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上海老阿姨击败奸诈小贩的经验谈一起来听听吧! [打印本页]
作者: 霞飞路87小飞 时间: 2014-5-15 17:24
标题: 上海老阿姨击败奸诈小贩的经验谈一起来听听吧!
前几天的一个早上,难得早起就去了广茂苑家附近的菜场兜兜。经过一个摊贩时,听见有嚷嚷声,一位老阿姨正和鱼贩讲道理。起因是摊主短斤缺两,多收了几块钱。老阿姨发现不对,便不依不饶地理论起来。鱼贩还想狡辩,可挡不住老阿姨义正词严:“侬开价,我没还价,侬就勿可以少斤两,格是规矩,懂伐?”说着一口上海话家普通话的老阿姨振振有词,小贩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能奄着头乖乖的把多收的钱给掏出来了。
广茂苑老阿姨讲的买菜“规矩”
“顾客不还价,小贩就不能克扣斤两”,这确有道理。买卖本可讨价还价,但顾客过于精明,小贩只好秤上做手脚,虽然不妥,但也算应付办法。现在由着小贩开价,顾客全盘接受,赢利已有保障,再有克扣,实在过分,不能接受了。
有意思的是,当时没有任何主持公道之人,如广茂苑菜市场的管理员;也没有请出公平秤。在一个几近经济学意义上的“完全市场情境”中,上海阿姨凭着“天经地义”击败了奸猾的小贩,让人看得解气又佩服。
上海的城市传统“讲规矩”
佩服的不是这名广茂苑老阿姨,而是这个城市“讲规矩”的传统。上海人有许多规矩,但不是立法机构或行政部门设置的,而是市民日常自发形成的。对这种类似“自然法则”的规矩,交易或交往双方相当默契,多半都能接受,成为一个有商业头脑的城市最可贵的文化传统。在生意场上,上海人素有“精明”之名,但大家也公认,计较归计较,上海人通常不会“拆烂污”,因为大家都知道“生意勿是格能做额”。
其实,上海人日常生活中还有不少规矩,都是无师自通却能行之如仪的。比如,上海人过去坐公交车以及现在乘地铁,站头未到,要下车的乘客自动就会往车门边挪动,一路打招呼,“前面下车伐?”“对不起”。车停下,门打开,不用挤,不用慌,抬腿下得车去。道理很简单,道路拥堵,行车时间长,每个人自觉调整位置,一上一下之间既为自己,也为大家节省时间,何乐而不为?
随着上海的发展越来越快,更多的外来人口涌入这座大城市,在这里工作、学习、安家,而这个城市的“规则”依然有效的存在着,这就说明这些外来人员也潜移默化的在接受中。
责任编辑:shqian00211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