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科普帖: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有些人以为我说错了
[打印本页]
作者:
xiner725
时间:
2014-9-23 13:36
标题:
科普帖: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有些人以为我说错了
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总离不开
时间与空间
,自己怎样才能记住,向别人怎样才能表达清楚以至准确地记录某一事件,某一现象,都须要有一种固定的方法,这就是
纪年
、纪月、纪日、纪时的问题。
人们最容易观察到的是日出、日没、昼夜循环构成的一天,再长一些是月亮圆缺循环不已的月,更长一些是寒暑季节循环变化的年。经过长期的观察,人们发现月亮圆缺循环一次(
朔望月
)大约是三十天或二十九天,季节循环一次(
回归年
)大约是365或366天。如果不按这些标准,改以太阳,月亮在
天球
的恒星背景中的方位为标准,则在
天文学
上还有
恒星月
(比
朔望月
短些)和
恒星年
(比
回归年
长一点)。其他还有
近点月
、
交点月
等,这里就不去讲它们了。
年、月、日都是
周而复始
循环不己,本来是无所谓头和尾的,但人们为了方便总不能不给它规定出一个开头之处。各民族、各地区、各时代,有不同的规定,于是就产生了互相换算年首、月首的问题。
日的开头有从天明、平旦开始,从日落开始,从夜半子时开始等几种计算法。
月的开头有从月圆开始和从新月出现开始等几种计算法。
年的开头有从昼夜长度由长变短的
冬至
开始,和昼夜长度相等的春分开始,和从其他的标志开始等多种计算法。
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一个
朔望月
不是三十天整,而是
二十九天半
还多一点。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能把一天分为两半,使它的上一半属于上一个月,同一天的下半天属于下一个月,那样太不方便了。一年365天如果规定为十二个
朔望
月,共354天,则还剩下十一天,
朔望
月29.5309天和
回归年
365.2422天之间没有一个
公倍数
,不能形成周期,
顾此失彼
,怎么办?
正是由于对这几个问题处理的方法不同,在世界上有过干差万别,各种各样的
历法
。归纳起来不外三种:阴历、阳历、阴阳合历。前两者只顾一头,第三种是
两头兼顾
。
先说阴历,它是单纯根据月亮圆缺的周期制定的。所谓“单纯”就是它只顾月亮这一头,不管由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而产生的气候冷热等季节变化。月亮又叫做“
太阴
”所以这一类
历法
叫做“
太阴历
”,简称为阴历。当月亮和太阳正好分处于地球两边的时候,柔和的月光
通宵达旦
地照耀着酣睡的大地,这个月亮最圆的时刻叫做“满月”,也叫做“望”。由于月亮是时刻都在运动着的;所以严格地说来,真正的“望”只是极短暂的一瞬间,一刹那,一般人是观察不到那样的细微变化的,通常就把包括真正的“望”这一天全天叫做“望”日,或者简称为“望”,这是一种最容易观察到,最显著的—种
天象
。与此相反,当月亮正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的那一天,人们根本无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点形象,这一天就叫做“朔”,在
天文学
则是指月亮的黄道
经度
和太阳的黄道
经度
正正相符合的那一瞬间。
天文学家
把
月相变化
的周期,即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长度叫做“
朔望
月”,
藏历
中称之为tshes-zla,也可译为“
太阴
月”。多年的观测表明朔望月的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即29.5306日,这是制定
历法
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必须牢牢记住。初步可暂时粗略地记为
二十九天半
。
最典型的阴历是
伊斯兰历
里用于历史
纪年
和宗教祭祀的“月分历”(区别于用于农业上的“宫分历”)在我国古代把它叫做“回回历”。它永远固定地以十二个朔望月为一年,平均每个月为29.5日,十二个月共354日,
闰年
在年底增加十日为355日,不设
闰月
。
另外,我们知道与人类,特别是处于地球的温带的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密切关系的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的
气候变化
。这种由春、夏、秋、冬
四季循环
