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马陆葡萄就是给5%的有钱人吃的。 [打印本页]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4-6-27 19:18
标题: 马陆葡萄就是给5%的有钱人吃的。
  今年上海马陆葡萄节即将于7月5日开幕。在游客掏了30元门票进入葡萄公园之后,园内的马陆葡萄统一标价仍高达40元一斤,部分品种甚至50元一串。此消息一经发布,一些网友直呼“太贵、消费不起”。对此,马陆葡萄研究所副所长单涛表示:葡萄公园内的马陆葡萄走的就是高端路线,目标消费群为“5%的有钱人”。  这话听起来有一些刺耳,也折射出上海品牌农产品的悖论:果贱伤农,果贵伤心——伤了“吃货”市民的心。在打造品牌农产品,与满足市民正当需求之间,该如何平衡呢?
  目前葡萄园内的马陆葡萄,的确贵得有一些“辣手”。统一标价40元,有网友评论说“比进口提子都贵一倍”;甚至连做到合伙人级别的金领律师,也忍不住抱怨:“一串一斤多,进去没采几串,就是几张百元大钞,可那不过是葡萄。”不少网友有个朴素的想法:具有地域特色的水果本应亲民,不能将普通百姓拒之千里。
  其实,上海作为一座工业化程度很高的都市,市民对农产品“廉价”的旧观念应逐渐改变,同时还要注意到,马陆葡萄园还承担着农业休闲旅游功能,这也会被计入葡萄成本中。而上海马陆镇自1980年代引种葡萄以来,科技人员对马陆葡萄的育种、移栽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马陆葡萄本身的成色、粒重、糖分、穗形都有严格的标准,培育难度不低,特别是近年实施套技术、有机种植技术,葡萄种植成本也在飙升。
  一方面,就像经营者所称:马陆葡萄因为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导致“产量相比于一般普通葡萄低很多”,但也要看到,刻意降低产量,缩量保价,原本就是经营者的既定策略。这十来年,马陆镇实施“葡萄计划生育”,把原来亩产目标2500公斤降低到1500公斤。通过压缩产量,提高效益,逐渐走上高端的营销路线。
  选择怎么样的细分市场,制订怎么样的定价,那是葡萄经营者的自由。但走高端路线,甚至“高冷路线”,只让5%的市民吃得起,这并不是上海都市农业的唯一出路。相反,市场定位过于高端、狭窄,恐怕不利于马陆葡萄的可持续发展。
  而同样是上海品牌的农产品——“南汇8424”西瓜,其品牌效应也相当了得,但并没有像马陆葡萄这样走激进的高端路线,价格上还是比较亲民的,普通市民消费得起。
  还值得一说的是,这一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八项规定”、整顿四风雷厉风行。过去高端水果作为公务礼品迎来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此前大闸蟹、高档白酒都在去年的市场中折戟。今年马陆葡萄的高端路线,是否需要微调?
  农民创收致富,打造农产品品牌,是民生;市民吃得起本地当令优质水果,未尝不是民生。


作者: 深入浅出    时间: 2014-6-27 19:23
哈哈,都卖给谁去呢?查查看,我就不相信有那么多有钱人。
作者: yuan1398    时间: 2014-6-27 19:24
换一种说法,斩冲头
作者: 紫色的诱惑    时间: 2014-6-27 19:31
打造农产品品牌,是民生。维持好农产品品牌,是民众!
作者: 爱心狼    时间: 2014-6-27 19:48
单位拓展经费咯,能提供发票的市内景点不多的
作者: 枫满楼    时间: 2014-6-27 20:22
这个是葡萄公园里的  外面农民伯伯种的 10元一斤差不多了
作者: 路过    时间: 2014-6-27 21:15
太贵了~~
作者: cdf751005    时间: 2014-6-27 22:15
10元一斤差不多了,也很好吃,自娱自乐自拍,还不要门票
作者: 朴志诚    时间: 2014-6-27 22:38
这个么你懂得呀。谁会花钱自己去买了吃的呀?和香烟一样,买的人自己不吃的,吃的人不用买的。
作者: 都市嘉定    时间: 2014-6-27 22:42
这个是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
作者: 椒盐花生MM    时间: 2014-6-28 06:31
没有他们拉高市场价,其他人的葡萄能卖15一斤吗?便宜和贵是比较出来的。
作者: 妈妈的味道    时间: 2014-6-28 11:49
我只要一吃葡萄,舌头两侧就会发黑,然后就一直黑黑的,到最后整个舌头都是灰黑色的,看过中医,调理好了后,我不信邪,又吃了,结果又这样了,然后问医生为什么会这样,医生看着我表情很纠结的对我说往后你就不要吃葡萄了
作者: shanghaikkk    时间: 2014-6-28 13:15
别着急,到了9月,华亭一带的本地农家自种的玫瑰,巨峰,上市,自然成熟,巨峰也就5元左右一斤,玫瑰8,9块吧,肯定比现在的好吃。
作者: 紫色的诱惑    时间: 2014-6-28 13:55
shanghaikkk 发表于 2014-6-28 13:15
别着急,到了9月,华亭一带的本地农家自种的玫瑰,巨峰,上市,自然成熟,巨峰也就5元左右一斤,玫瑰8,9块 ...

