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地标NO.82 肇嘉浜路/优雅转身
[打印本页]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4-8-2 12:02
标题:
地标NO.82 肇嘉浜路/优雅转身
肇嘉浜路 静候老上海以南
那片属于上海的优雅
懿园,位处肇嘉浜路站以北,小区在建国西路一处很安宁的弄堂里,这条弄堂里面坐落着五十七栋房子。这些房子诞生于1941年,是英式西班牙风格的连体别墅。柚木地板,明亮的落地钢窗,每间主屋都有着做工考究的取暖壁炉。房屋的顶层呈金字塔形,通透而充满诗意.。走入每栋楼内,还是会隐隐闻到只有年代久远才会遗留下来的低调奢华的气息。
我的朋友、摄影家何肇娅女士,就住在此地。而她的先生,更是自小就住在这条弄堂里。何肇娅说:“八十年来,这条弄堂见证着整个时代的变化,也许每栋楼内都有着其秘不可言的历史。然而,唯一不变的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女人们。无论经历过怎样的生活——悲剧、喜剧、贫穷、财富,她们照样保持着与居住的这条弄堂一惯的风格。高贵、矜持和特有的姿态。一直以来都有着被男人宠爱的自信和自傲。”
何肇娅注意到,许多80后年轻人,也会选择在这老房子里生活。她们中,也有外企高管,明明有条件到新式高层公寓生活,却依然选择此地。何肇娅总结说,这是因为老房子楼层高、住家少,比较安静,是“最好的住家环境”。当然,住在老房子里的人们,室内装修还是非常现代的。
臭水浜变身林荫道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两条深受污染的河流被改造得焕然一新,而且全国闻名。一条就是藉老舍先生剧本名扬四海的北京龙须沟;还有一条,就是阿拉上海的肇嘉浜。
在当年的语文课本里,一篇《臭水浜变成了林荫道》使得肇嘉浜路全国知名。课文中提到:“工人李大爷每天累死累活地干活,工钱却少得可怜,一家人连糊口都不够,哪里有钱租房子呢!他们只得借钱买了点稻草、芦苇和毛竹,在肇嘉浜的浜沿上搭了一间低矮的草棚。”在20世纪中叶,肇嘉浜与后来的肇嘉浜路前后对比的图画,还被制成了宣传画,广为传播。作者是画家瞿顺发、汪大刚。
不知这位李大爷是确有其人,还是作者根据原型重新塑造了这样一位人物。不管怎么说,当年住在肇嘉浜棚户区的人们,在附近的橡胶厂上班的有之,在码头上扛包的有之……如今,在肇嘉浜路站以西的徐家汇公园里,仍然伫立着当年大中华橡胶厂的烟囱。只是当年李大爷的后人们,早不知道动迁到哪里去了。
其实,填浜筑路,本是上海嘉靖筑城以来的老传统,在老城区,几乎八成以上的马路,其前身是一条条小河小浜乃至小浦。而作为城市主干道的肇嘉浜路,如今坐落着不少商务楼。比如地铁站边上的金钟大厦,以及车站西面的均瑶广场等。
放下的人生更自在
每每路过均瑶广场,我都是有些怅然的。我与王均瑶素昧平生。不过我有一个朋友与他颇有一些渊源。最近,我还听得这位朋友说起王均瑶当年工作时的勤奋劲头。天不假年,斯人已去。作为商人,王均瑶是成功的,而作为生命个体,其人生太过短暂。
肇嘉浜路站以南,如今是复旦大学医学院,当年叫上海医科大学。至今,上海医科大学校史馆仍然在这里。由于学院东面有中山医院和儿科医院,看病者太多,造成枫林路出奇的热闹,各种小餐馆、花店、水果店,铺排得满满当当。
此地的住家,许多都已经搬离了。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老楼里,如今大都是短期租客。我的一位同事如今也租住在枫林路,原因无它——生了重病,每天从杨浦区的家里往医院这里赶,实在吃不消,不如租住此处。
想想还是位于肇嘉浜路站西边的青松城大酒店,让人感到轻松。此地乃是上海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来此活动者,应该都是有活力的老人,让人感到生命的畅然与通达——终于放下了可以放下的,而拿起了个人想做的事儿,一切放轻松。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4-8-2 12:03
★均瑶国际广场
位于肇家浜路789号,前身是均瑶集团创始人王均瑶于2002年10月在上海收购的“金汇大厦”,后改名为“上海均瑶国际广场”,是上海首座以民营企业命名的甲级商务楼。
★徐汇区牙防所
位于肇嘉浜路685号,是上海老牌的牙防所。徐汇区牙病防治所成立于1960年,前身为徐汇区牙病联合防治所,由区第一牙科联合诊所(1952年建立)、区第二牙科联合诊所(1955年建立)、区第三牙科联合诊所(1957年建立)合并建立,所址设在衡山路598号原二牙科联合诊所旧址。1977年9月徐牙防迁入现址。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4-8-2 12:03
★肇嘉浜路
肇嘉浜原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通航河流,原河道从黄浦江上溯进入大东门,穿越上海县城,出老西门,斜向西南至斜桥,向西经过卢家湾、打浦桥、徐家汇,可以向西通往松江府城。195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开始治理肇嘉浜。全线填平,两侧的徐家汇路和斜徐路合并,成为上海市南部地区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原河边居民1704户迁入漕溪新村。
★复旦大学医学院
位于医学院路138号,建于1936年。原为颜福庆等医学界人士创办的由中国人自办自教、为中国人服务的国立上海医学院,解放后改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后改为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院内保存了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多层建筑,建筑立面横向采用三段处理。红柱和黄色琉璃瓦、檐下架上施传统彩画图案、屋脊之上吻兽和脊兽一应俱全,颇显中国清代官式建筑特色,屋顶之上的老虎窗则受上海地方建筑形式的影响,楼前巴洛克式的庭院绿化和喷水池则完全是西方园林风格。是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4-8-2 12:04
奇迹在上海:肇嘉浜还是臭河浜时,上海市特别政府就建在边上,直线距离勿超过100米。
上海冷空气:记得从前总是乘218路公交经过青松城大酒店,7号线肇嘉浜路站的通车给在附近商务楼上班的白领们提供了便捷。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4-8-2 12:04
肇嘉浜路站
位于徐汇区肇嘉浜路东安路,该站以著名的肇嘉浜路命名,为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及9号线的地下换乘站。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