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科普帖:嘉定建县以来的历史区划的演变
[打印本页]
作者:
Catala
时间:
2015-4-11 15:41
标题:
科普帖:嘉定建县以来的历史区划的演变
嘉定古属昆山县,称疁城乡,乡治在今马陆石冈。疁和娄一样,在历史早期同为古昆山县的简称,但后来娄依旧被昆山使用,而疁却成了嘉定的专称了。
嘉定建县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以年号为县名,属苏州地区,称为:两浙西路平江府嘉定县。
北宋时,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以“浙”字命名的一级行政区,称为“两浙路”,其地域范围包括今天的浙江,上海,江苏的东南部。时至今日,“两浙”仍然指这一地区,并不仅仅只是浙江。南宋时,两浙路又分为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
两浙西路的范围包括:平江府(苏州),常州府(常州,无锡),秀州府(嘉兴,松江),湖州府,杭州府,治于杭州。
两浙东路的范围包括:绍兴府,明州府(宁波,舟山),严州府(今杭州西部远郊),婺州府(金华),衢州府,台州府,处州府(丽水),温州府,治于绍兴。
浙江人常常说的“上八府,下三府”,其来源和依据就是宋朝时的政区划分,上八府指两浙东路的八个府,下三府指两浙西路的杭秀湖三府。
平江府的范围包括:吴县(苏州),长洲县(今属苏州),常熟县,吴江县,昆山县,嘉定县,治于吴县。
秀州府的范围包括:嘉兴县,海盐县,崇德县,华亭县(松江),治于嘉兴。
在今上海地区中,嘉定是第二早建县的,仅次于唐朝时建县的松江。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唐朝以前,古海盐县的县城曾一度在今金山附近,后因海陷(土地陷入海中而沉没),才迁到今浙江海盐一带。如此说来,属古海盐县中心地区的金山(以及奉贤西部),某种意义上其资历甚至可以说比松江还老。
元朝时,蒙古人发明了形省制度,取代了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实行了近1500年的郡县制,并一直沿用至今。
嘉定在元朝时称为:江浙行省平江路嘉定州。江浙行省的范围包括今天的江苏长江以南地区,安徽长江以南地区,上海,浙江,福建。元朝平江路的范围同宋朝的平江府。
元朝时,华亭县升为松江府。“松江”两字来源于吴淞江,古松江除了称华亭外,还称为云间,茸城。松江升府后不久,即划出上海县,属松江府,这是上海建县的开始。据说,当时的嘉定县境最近处,离上海县城仅8公里远。此外,崇明也开始建州(县),属江北河南行省的通州。上海,崇明是今上海地区第三第四个建县的。
明朝时,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跨江的一级行政区。在明朝以前,华东地区的所有一级行政区,都是以长江为界的。朱元璋为了把首都南京和老家凤阳划分在一起,并且为了拱卫南京,创造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一级政区:南直隶,又称直隶南京。南直隶的范围包括今天的江苏,上海,安徽,而原来两浙路的其他地区,则划分在一起,称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以“浙江”命名的一级行政区划,奠定了今天的浙江的地域范围,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产生今苏州,上海地区和今浙江地区分离出同一个一级行政区(常州,无锡在五代十国时属于南唐国,而苏州,上海,浙江属吴越国,更早的历史上就已经分离过一次了),其结果延续至今。南直隶创立时,嘉兴,湖州也被划入,但后因如此一来浙江面积过小,所以又被划入浙江。后来,朱棣篡位后迁都北京,将今北京,天津,河北一带置北直隶,又称直隶北京。明朝时,行省制度中的在地理上的控制性设计和在民系上的犬牙交错的特点,比元朝时更加深入和强化。
当然,也有人认为,南北直隶并非一级行政区划,而是所有不属于一般的一级行政区划的州府的一个集合,由明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并分属南北两个首都进行制约。