没错,到9月份陆天葡萄我们果园就是这个价,我估计你来过。大棚本地葡萄也要在7月中旬出来,现在的都不是本地葡萄。研究所除外。
作者: 玩卡时代    时间: 2014-6-28 16:50
俺们GW员不怕没得吃,一句暗语,自然会有人送上门
作者: mediocrewind    时间: 2014-6-28 17:25
查一查都是哪些单位买的,马上10块钱一斤都卖不掉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4-6-28 18:25
  
  早熟的马陆葡萄6月底已经上市,但40元/斤的价格引来网友惊呼。  
   甜甜的马陆葡萄只愿卖给“消费者中5%的有钱人”?
  近日,“上海发布”在官方微博上称,“今年的马陆葡萄早熟品种已上市,价格在40元/斤,部分品种50元/串”。不少网友惊呼葡萄高价的同时,并不买账。
  马陆葡萄研究所副所长、上海马陆葡萄公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单涛回应,马陆葡萄一直走高端路线。
  马陆葡萄创始人、马陆葡萄研究所所长单传伦表示,众多因素助推马陆葡萄的高价格:如种植难度大、成本高、产量低;同时他们希望高端定价可以带动马陆当地种植农户的葡萄价格,提高其经济收入。
  对此,有网友追问马陆葡萄能否转让技术扩大种植,让更多消费者吃得起。
  早报记者昨日在嘉定马陆镇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的马陆葡萄节即将开幕,从7月5日持续到10月7日,仍在马陆葡萄主题公园内。
  网友:比进口提子贵1倍
  普通葡萄一斤不到10元,正宗马陆葡萄每斤标价40元,对于这样的高价格,许多网友并不买账。
  6月18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官方微博“上海发布”发消息称:“马陆葡萄早熟品种6月底上市,今年不仅提前10天上市,还有很多新品种供市民游客选择……价格都在40元/斤,部分品种50元/串。”
  该微博迅速引来热议,网友普遍反映太贵。
  有网友评论:“好贵!比进口提子都贵一倍!”“看看我们的收入吧,普通老百姓怎么消费得起!”
  大部分网友觉得工薪阶层无法消费如此高价的葡萄,认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当季水果应该走亲民路线,让大部分市民都能享用得起。“马陆葡萄不应该将普通百姓拒之千里。”有网友称。
  不过,也有个别人士认为,马陆葡萄主题公园内种植着全上海范围内最正宗的马陆葡萄,是前沿的科研技术所赋予的精品成果,高价格能凸显品牌效应。“正宗的马陆葡萄只有在公园内买得到,外面买不到。要吃到正宗的马陆葡萄,当然要花些代价。”
  葡萄园:10余种产品上市
  昨天,在上海马陆葡萄主题公园内,早报记者见到了一串串娇艳欲滴的葡萄,“喜乐”、“早茉莉”、“夏黑”等十余种早熟葡萄品种都已摆放在销售中心的展示台上,供游客品尝购买。
  “虽然没到盛夏,但是现在的马陆葡萄已经很甜了。”市民张女士品尝了几颗葡萄后表示,这里的马陆葡萄确实正宗,但价格也着实“辣手”。“上海夏季一般葡萄卖到10元一斤,盛产的时候还跌至10元以内。这里卖到40元一斤,工薪阶层有些吃不消。”
  今年葡萄主题公园内的马陆葡萄售价为每斤40元。销售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马陆葡萄的标准价并没有上浮,与去年持平,维持在40元一斤。“我记得,2009年起就卖到40元一斤,已经维持了5年,没有变化。”工作人员称。
  商家:有人一买就几百元
  马陆葡萄研究所副所长、上海马陆葡萄公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单涛昨日表示,马陆葡萄走的是高端路线,因此定价和一般葡萄相比确实偏贵。
  “我们园内种植的马陆葡萄着眼的是消费者中占比5%的有钱人。”单涛称。
  他透露,马陆葡萄主题公园于2005年起开始对外营业,并规定每位进园游客凭30元的门票可在公园内进行葡萄自采的活动,如需将自采葡萄带回家还需额外付费,凭门票可享优惠。
  “即使这样的高门槛,仍然挡不住高端消费者的热情。”单涛说,公园每年7、8月份时,每天都有1000余辆私家车进园来购买葡萄,车主的消费一般都在好几百元。“这样算来,一天售卖的葡萄量便能达10000斤。”
  单涛还称,公园的标价并非最贵的。去年,由嘉定新城(马陆镇)帮助马陆葡萄合作社在天猫商城注册的马陆葡萄官方专营店售卖的葡萄比实体店更贵。“天猫的专营店马陆葡萄的价格为50元/斤。”
  早报记者在一家名为“传伦水果旗舰店”的网上直营店里得到了印证。不管是单品种包装:比如夏黑、巨峰、醉金香,还是两品种混装:夏黑+早黑宝,夏黑+粉红亚都蜜等,每样商品的价格都在200元,商品净含量为2000克。
  创始人:定价高惠及农户
  葡萄为何这么贵?昨天下午,马陆葡萄创始人、马陆葡萄研究所所长单传伦表示,马陆葡萄不仅走的是高端路线,更是精品路线。马陆葡萄种植的难度大、成本高、产量低,成就了其一直居高不下的价格。
  单传伦说,主题公园内的葡萄是经过有机食品认证的,而这样的认证代价也很高。“比如为了维护生态环境,葡萄在生长过程中叶子掉落或者有病虫害,科研人员不能简单地洒用一些化学农药,而是要用成本高很多的矿物农药、生物农药。这些农药其实也只能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对除虫除害并非有实质性作用,因此马陆葡萄的产量相比于普通葡萄低很多。”
  业内专家曾计算过,马陆葡萄的亩产量仅为普通葡萄的一半。
  同时,单传伦补充说,马陆葡萄走高端路线也是为了树立“马陆葡萄”品牌,让更多马陆本地的种植农户受益。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4-6-28 18:26
  除了40元/斤的马陆葡萄,记者调查发现,上海本地产的高价水果并不少见:南汇水蜜桃有卖到20元/只,南汇8424西瓜则170元/4只(约6元/斤)。不少网友惊呼:就一水果,何必搞这么“高大上”?

