指可微微抖动,竹针会自然而然画出图案,三姑娘开始为旁观者测示了。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