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1398 1398你也有今天! [打印本页]

作者: tcxxx1051    时间: 2014-4-26 10:47
标题: 1398 1398你也有今天!
1398 1398你也有今天!太仓被你骂了大半年,现在怎么不骂了?你骂太仓人杀邻居、当带路党,但是:

还有比杀亲外孙更猪狗不如的畜牲吗?
还有比把大明太子出卖给狗鞑子更罄竹难书的卖国贼吗?
作者: yuan1398    时间: 2014-4-26 11:20

作者: yuan1398    时间: 2014-4-26 11:21

作者: tcxxx1051    时间: 2014-5-1 05:06
本帖最后由 tcxxx1051 于 2014-5-1 05:34 编辑

太仓古代为滨海村落,人烟稀少,户不满百。春秋时属吴地,秦属会稽郡,汉为吴郡娄县惠安乡。三国吴于此建仓屯粮,渐次发展。元代于刘家港开创漕粮海运后,遂日益繁盛,成为万家之邑。元末筑太仓城。吴元年建太仓卫,明初置镇海卫,屯兵驻防。

明弘治十年(1497),割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建太仓州。
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江苏直隶州,并析地置镇洋县。

民国元年(1912),太仓州和镇洋县合并,定名太仓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后隶属江苏省苏州地区专员公署。1983年3月,改隶苏州市。

1993年3月28日,撤县建太仓市。

太仓自古400多年都是州城,县城只做了短短的81年。嘉定正好相反州城只做了短短75年,其余几百年都是县城。现在太仓是城市,将来会越来越强大!嘉定就等着消失吧!

清代,太仓是江苏省下属的一个直隶州,下辖4县:镇洋、嘉定、宝山、崇明,辖境除今太仓市,以及今上海市的嘉定、宝山2区和崇明县以外,还包括今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杨浦、虹口、闸北、普陀4个区的大部分。
作者: yuan1398    时间: 2014-5-2 05:51
tcxxx1051 发表于 2014-5-1 05:06
太仓古代为滨海村落,人烟稀少,户不满百。春秋时属吴地,秦属会稽郡,汉为吴郡娄县惠安乡。三国吴于此建仓 ...

为什么嘉定人称太仓人为西头阿卵

什么是阿卵,阿卵是一种藐称,就是贫穷,老土,不讲道理的意思,相当于现在上海人看待某些低素质的白完
     元末明处,大量北方难民逃到太仓,为什么逃到太仓,因为太仓有长江滩土,长江滩土比较贫瘠,有的是半年泡在水里,半年露出水面,一般没人种这种地。难民就留下来耕种。
这些难民比较凶,蛮不讲理
================================
太仓以前经常发生灾荒,经常饿死人,一旦太仓发生灾荒,大量饥民就涌入嘉定讨饭,所以嘉定人称太仓人为西头阿卵

——弘治七年七月   大水冒城廓,行船入市,俺没田地
——弘治十六年  遭旱灾
——嘉靖四十年  大水灾,饥民尸横片野
——崇祯十六年   地震 ,穿山崩
——崇祯十七年   沙溪贫民顾慎卿、吕茂成、陈瑶甫组成乌龙会,抢夺地主财产
——民国元年  太仓大水灾,饥民去嘉定宝山讨饭
——民国8年,全县水灾
——民国20年   7月下旬,田与河水平,全县重灾农田1.5万亩
——民国21年  连年灾荒,沿江农民开展吃大户运动,遭县当局镇压

++++++++++++++++++++++++++++++++++++++++++++++++++++++++++++++++++++++++++
为什么是西头,因为太仓嘉定以老浏河为分界线,老浏河弯弯曲曲,朱桥北面一段南北走向,太仓城成了老浏河的西面,
所以称太仓人为西头阿卵

还有,面对异族入侵,太仓人柔软无能,束手无策,任人宰割,但对邻居嘉定却背后捅刀,趁火打劫,为嘉定人所不耻,

作者: tcxxx1051    时间: 2014-5-2 06:12
yuan1398 发表于 2014-5-2 05:51
为什么嘉定人称太仓人为西头阿卵

什么是阿卵,阿卵是一种藐称,就是贫穷,老土,不讲道理的意思,相当于 ...