  上海市农委相关人士表示,上海农业发展的导向是做精品,这也和本市土地成本太高有一定的关系。

  高价水果在申城并非有价无市,也受到部分市民青睐。

  昨天,市民安女士以亲身经历告诉早报记者,“价格不一样,品质也不一样。”

  6月初,安女士和朋友曾经到南汇田头寻找正宗的8424西瓜,也就是市面上170元/4只的那种。“这些西瓜每一个大小都差不多,而且切开来,里面没有筋,很甜、很爽口。”当场,安女士就下了个几百斤的单子,用来送人。

  这批瓜吃完后,安女士也在小区水果卖场以及超市买过不少瓜,但“要么甜得不均匀,大的大小的小,要么有筋,吃口不舒服。”她称,市场上的西瓜大多在1-2元/斤,最贵的,她买过5元/斤,但味道确实不如她和朋友在瓜田里买到的好。

  瓜农滕志伟介绍,他种的8424西瓜,是按照合作社的要求,严格选种、育苗,每根藤上结多少瓜都有讲究。西瓜收上来之后,公司只收其中大小一样、品相最好的瓜,剩下的太熟或不熟的瓜,则自己卖到市场上去,田头收购价是2.5元/斤。

  同样的,安女士也曾到马陆葡萄主题公园买过葡萄。“去年6月中旬,当时也是卖40元/斤,巨峰葡萄。不过说实话,不是特别甜,但6月上市的葡萄本来就都是早熟品种,它在早熟的葡萄里,已经算是甜的了。”

  针对高价水果,上海市农委相关人士称,上海农业发展的导向,是做精品。因为上海土地成本太高,不靠科技指导和标准化种植,根本没有优势。所以上海郊区很多农产品,东西虽然好,但量少,很多还在地里就已经被订掉。“马陆葡萄也是一个例子。它虽然很贵,但是产量也不高。不愁卖。”