明朝时的嘉定称为:南直隶苏州府嘉定县。明初也是太仓建州的开端,分昆山东部,常熟南部,以及嘉定北部的小片地区(今太仓的浏河,南郊,陆渡),置太仓州。同时,崇明县也被划入苏州府。此外,明朝也是青浦建县的开端,分上海县西部,华亭县北部,置青浦县,属松江府。青浦是今上海地区第五个建县的。
苏州府的范围包括:吴县,长洲县,常熟县,吴江县,昆山县,嘉定县,崇明县,太仓州,治于吴县。
松江府的范围包括:华亭县,上海县,青浦县,治于华亭。
清朝时,满清入关后最初17年中,基本维持了明朝时的区划,只是改了称谓。南直隶改为江南省,浙江布政使司改为浙江省。
但毕竟江南省太大,又是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因此从稳固统治的角度考虑,清庭在1661拆分江南省。江南省被一分为二,东部以江宁(南京),苏州的首字为名,置江苏布政使司,西部以安庆,徽州的首字为名,置安徽布政使司,后在1760年又改名为江苏省和浙江省。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虽然江苏,安徽的大部分土地和人口都在长江以北,但是作为江苏,安徽名字来源的四个地方,全部都在长江以南。
把一级行政区划称为“省”,始于清朝。换句话说,在清朝以前,中国是没有“省”这个地方行政单位的(唐朝时的“省”相当于后来的“部”,不是行政单位)。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清朝时的“两江”指的是江南省(以及后来的江苏,安徽)和江西省,而不是江苏省和浙江省。浙江通常和福建合称为“浙闽”。
1724年,是松太地区的行政区划史中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出现了两个大的变更。
1。太仓升级。原属苏州府的太仓由散州升为直隶州,即脱离苏州府,与苏州平起平坐。嘉定也被划入太仓,这是太仓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管辖嘉定。
2。江南分县。清政府中央为了增加从富庶的江南上缴的税收和财政收入,将太湖地区大部分县份都一分为二。对于嘉定来说,则是从嘉定东部划出宝山,置宝山县,而太仓分出了镇洋县,华亭也分出了娄县。
以上三个变化(包括之前的江南省的拆分)的结果影响一直持续至今。不仅华东地区,中国其他很多地区的行政区划,相比于明朝时,在清朝时也出现了很大的调整。可以说,中国今天的行政区划,基本是在清朝时奠定的,影响极为深远,民国,本朝在此基础上略有改动,甚至有些民国时已经改变了的区划,到了本朝时又重新改回了清朝时的界线。
从江南分县开始,一直到19世纪中后期,松江府又被划出大大小小的三县一厅,大致奠定了今天的上海市各郊区县的版图(完全成型则晚至毛时代)。其中南汇县,川沙厅出自上海县,而奉贤县,金山县出自松江(华亭县和娄县)。此外青浦县也一度分出过福泉县。
1724年以后,嘉定就被称为:江苏省太仓州嘉定县,并且还有了:江苏省太仓州宝山县。
苏州府的范围包括:吴县,太湖厅,长洲县,元和县,常熟县,昭文县,吴江县,震泽县,昆山县,新阳县,治于吴县。
太仓直隶州的范围包括:太仓州,镇洋县,嘉定县,宝山县,崇明县,治于太仓。
松江府的范围包括:华亭县,娄县,奉贤县,金山县,上海县,南汇县,川沙厅,青浦县,治于华亭。
作者:
Catala
时间:
2015-4-11 15:42
从上面的清朝县名,再对照一下今天这一地区的区县名,我们可以发现,在江南分县后分出的很多县名,今天却消失了。这是因为民国时期,这些县和母县又重新合并了。而且我们可以发现,在太湖地区,今天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地区,当年分出县后来都重新被合并了,唯有今上海地区,那些后分的县都被保留了下来,除了华亭县,娄县,金山县后来又重组成新的松江县,金山县以外。因此有人说,这些地区过小的县面积,为后来的被上海市吞并,成为上海郊县,并后来又改为郊区提供了方便。
此外,对于嘉定的同胞兄弟宝山,我们特别需要的是,从江南分县开始被分化出来的县,绝大部分都和原来的母县同城而治(即两个县的县治都在同一个县城中),宝山是极少数的例外,只和嘉定同城而治一年后,就把县治迁到今宝山镇一带(原称淞阳镇),而和嘉定彻底分开了。关于宝山这个名字的来历,则源自今浦东高桥,为当地古港口中的当年航海时作瞭望用的土堆的称谓。和昆山的称谓源自当年属昆山(古昆山最早称娄县,当然不是后来从松江划出的那个娄县),今天却在县外的松江境内的“小昆山”一样,宝山这个名字也源自当年属宝山,今天却在区外的浦东境内的高桥镇。