所构成的年叫做“回归年。”也就是太阳从最高到最低,再从最低回到最高的周期,它在
天文学
上严格的定义是:“
平太阳
连续两次通过
春分点
的
时间间隔
。”根据长期
天文观测
的结果,知道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是制定历法时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必须牢牢记住的粗略地可以记为365又四分之一天。古代的历算家们所得到的数据不是一下子就达到这样的精确程度,总是随着历法的发展,逐步向精确靠近的。
由此可见,回归年比
太阴
年(即
伊斯兰教
的阴历年)两者相差十一天,经过十六、七年就会积累到一百八十天左右,也就是说冬天与夏天要颠倒过来。纯粹的阴历是不设置
闰月
的,而
藏历
与农历都有
闰月
,虽然
平年
也是354或355天,而有闰月的年份则为384天,因此不能说农历是阴历,
藏历
也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2、
夏历
、农历与
旧历
先说“
夏历
”这个名称的来源。汉族早在两千四、五百年之前就开始使用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纪月的办法,以
冬至日
所在的那个月为子月,其次月为丑月、又次月为寅月、
冬至
以前的那个月为亥月。以子月为年首正月者叫做“建子”,其余类推。有的史书上记载说:
夏代
建寅、殷商建丑,周代建子,而秦朝建亥。汉朝初年仍建亥,
汉武帝
太初
元年(
公元104年
)又恢复夏正建寅。其后各朝各代,虽然历法多次改换,而建寅这一点始终未变(除去
武则天
采用
周正
的很短的几年)。从采用建寅这一点上说,从汉朝的
太初历
到清朝的
时宪历
都用了夏正,都可以称为
夏历
,但不是说历法上的其他成分要素都是
夏朝
的。这样,“夏历”就成了历法中的一个类名,而不是某一种历法的专名了。
至于“
旧历
”是公元
1911年
以后才使用的名词。
辛亥革命
以后政府宣布采用公历的纪月纪日方法,相对于这种新的方法而言,人们就把清朝时所用的“
时宪历
”叫做
旧历
。
“农历”这个名称的来源。汉族传统的历法中有二十四节,而来源于西方的公历里没有完整的二十四节的全套名称,只有其中的
冬至
、夏至、春分、
秋分
这几个。
二十四节气
起源于汉族古代,而节气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因而又常把旧历叫做“农历”。这都是民间习惯形成的名称。
3、阳历与公历
什么是阳历呢?它以太阳的
视运动
周期,也就是地球绕
太阳运动
周期为基础的,因此叫做
太阳历
,简称为阳历。它的每一个历年都近似于回归年,每一个历年中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的符合,例如
春分点
永远在3月21或22日,不会有大的出入。由于一个回归年的十二等分约为三十天半(30.4368日)近似二个朔望月,所以阳历把一年也分为十二个月,实际上阳历里所谓的“月”,只是个与朔望月无关的空名而已,与月亮圆缺的变化周期根本没有什么关系。根据阳历的日期,我们无法知道月亮的朔望和
上弦
、下弦,但根据阳历的月份却可比阴阳合历更准确地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
现在世界各国的公历就是阳历的一种,所以把我们所说的公历叫做阳历不能算错。不过要知道阳历是个类名,不是专名,不能反回来说阳历就是公历。因为
古埃及
也用过
太阳历
,
古罗马
的儒略(Julian)历和格里高(Gregorian)历也都是阳历。格里高历(或称
格里历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公历。“公历”是我国人给起的名字,《
汉英词典
》上没有与之相应的英语词,只有“
格里历
”。公历里虽然没有二十四节的名称,可是二十四节在阳历里有固定的月、固定的日年与年之间最多相差一两天,而在农历和藏历里某一节在月头、月中、月尾都有可能,没有固定的日期,因此说二十四节是阴历的特征是不对的,它应该属于阴阳合历的农历和藏历中的阳历部分,因为它们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的,与太阳无关。
作者:
云影飞非
时间:
2014-9-23 14:11
我只知道农历是阴阳历
作者:
xiner725
时间:
2014-9-23 14:17
云影飞非 发表于 2014-9-23 14:11
我只知道农历是阴阳历
简而言之,公历就是太阳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为准的是阴历,例如:初一、十五。农历是春分、谷雨、芒种
作者:
linen
时间:
2014-9-23 14:28
太多了,没看完!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