  另一方面,该人士表示,看农产品的价值,还要看它有没有给农户带来切实利益。“这些价高的水果,往往是在一堆水果里挑出最好的,有示范效应。它的作用,一来是指导价格,二来更重要的是告诉种植者,这样的水果有市场。而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并没有损失。你吃不到最好的,就吃次一点的,价格也会便宜很多。”

  根据嘉定区的公开数字,20多年来,马陆葡萄平均每年带来2500万元利润,5亿元进入农民口袋。而南汇镇的统计,到2014年,8424西瓜以及水蜜桃,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4-6-28 18:27
“橘逾淮而北为枳”。上世纪70年代之前,巨峰葡萄是北方的专利。1981年,山东人单传伦将北方的葡萄栽培技术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创新出马陆葡萄。

  一名葡萄种植业内专家曾介绍,成色、粒重、糖分、穗形,是判断葡萄好坏最直接的标准。以巨峰为例,并不是粒越重就越好,它的标准是每粒13克,少于13克,栽培技术未过关,大于13克,氮肥超标,激素超标。

  该专家介绍,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对种植的要求极高。比如,种葡萄时,一亩地几串,一串几粒,一粒有多大,糖度多少,都有规范。举个简单的例子,马陆葡萄的标准化程度,计算到一张叶子对应一颗葡萄,其质量是最好的。产量多了,质量就达不到规范。所以一般的葡萄一亩产量1500公斤,马陆葡萄产量只有750公斤。

  谈起标准化种植,有一系列规定。葡萄套袋是国外盛行的种植办法:葡萄挂果后,套上纸袋,使果粒光亮,病虫少,还能够防止农药污染。

  马陆镇相关人士称,马陆葡萄全部套袋,不用激素催熟,控制使用化肥、成为全市第一批通过优质农产品认证的水果。同时,在葡萄采摘时,规定颜色外观好,糖度达标才可采摘销售。这样一来,只有80%的葡萄契合要求。  

  因此,在单传伦看来,马陆葡萄种植的难度大、成本高、产量低,成就了其一直居高不下的“辣手”价格。因为马陆葡萄的种植只能用一些有机肥,而这些有机肥的标准则代表着“肥料的含量较低,即有效性低”。

  同时,单传伦解释,马陆葡萄走高端路线也是为了树立品牌,让更多马陆本地的种植农户受益。“我们公园内的马陆葡萄卖40元一斤,普通马陆农户的葡萄就可以卖15元至20元一斤。他们虽然卖得比我便宜,但是他们的经济效益也能高起来。若我的马陆葡萄只卖5元一斤,那么农户可能只能卖到3元一斤。”

  他还指出,马陆葡萄的定价也和上市时间密切相关,对于农产品来说,上市越早,意味着有更多的价格主动权以及利润空间。

  部分马陆葡萄在6月上旬即可成熟上市,比普通葡萄整整提早了一个月。这也就意味着更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 youth123    时间: 2014-6-28 18:45
40块钱一斤的葡萄,只能说宰冲头,等到8、9月份葡萄大规模上市的时候,别的像华亭那边的葡萄也很好吃的。
葡萄怎么说也是一种农产品,而且还不是特稀少珍贵、种植难度特别大的那种,走高端路线,丧失市场占用率是肯定的,到时候不行了么,说不定要搞摊派了。
作者: 小叶子5959    时间: 2014-6-28 18:59
youth123 发表于 2014-6-28 18:45
40块钱一斤的葡萄,只能说宰冲头,等到8、9月份葡萄大规模上市的时候,别的像华亭那边的葡萄也很好吃的。
...

中央的稽查团还没有进入上海,到时就查这条线,大小贪官一网打尽。
作者: mj59158309    时间: 2014-6-28 19:53
qnmlgb,现在这叫马陆葡萄啊?小时候家里就是种葡萄的,根本不是这个味道。这帮狗日的在马陆地面叫一帮硬盘过来承包一块地,种出来的就是马陆葡萄啊?我去你骂了隔壁,西了滚?还5%的有钱人?八字,坑子
作者: 观沧海168    时间: 2014-6-30 09:07
yuan1398 发表于 2014-6-27 19:24
换一种说法,斩冲头

同意同感,不去可以吗
作者: 小白兔兽性大发    时间: 2014-6-30 09:57
傻逼 我是不要吃的

何况这么贵 没意思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4-6-30 10:01
妈妈的味道 发表于 2014-6-28 11:49
我只要一吃葡萄,舌头两侧就会发黑,然后就一直黑黑的,到最后整个舌头都是灰黑色的,看过中医,调理好了后 ...