从南直隶的形成,到江南省的拆分,在长达近300年左右的时间里,上海和安徽居然一直属于同一个省级行政单位,而江苏,安徽,这些我们今天完全习惯了的名词,其历史也竟然还不到360年,这些对于没有任何区划常识的人来说,或许是非常另人惊讶的。
民国建立后,取消了延续了千年的州府制度,从省府县三级区划,改为省县两级区划,后来又在省县之间加了“道”,“行政督察区”之类的作为协调,但本质还是省管县(“道”在清朝时就已经出现,但不是常规区划,只是一种特殊的协调管理机构)。
民国时的嘉定,宝山被称为:江苏省嘉定县,江苏省宝山县。而“江苏省上海县”则指的主要是今闵行一带。
民国时,上海还出现了一个状况,那就是上海市和上海县的分治。这种市县分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上海租界的形成和同华界的分离。民国时期,由上海租界和临近的华界地区包括上海县城,共同组成了“上海市”,于1927年成为直辖市(当时称“行政院院辖市”),脱离江苏省。而上海县的大部分农村地区(主要是今天的闵行一带),则留在了江苏省。当时和上海一起脱离江苏直辖的,还有南京。因此,我们一般都说,民国时期的江苏省会是镇江,而不是南京。
道,行政督察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和府,州不同,但也可介绍一下。晚清时的“苏松太道”,包括苏州府,松江府,太仓州这一地区,而民国时期的“沪海道”,包括今上海市全部,江苏的太仓,启东,海门,而苏州则和常州地区合为“苏常道”。但到了上海1927年脱离江苏直辖后,沪海道自然而然地就被取消了,总共存在时间不过十余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嘉定乡绅还曾联名上书江苏省政府,要求脱离上海的管制,实行乡县地方自治。随后,又设立了“行政督察区”,其中嘉定,宝山和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同属江苏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松江,浦东,上海地区则属于江苏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汪伪占领时期,嘉定,宝山一度被划入汪伪的“上海特别市”,称“嘉定区”,“宝山区”(一同被划入的还有崇明,浦东,南汇,闵行,奉贤,但松江,青浦,金山仍属江苏省),这大概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嘉定区”的称谓。但无论如何,当时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是南京/重庆国民政府,所以按照法理,嘉定在这几年中应仍然属于江苏省,而非上海市。1947年,嘉定,宝山和崇明,启东,海门一起被划入松江,浦东,闵行等地所在的江苏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后,江苏省又被以长江为界临时分为“苏南特别行政区”和“苏北特别行政区”,但很快重新统一为江苏省。嘉定,宝山从1950年开始,就被划入松江地区所在的“江苏省松江专区”,一直到1958年划入上海市为止(本朝初期的所谓专区,和民国的行政督察区性质类似,本质还是省管县,不是市管县)。
1958年1月,嘉定,宝山,上海县(1988年后称闵行区)首先从江苏省被划入上海市,同年10月,松江,青浦,川沙,南汇,奉贤,金山,崇明再次从江苏省被划入上海市。嘉定划入上海后不久,诸翟,纪王马上又被从嘉定划入上海县(今闵行),而江桥从原来的上海市西郊区回归嘉定,原属宝山县后属上海市的真如也在60年代划入嘉定,但在1988年又被重新划入上海市区(普陀区),随后从真如划出的长征乡也被划入普陀区,1992年,嘉定又失去了桃浦。据说,嘉定失去桃浦的原因是,当时的苏北籍上海人大量拆迁到桃浦,这些江北人不愿意服从嘉定的管理,不断地向上海市政府闹事和施压,最后上海市政府为了息事宁人,只好将桃浦划出嘉定,划入普陀区。
1987年,上海县和闵行区合并,改称闵行区,1988年,宝山改县为区,1992年,嘉定改县为区,浦东改为新区。随后的整个90年代,松江,青浦,南汇,奉贤,金山纷纷改县为区,只有崇明依旧至今为县。
虽然名字叫“上海”,但并非今天的上海市区的土地都来源于上海县,而是上海市区的北部原本原属宝山县,中南部属上海县,上海的起源区域和核心地带也都在南部,但是后来不断北扩,才扩张到了宝山地界。据上海人说,从面积上来讲,今天的上海市区的土地来源,大约是上海县占2/3,宝山县占1/3。
