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上海最后一条原生态的“弹格路”——嘉定西大街 [打印本页]

作者: 朴志诚    时间: 2014-10-29 17:45
标题: 上海最后一条原生态的“弹格路”——嘉定西大街
老上海摄影师的照片引发社会共鸣

空格在碎石弹格路上骑车吃个“弹簧屁股”,这是不少上海人对于弹格路的回忆。近日,自由摄影师陈斌磊上传了一组号称是“上海最后绵延一公里”的弹格路组照引起广泛关注。

空格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则表示,因为交通的进步,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上海的弹格路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像位于嘉定老城这样原生态的弹格路还是值得留存。”

“弹簧屁股”的经历有人熟悉有人陌生

空格弹格路让不少人纷纷忆起了与弹格路的趣事。小时候“血洒弹格路”让50后叶阿姨难以忘怀,下唇左边一条小疤痕就是弹格路留给叶阿姨的纪念。

空格对于吃“弹簧屁股”的滋味也激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有网友就表示:“小时候外婆家弄堂外就有一条,老爸骑车带着我,吃一路弹簧屁股,这弹格路和弹簧屁股都有老上海的味道。”

空格虽然一部分人对弹格路记忆深刻,但对于90后、00后的孩子来说,它早已成为了历史。

这样“原生态”的弹格路在上海快绝迹了

空格嘉定西大街,毗邻练祁河的西大街与繁忙宽阔的水泥马路清河路平行,却透着一股水乡的安逸。西大街最宽处可以并排通过两辆面包车,整条路铺满不规则的花岗石,走在路面上,高低不平的路面让脚底板切实感受到石头的坚硬。


空格电瓶车、自行车行驶在弹格路上,很远就能听到车身与凹凸不平的地面触碰所发出的“哐哐哐”抖动声,犹如铃声般提醒行人避让。

空格西大街两边的建筑以一、二层矮房为主,青瓦白墙,清末民国初期的建筑居多。婴孩在弹格路上蹒跚学步,走着走着被弹格路绊了一跤,哇哇哭了两声后爬起来继续走。


空格中午时分,年近古稀的张老伯正坐在弹格路边晒太阳,他说自己在此居住了三十多年,这条弹格路一贯如此。“现在上海哪有地方还找得到这样的弹格路啊,市区里都没了。”

空格据嘉定博物馆文保部主任金蓉介绍,如今西大街的弹格路有900多米,“西起侯黄桥,一路向东至西门吊桥,路面都是由敲碎的花岗岩铺设而成。因为西大街并不是景区,街边住着居民,这样‘原生态’的弹格路在上海几乎没有了。”

空格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嘉定建设志》中显示:“嘉定西大街建于南北朝梁天监年间,民国十一年铺设弹石路面,民国二十五年、三十六年修。”1955年~1957年,从西门吊桥往西拓宽路面,又重铺弹石路面。

作为老区保护弹格路会永远保存

空格嘉定区市政工程管理署信息设施科施科长表示,虽然嘉定东大街、南大街也有不少弹格路,但不少都是改建后后期铺设的。“后期铺设的以方形为主,更加规则和现代,而西大街的弹格路俗称“片弹街”,不规则更显得原生态。”

空格她向记者表示,每年养护、修补弹格路的量不大,但花费的精力不少。“师傅们需要巡查路面是否有松动,及时进行维修。而用榔头敲出铺路的材料是手艺活,现在随着老师傅们的退休,年轻一代很少有人会这手艺了。”

空格虽然有居民反映弹格路行走不方便,舒适度不够高,但阮仪三觉得,这样的生态路面值得保护。“其实弹格路有很多优点,由泥土沙石组成的路面很生态化,造价便宜,排水性能好,水能自行流走或者渗透到地下,就算布鞋走在路上也不会湿。”

  对此,施科长也表示,但作为老街保护区,嘉定西大街的弹格路会一直保存下去。

作者: yw2kye    时间: 2014-10-29 17:50
嘉丰路2003年时也有一段弹石路,不过后来被整掉了
作者: 朴志诚    时间: 2014-10-29 17:51
yw2kye 发表于 2014-10-29 17:50
嘉丰路2003年时也有一段弹石路,不过后来被整掉了

太可惜了
作者: 火考    时间: 2014-10-29 18:26
这帮屁专家说一句保护,这里的居民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了。
作者: 叶落归根59    时间: 2014-10-29 18:46

作者: 朴志诚    时间: 2014-12-3 11:13
好怀旧
作者: Izumi    时间: 2014-12-3 11:44
州桥不是还有一片嘛  85度c一路朝南都是
作者: arrowing    时间: 2014-12-3 11:53
这种路有什么好的,穿薄底的鞋走上去隔脚。说好的那些,可以在自己家里铺啊,每天隔脚隔得爽死,脚底按摩的说。
作者: VirgoHood    时间: 2014-12-3 12:40
这些都是儿时的回忆
作者: BOBO    时间: 2014-12-3 12:59
把两边的房屋稍稍修一下,修旧如旧最好,这样一来搞点文化旅游就有很好的基础了
作者: VirgoHood    时间: 2014-12-3 13:07
BOBO 发表于 2014-12-3 12:59
把两边的房屋稍稍修一下,修旧如旧最好,这样一来搞点文化旅游就有很好的基础了 ...

马上又一个朱家角就可以出来了。确实是好办法。
作者: sallyfn    时间: 2014-12-5 09:54
居民苦死
作者: 天魁帝星    时间: 2014-12-5 10:03
点好的,赞的有几个是住那的,给老子站出来:@。。。。
作者: sallyfn    时间: 2014-12-5 10:11
风凉话..
作者: lhb8809    时间: 2014-12-5 11:06
砖家们,这些砖需要保护,那是你们的工作,其实也没啥保护,就是留在那里,又不会烂。但别把那里并不幸福,住在简陋狭小空间,盼望过过新生活的居民,连同这些砖一起陪葬。多少年了,保护,建议,规划,各种报道,从小时候的童话,一个个都变成骗人的鬼话。如果那里的房子,每家每户都是独户大院,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动迁速度啊!
作者: 网购供应商    时间: 2014-12-5 11:10
娄塘也还有这种路
作者: sallyfn    时间: 2014-12-5 12:44
西门一会儿说拆 一会儿说不拆 当老百姓憨大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