这是不是跟有些人吃菠菜会剌舌头一样的原理?
作者: carrie2014    时间: 2014-6-30 10:39
太贵了就不买啊,葡萄又不是必需品
作者: superhaohao    时间: 2014-6-30 10:51
我就是那95%!
作者: 紫色的诱惑    时间: 2014-6-30 12:20
也是哦,我们华亭本地人种的葡萄就是给95%的人吃的,欢迎大家这个夏天来华亭毛桥采葡萄,还有毛桥黄桃在嘉定应该很有名吧!我们果园也有,来园就有免费吃!
作者: rr66    时间: 2014-6-30 12:29
大家团结摒一摒,今年不吃,看他咋地。
作者: 薄荷水晶    时间: 2014-6-30 12:34
撒都吃不起了,哎,那个什么稽查团来上海查一下吧,好给我们普通老百姓一口饭吃吃啊
作者: michael52    时间: 2014-6-30 12:48
不犯贱,不去不就完了。
作者: asdf1980    时间: 2014-6-30 13:26
紫色的诱惑 发表于 2014-6-30 12:20
也是哦,我们华亭本地人种的葡萄就是给95%的人吃的,欢迎大家这个夏天来华亭毛桥采葡萄,还有毛桥黄桃在 ...

唐行人,帮顶,还是我们北片的人朴实
作者: 妈妈的味道    时间: 2014-6-30 21:25
siyanzhaohua 发表于 2014-6-30 10:01
这是不是跟有些人吃菠菜会剌舌头一样的原理?

这个为啥原因么我问医生,医生也不肯说,我只能安慰自己我对葡萄过敏!
作者: 小白一笑    时间: 2014-7-4 11:56
神州行,我看行!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4-7-6 17:48
  马陆葡萄曾经每斤卖几毛钱
  葡萄,已经成为嘉定区马陆镇的一张名片。1981年诞生的马陆葡萄曾经令整个镇疯狂过,也失望过。

  马陆葡萄始种于1981年。当时,嘉定区马陆镇准备筹建一个100亩地的园艺场,主要用于果树种植。当时,当地居民多为种植粮食的农民,对果树种植一窍不通,于是,镇政府特地将已在南汇地区指导果树种植的山东人单传伦请到嘉定马陆,研究如何将北方的栽培技术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结合。经过多种水果的实际种植论证,最终确定葡萄为马陆园艺场的主要种植品种,并创新出马陆葡萄。

  嘉定区马陆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赵海良表示,上世纪80年代,葡萄种植风靡整个马陆镇,几乎每家每户农民都种葡萄,以致在鼎盛时期,当地葡萄种植面积高达6000亩地,马陆葡萄的名声就此形成。

  他分析,那个年代注重的是产量效益,科研的主攻方向为如何在一亩地上产出尽可能多的果实,因此,一度每亩地可产5000斤葡萄,每斤能卖到1到1.5元。“农民会比较作物的产值,种粮食亩产值只有几百元收入,可是种葡萄亩产值能达到四五千元。”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产值颇为诱人,所以大家一窝蜂都弃粮食种葡萄。

  然而,产量效益最终导致市场饱和,很快,马陆葡萄的价格一路下跌。“价格曾跌到过几毛钱一斤。整个马陆镇的葡萄种植面积也迅速缩小为2000亩地。”赵海良称。

  他回忆,不仅价格低迷导致产值变小,注重量产本身也忽略了葡萄的种植质量,“酸葡萄逐渐失去市场。”

  为了振兴马陆葡萄的市场,1992年,马陆镇创立了以单传伦为首的上海马陆葡萄研究所,做技术攻关。而马陆葡萄的种植也就此从注重产量效益转变为质量效益为上,并延续至今。

  马陆也因葡萄声名远播。2003年“马陆”牌商标正式注册,从2006年开始马陆葡萄连续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和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2013年获得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的称号。2014年3月,马陆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注册成功,同时制定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这标志着马陆葡萄这一著名品牌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作者: tcxxx1051    时间: 2014-7-6 18:03
太仓本地西瓜5角一斤
作者: woxikong    时间: 2014-7-6 20:40
西瓜便宜了,八毛钱一斤,包熟包甜
作者: 海de地平线    时间: 2014-7-7 22:42
瞎说,我们那里随便采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