虎毒不食子啊!
1398你个猪狗不如的畜牲,连亲外孙也杀!
畜牲!禽兽!
作者: tcxxx1051    时间: 2014-5-2 06:14
yuan1398 发表于 2014-5-2 05:51
为什么嘉定人称太仓人为西头阿卵

什么是阿卵,阿卵是一种藐称,就是贫穷,老土,不讲道理的意思,相当于 ...

1398送你付对联:
杀亲外孙降狗鞑子猪狗不如
献大明太子亡我大明罄竹难书
横批  我草泥马
作者: tcxxx1051    时间: 2014-5-2 06:16
太仓人带领白完人、狗鞑子草了yuan1398祖宗明、清两代600年!
倍儿爽!倍儿爽!
yuan1398对太仓恨之入骨,只好像阿Q一样各种丫丫找点安慰!
倍儿爽!倍儿爽!
作者: tcxxx1051    时间: 2014-5-2 06:21
本帖最后由 tcxxx1051 于 2014-5-2 06:24 编辑

大明王朝的生死存亡掌握在3个太仓男人的手里

朱元璋为什么第一个建立太仓卫?为什么只有太仓卫兼管民事?为什么只有太仓卫建太仓州?
朱元璋何等聪明,或许他早就知道,太仓是藏龙卧虎之地,未来大明的命运要由太仓人决定?
事实证明朱元璋是正确的,大明王朝的生死存亡掌握在3个太仓男人的手里!
第一个太仓男人大明宰相王锡爵:
我们知道“明之亡实亡于万历也”,而王锡爵是万历朝最后一位真宰相,随着王锡爵的离去,标志着局势的进一步失控,从此以后,天下将不可收拾。
第二个太仓男人辽东经略王在晋:
王在晋在1622年到了辽东担任辽东经略,他一到辽东就采取了防守的策略,加固山海关,减少各项用度,团结附近蒙古部落,首先把山海关变成天堑。王在晋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和措施,是因为他在上任辽东经略之前,负责过整个辽东的军需供应,官职是“总理户、兵、工三部侍郎”。在任期间,他发现辽东吞噬了朝廷大量的财政收入,好比一个无底洞,所以他立志,一旦当上辽东经略,一定要削减辽东的开支。此外,王在晋在军事上也是个内行,并且非常懂得军事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他在兵员和费用的使用上比孙承宗高明很多。王在晋则是在当时唯一一个真正能挽救大明王朝的人。
第三个太仓男人庶吉士张溥:
一介书生 张溥,成长于晚明风雨飘摇的时代。他满怀一腔热血,继东林而起,联合正义之士,组织和主持文人团体复社,欲只手撑起明朝摇摇欲坠的天下。
张溥在政治上以天下为己任,有兼包并蓄的组织才能,成为“在野政党之魁杰”。
周延儒再为宰相,实际上完全是张溥为其奔走效力、利用复社倒薛(国观)的结果,也是延儒与张溥等人互相利用的结果。因此,延儒被召复起,“溥等以数事要之。延儒慨然曰:‘吾当锐意行之,以谢诸公。’既入朝,悉反体仁辈弊政”,多用复社之人,朝政一新。“此皆溥之力也”,是张溥在“遥执朝政”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的产物。
张溥一死,全国性的复社顿时失去了领袖。周延儒的身边就被吴昌时辈包围了,他们开始为所欲为,最后不但自己丢了性命,也促使了明朝的加速灭亡。
作者: tcxxx1051    时间: 2014-5-2 06:24
本帖最后由 tcxxx1051 于 2014-5-2 06:28 编辑

草泥马!每当国家有难,冲在最前面的总是太仓男人!