1988年可以视为1958年后的另一个行政区划重大变动的年份,1958年时不仅仅只是江苏10县划归上海,中国很多地方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区划界线的调整,1988年同样如此。而且,1988年以后,中国开始全面恢复市管县的制度,并且启动了县升市的热潮。体现在上海地区的,就是此后的“上海直辖市”几乎名存实亡,上海市区不断地加强对郊区县的控制和同化,并且把“上海城市”的观念大力推广给上海郊区县人,以及80年代末上海开始的全面县改区。
关于县和区的区别,首先,按照中国现行制度的规定,直辖市下属的县,如果要升级,只能称区,不能称市。不仅上海如此,北京,天津如此,甚至面积相当于省的重庆,也不能例外。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上海市嘉定市”,“上海市松江市”,“上海市浦东市”这样的称谓的。其次,区的行政级别是要高于县的(比如吴江区高于吴江市,吴江市又高于吴江县),特别对直辖市下的区尤其如此。比如,嘉定区,松江区和苏州市,嘉兴市是一个级别,高于昆山市,太仓市,平湖市,嘉善市,而浦东新区的级别要高于苏州市,嘉兴市,低于南京市,杭州市。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因为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是一个级别的,所以上海市黄浦区相当于南京市,杭州市的级别,而嘉定县成为嘉定区,则意味着从县级升为地级,也就是说和苏州,嘉兴一个级别。而浦东相当于副省级,高于地级(以及计划单列级,比如宁波),低于省会级。
另外,“郊区”,“郊县”,“属县”也是不同的概念。郊区本来是指附属于城市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上海自从建市以来,一直是有郊区的,今天上海市区的很多外围地带(包括浦东沿江地区),历史上曾都是上海的郊区。包括原来是上海县的闵行,也可以看作一直是上海的郊区。正常的城市,它都是有郊区的,比如对苏州城来说,它的郊区就是吴县农村,对于常州城来说,它的郊区就是武进县,对于嘉兴城来说,它的郊区就是嘉兴县农村。对于嘉定县城来说,嘉定县其他地方,无论是安亭还是娄塘,都是它的“郊区”。但是“郊县”这词,是有点古怪的,它应当是市管县制度下的产物,比如我们可以认为,昆山,太仓是“苏州的郊县”。换言之,不仅把嘉定,松江称为“上海郊区”是错误的,甚至称为“上海郊县”都是错误的,只能称为“上海直辖市的属县”。因为嘉定,松江并不是从上海县划分出来,更不拥有城区和母县的那种倚郭关系,也就是说它们“上海城市”的附属地,而是和上海城市对等的,同属于“上海直辖市”的平等伙伴,而“上海直辖市”,作为一个省级行政单位,是不存在“市还是郊”这个问题的。
所以,请各位不要仅仅把嘉定看作“上海的一个区”,它本来是由县演变而来的,和上海市区的那些区,是有本质差异的。嘉定之所以叫区不叫市,不是因为它不够资格成为市,而是它在称谓上不能叫市,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行政等级不是市的级别。嘉定是“上海直辖市”,“上海建制市”,“上海广域市”的一部分,但并不是“上海城市”,“上海狭域市”的一部分。
最后,再说一下古嘉定县的乡镇划分。古嘉定县分为临江乡,醋塘乡,安亭乡,平乐乡,春申乡五个乡,后改名为归仁乡,循义乡,崇礼乡,乐智乡,守信乡。临江乡包括了今嘉定东南部,宝山南部,上海市区北部,闵行最北部,浦东最北部,春申乡包括了今嘉定中部和中北部,宝山中南部,中部,中北部,安亭乡主要在嘉定西部,醋塘乡和平乐乡都在嘉定北部,宝山北部,以及太仓南部的一部分。嘉定的四大镇中,嘉定县城属于春申乡,南翔属于临江乡,安亭属于安亭乡,娄塘一半属醋塘乡,1/3属平乐乡,1/6属春申乡。嘉定宝山后来的所有乡镇,都是从这五乡划分出来的。
作者:
Catala
时间:
2015-4-12 22:36
作者:
Catala
时间:
2015-4-12 22:44
嘉善,海盐至今仍然是县,写“县级市”是笔误,懒得修改了。
苏沪嘉地区历史区划表.rar
(6.82 KB, 下载次数: 7)
2015-4-12 22:4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anotoki
时间:
2015-11-12 13:18
沧海桑田的变化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