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城里买房“付不起”,老家"建房“住不上
[打印本页]
作者:
smallny
时间:
2015-5-22 11:27
标题:
城里买房“付不起”,老家"建房“住不上
本帖最后由 smallny 于 2015-5-22 12:10 编辑
“成家”,是苏浩民最心心念念的事,也是他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 苏浩民来自湖南新化县,现在苏州的一家模具厂打工。在此之前,他先后在东莞、深圳、北京工作过。离开北京时,他和当时的女友分手。
“结不了婚让我很苦恼。”苏浩民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将来想回老家生活,但是在苏州和老家都还没找到合适的对象。”
他认为打工过的这些城市只适合工作,不适合生活。“因为房价太高,买不起房子。”
面对大城市的高房价,苏浩民的选择和成百上千的青年打工者一样—在老家建房。2014年,他用自己多年攒的钱、父亲的资助,加上借外债,盖起了新房。“这是我这些年来最大的成就。”从此,他的工资要用来为房还债。
作者:
smallny
时间:
2015-5-22 11:27
本帖最后由 smallny 于 2015-5-22 11:16 编辑
吕途分析,对于正在存钱盖房的打工者来说,其他的消费都要被压到最低。“虽然有的工友的月结余比例比较高,但是他或她一旦盖房,就立刻进入负债状况。” 吕途认为,这种“打工者在老家买房、自己长期漂泊在外”的现状相当常见,是一种“加和为零”的游戏:“当房子和居住地长期分离的时候,房子存在的意义大打折扣。城镇化在大步推进,在农村盖房子的人后悔了,在镇上买房的人又赶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想在县上买,却已经买不起了,一辈子辛苦挣钱,就是为了买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房子?”
作者:
smallny
时间:
2015-5-22 11:27
本帖最后由 smallny 于 2015-5-22 11:16 编辑
一些“80后”青年打工者告诉记者,传统上,买房子是为养老,但是,因为自己的子女将来必定不会在老家谋生,等老了以后,也许仍会面临“无法养老”的问题。 对于回老家之后的生活,苏浩民还没有明确的规划。“如果40岁之前能回去,就在老家找点别的事做;如果50岁才回去,就打算学一门手艺,用手艺谋生吧。”
作者:
smallny
时间:
2015-5-22 11:27
买房问题,也折射着部分青年打工者的消费观。
吕途认识一位“90后”打工者小尹,他在一家汽车制造厂工作,工资一个月2000元左右。他在网上申请摇号,入住了重庆市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小区,租金加水电费合计约每月600元。
吕途曾去过他家里参观:“印象很不错,约30平方米。厨房和厕所都是原本就装修好的,他自己买了家具、装了木地板,花了2万多元。”
按照政策,租满5年后,小尹就可以购买这间房。在旁人眼中的“幸运”,却被这名“90后”弃如敝履。“我问他:‘将来是否会把这个房子买下来?’他很吃惊地看着我说:‘我如果买房子就表示我要结婚了,我怎么可能满意这样的房子?别人都住别墅了,我却住廉租房。太没有面子了。’”吕途回忆。
作者:
smallny
时间:
2015-5-22 11:27
本帖最后由 smallny 于 2015-5-22 11:22 编辑
......
作者:
smallny
时间:
2015-5-22 11:27
本帖最后由 smallny 于 2015-5-22 12:13 编辑
......
作者:
smallny
时间:
2015-5-22 11:27
本帖最后由 smallny 于 2015-5-22 11:19 编辑
.........
作者:
smallny
时间:
2015-5-22 11:27
同样的心态,出现在1300多公里以外的王海军身上。
1988年出生于山东农村的他,已经在一家江苏的德资企业站稳了脚跟。2014年,他在打工的城市付了房子首付,今年准备和女友结婚。“我个人最大的成就,就是这几年没有像好多人一样‘吃家里的’。我自己努力攒出了首付,这是亲手劳动所得,我很满足。”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但他依然没信心从此留在打工的城市。“家乡的亲人、朋友,都离苏州太远。虽然自己在这里工作,但朋友圈子还是比较单调的。将来小孩上学,户口问题也很麻烦。现在已经没有信心说,未来几十年一定都在这里。”
吕途分析,“过客心态”是打工群体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她曾家访过一对在广州番禺新桥村的打工者夫妻:“他们已经在番禺住了十多年,两个儿子都是在这里出生的。但家里面除了两张并在一起的双人床,没有任何家具,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各种纸壳箱里。”
“从农村到城市,青年打工者的生活、思想、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他们适应了城市和打工生活之后,下一步就是实现在城市发展的梦想。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目前,他们还迷茫在城乡之间。”
“也许大家认为,打工者本来就是过客,这不完全符合事实。”这名曾去德国探访土耳其移民的学者说,“从居住地的稳定性来说,打工者倾向于在一个地方落脚的趋势是明显的。移民人口总要等到第三代才真正明白:回不去老家了。”
现在,姜国良最大的期待是:“希望我们这群从农村到城市里来的人,能够生活得更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我们打工的城市,从弱势群体变为更有影响力、更有自信的群体。”
作者:
smallny
时间:
2015-5-22 11:27
本帖最后由 smallny 于 2015-5-22 11:23 编辑
......
作者:
smallny
时间:
2015-5-22 11:27
本帖最后由 smallny 于 2015-5-22 11:25 编辑
..........
作者:
smallny
时间:
2015-5-22 11:27
本帖最后由 smallny 于 2015-5-22 11:27 编辑
......
作者:
pekko320
时间:
2015-5-22 12:17
你想表达什么?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