辽东有难!!!!   

嘉靖二十九年,鞑靼部首领俺答进犯古北口,太仓人蓟辽总督王忬以御史巡按顺天疾驰御之,巡按顺天,主持通州防务,力退俺答。   天启二年 ,熊廷弼、王化贞丢失广宁(今辽宁北镇)后,朝廷大震,诛除熊廷弼、王化贞。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十八日太仓人辽东经略王在晋代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帝特赐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

沿海有难!!!!

嘉靖三十一年,浙江倭寇告急,太仓人蓟辽总督王忬出任提督军务,巡抚浙江及福、兴、漳、泉四府,任用俞大猷、汤克宽等,屡破倭寇。
  
国家有难!!!!

一介书生太仓人崇祯进士、庶吉士张溥,成长于晚明风雨飘摇的时代。他满怀一腔热血,继东林而起,联合正义之士,组织和主持文人团体复社,欲只手撑起明朝摇摇欲坠的天下。
作者: tcxxx1051    时间: 2014-5-2 06:32
太仓男人王锡爵、张溥、王世贞是朝、野、文化的全国领袖

太仓人 大明宰相王锡爵,当宰相能以大局为重,勤政廉洁,敢于建言,勇于直谏。当年以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到朝即提出“禁谄谀、抑奔竞、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6项建议。这些都是与关朝政的大事,都堪称是当务之急的大事,因此全为皇帝所采纳,并受到褒扬。王锡爵的离去,标志着局势的进一步失控。从此以后,天下将不可收拾。
  
太仓人 崇祯进士、庶吉士张溥,在政治上以天下为己任,有兼包并蓄的组织才能,成为“在野政党之魁杰”。张溥一死,全国性的复社顿时失去了领袖。[/url]也促使了明朝的加速灭亡。

太仓人 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后七子”领袖。大同总督王忬之子,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初任刑部主事,迁员外郎、郎中,为官正直,不附权贵。严嵩对此十分嫉恨。隆庆二年起补河南按察司副使,万历二年以督察院右佥都御史督抚郧阳,万历四年擢南京大理寺卿。张居正执政时,王世贞数次上书言兵事。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以疾辞归。赠太子少保。《明史》有传。
作者: tcxxx1051    时间: 2014-5-2 06:37
从《金瓶梅》到《红楼梦》,我们看到了太仓的风流传承

几次"经过"太仓这座小城,却从没感觉太仓之小,而领受其文化之大,这从每一人身上散发出的文化气息与其他城市人明显不同,那就是对读书的热爱。

即是一个出租司机,都曾对我随口说出从不看刘心武在电视上讲的"秦学",美其名曰那是娱乐。非学界中人都有如此高见,这不得不让俺对太仓人肃然起敬!

太仓风流传承至今,离不开太仓为中国贡献的300多名进士,也离不开绝代琴王徐青山与大学者陆世仪等等"甄士隐"一样的隐士;也许,更进一步地说,正是无数的太仓隐士才培养出了些许翘楚人物,譬如吴梅村的大名自然比其父亲吴琨有天壤之别,王世贞之父王忬虽贵为兵部尚书,但不是研究者则很少人知道。

毛泽东曾风趣地说过: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其实,此类话早已有之,即是清代红学家太平闲人张新之说的:"《红楼梦》借经于《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是王世贞笔名一说,几乎成学界公论;衍生小说《金瓶梅传奇》则是另一家之言,当然,这是少数派。所以,有志于小说者,自然也可以写个王世贞版本的《金瓶梅传奇》。

曹雪芹是笔名,目前逐渐引起学界重视,吴梅村初创《石头记》一说也如星火燎原之势在迅猛传播,小子不才,也创作了成书过程的电视剧本《红楼梦传奇》,主要演绎吴梅村生平,特别是"秦淮八艳"故事。

胡适曾言:"大胆假设,小心考证"。也因此开创了新红学,即是目前走向衰落的主流红学——曹学。

胡适红学,已近百年,其大胆假设《红楼梦》作者是曹寅家雪芹一说("实名制"),自然是一家之言,也有其方法存在的理由。

那么,我们今天假设王世贞创作了《金瓶梅》与吴梅村创作了《红楼梦》,也是可以进行文献与文本考证研究的。

当我们把这两个假设放在一起,自然发现一个最大的交集,那就是二位大师都是太仓人!

王世贞创作《金瓶梅》笔刺严世蕃(西门庆),吴梅村创作《石头记》笔淫庄妃(贾母与凤姐),二人皆"负两司马之才。",都是用春秋笔法写历史,如果说王世贞创作《金瓶梅》是写明朝内讧的话,吴梅村创作《石头记》则是写明亡清兴之痛与南明内讧之骂!

二人都是太仓人,文化传承正是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所以,《红楼梦》是《金瓶梅》的净化版,可谓是水到渠成春暖花开,再自然不过的了!

黛玉的《葬花吟》,带有鲜明的吴梅村的"娄东体"特色。我们遍查1644到1764年间,只有一人能写《葬花吟》,这就是吴梅村——李杜后中国最伟大诗人,可谓"后无来者"!

观看洪昇与高鹗等人的诗歌,完全不是《葬花吟》的风骨,可见不是原创作者。 曹家雪芹,更是无此文化底蕴。

从诗歌传承而言,吴梅村"宗唐",钱谦益"宗宋",吴梅村宗的是诗人,而非唐朝帝王,所以我们看到红楼里很少对大唐帝王的赞誉,然而对大唐精英文人,却是如数家珍。

其实这也是明代显流诗潮的传承,后七子和前七子一样传承"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宗唐抑宋,王世贞自然是翘楚人物。

王世贞为父申冤,积极求进,吴梅村给人的印象是软弱,但早年也是敢于弹劾首辅大臣,以致"直声动朝右"。

王世贞晚年"隐居"太仓"弇州园",独领文坛二十年,意气笼盖海内;吴梅村中年即投资人生最大项目,爱上"梅村"之园,但内心深处却是:"胸中有耿耿热血",一直被认为是黄道周与钱谦益之后的文坛领袖。

王世贞晚年好读白居易,有《将军行》等复古之作;吴梅村的《琵琶行》与《圆圆曲》等,更是白居易叙事诗的升华。

王世贞酷爱戏曲,有《鸣凤记》;吴梅村更是有《秣陵春》等三个剧本。可见二人一手写雅人之诗歌,一手写"引车卖浆者"看的的通俗作品。

王世贞之时,昆曲还在萌芽,吴梅村之时,昆曲已经飞进万家,如果说《金瓶梅》是北杂剧特色,《红楼梦》则是昆曲风味,"南北西厢"的不同剧种风味正是这两部小说的区别样板。

以上比较,只是抛砖引玉,请更有学问者进行深入研究,下面则从《金瓶梅》到《红楼梦》做些探讨。
作者: yuan1398    时间: 2014-5-2 07:17
tcxxx1051 发表于 2014-5-2 06:12
虎毒不食子啊!
1398你个猪狗不如的畜牲,连亲外孙也杀!
畜牲!禽兽!

西头阿卵疯了,开始狗叫了,要的就是听你狗叫,发疯
作者: yuan1398    时间: 2014-5-2 07:17
tcxxx1051 发表于 2014-5-2 06:24
草泥马!每当国家有难,冲在最前面的总是太仓男人!

辽东有难!!!!   

被几百个白完操了5个月,太仓男人有屁用
作者: yuan1398    时间: 2014-5-2 07:19



太仓男人要么做汉奸,要么窝里凶,对外柔软无能,毫无乱用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