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转载:《漫行肯尼亚,一个月的义工旅行杂记》 [打印本页]

作者: panda_jing    时间: 2014-2-26 15:19
标题: 转载:《漫行肯尼亚,一个月的义工旅行杂记》
本帖最后由 飞越巅峰 于 2015-5-1 12:03 编辑 <br /><br />

作者:李小铁柱


这边的小孩子非常有意思,他们对亚洲面孔有着超常的热情。走在路边遇到的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跑过来挥着小手对我喊“豪啊油!豪啊油!”走在社区里有孩子在楼上透过高高的护栏对我喊“豪啊油!豪啊油!”在超市里买东西,也会有小孩子牵着妈妈的手来到我面前怯怯地说“豪啊油?”Song跟我说,幸好你是中国人,如果你是美国人,他们会追着你喊“法克鱿”,他们知道中国对肯尼亚好,美国只会四处抢东西。我心里呵呵,中国那可是花了好几十个亿呢。

乍一眼看去我还以为是垃圾堆,堆满了瓶瓶罐罐废旧杂物,走近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个二手摊铺,贫民窟居民的日常所需可以来这里淘到。有缺了腿的洋娃娃,掉了音箱盖的收音机,锈迹斑斑的铁锹锤子等等。看他们为一件破旧小物奋力讨价还价,我站在那里心里真不是滋味,那种想帮忙却无力的憋屈。

也是一片商业区,买卖二手衣物。

希望有一天这个upgrading programe能够奏效。
他们蜂拥向镜头,不约而同摆出这个手势,他们的热情他们的积极感染力之强让我很难相信这些孩子来自吃不饱睡不暖的家庭,对比之下,他们似乎比中国贫困家庭的孩子更快乐。他们没有接受最好的教育,可是不代表他们不能拥有最好的人生,希望这个胜利的手势可以伴随他们克服一生中所有的坎坷。

我怀里的小可爱因为太小了挤不到前面急哭了鼻子,我把他抱起来,在摄影师喊123的时候,他也弱弱举起了小手,可是还嘟着嘴不高兴呢。后面蓝衣服露了半张脸的男人就是保镖Song。

有个母亲收养了她妹妹的孩子,她的妹妹和妹夫死于艾滋。

有个母亲生了一场大病,紧接着家里又遭了贼,本来就不值钱的家底又搬了个空,病好以后左手瘫痪,没法做工只能靠卖一些床单窗帘来维持生计。

有个母亲已经携带艾滋二十年,她的丈夫死于艾滋,丈夫下葬的时候她正在医院生第二个孩子,两个孩子也是HIV携带者。

那天我们听了太多这样的故事。我们对每一个母亲说:“我们由衷敬佩您为您孩子做的一切。希望您的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这些话不是客套,而是肺腑。那一天下来,我们所有人的表情都是这样的。

【生活】=============================除了义工任务和观光旅行外,志愿者们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在肯尼亚的生活了。在此详细介绍,给后来的志愿者做个参考。1.住宿2.交通3.饮食4.购物
我们住的房子有一个客厅、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一个浴室和三个卧室,10个床位。基础设施简单却很完整,有一种home的感觉。Regina和John每天会来打扫,但是不会动用你的私人物品,值得信任,很放心。
有的时候Regina会邀请你去她家里吃饭,不要以为受到邀请就会有一顿丰盛的伙食,她家里吃的也是这些东西,我们觉得简单难吃没诚意,但这就是肯尼亚人的日常生活,千里迢迢,不就是想体验这些么?
中餐需要自己解决,工作日可以在工作地点附近找饭馆,周末可以进城开荤,也可以自己在家里开伙。但我们常用的很多食材调料在肯尼亚都难以找到,厨艺的发挥受到的很大的限制,在超市里发现中国出口的酱油时我高兴地抱着瓶子跳了半天,待我从蒙巴萨旅行回来时,一瓶酱油已经被家里的小伙伴们吃得只剩瓶底儿了。家里没有炒锅,这一个月我们都练就了一身用盆炒菜的高超技能,反正技多不压身。非洲人做的饭菜我们吃不惯,我们做的饭非洲人也看不惯。某次一个小伙伴在做蛋炒饭时,Regina尖叫着冲进客厅,拉住我:“啊啊啊!你快来看看,她把饭倒进鸡蛋里了!快点阻止她!”
来非洲之前,我以为可以趁机减减肥,但来了之后才知道自己图样图森破。肯尼亚的食物以淀粉和脂肪为主,份量大且便宜,工作日一顿午餐10rmb左右吃得饱饱的。
来肯尼亚之前,我几乎没有为旅行做任何准备,后来事实证明我的确无需做什么准备。肯尼亚的旅游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规模,内罗毕市区随处可以见到张贴广告的旅行社,懒得上街直接让John帮着安排就好了,我们需要准备的只有一只饱满的荷包和一张磨不烂的嘴皮子。 肯尼亚比较热门的旅行地大概如下: 1.数不清的国家公园(其中就有最著名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2.大大小小的湖泊,如纳库鲁Nakuru(火烈鸟观赏胜地)那瓦纱Naivasha(water safari,看各种水鸟)3.蒙巴萨Mombasa(穆斯林小城,被肯尼亚人自封为蜜月天堂)4.马林迪Malindi(在这里发现了郑和下西洋时留下的陶瓷、丝绸)5.拉穆岛Lamu(保持古老风貌的海岛,隶属蒙巴萨,曾经的奴隶交易中心)6.地狱之门Hell's Gate(地质公园,《狮子王》中老狒狒举起小森巴的取景地)7.赤道8.乞力马扎罗9.东非大裂谷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景点,无论想去哪儿都可以直接跟你的tour operator提出要求,他们会给你安排。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法把所有的地方都逛完,只能择取、割爱。我去了蒙巴萨、马赛马拉、东非大裂谷、纳库鲁、那瓦纱。有很多手机图,不太清晰,只希望这些亲历的照片给后来的志愿者出行时作为参考。
  一、蒙巴萨
==============================================================
最后随便说说在肯尼亚其他方面的所见所闻,作为肯尼亚印象的一部分:
1.肯尼亚跟很多欧洲国家一样,很多店铺在周日不营业,大街上人也很少。我跟当地人说在中国周日是街上人最多、商场最拥挤的时候,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2.肯尼亚人信仰信仰上帝,几乎每个周日都要去教堂。我曾好奇地问过他们心中信奉的上帝是黑人还是白人,得到的回答是,他们信仰的是一种精神,并不一定要有人的形态。
3.肯尼亚的婚姻值得很开放,男人可以娶很多妻子,女人也可以嫁很多丈夫。我问过的肯尼亚人都表示,娶一两个就够了,多了太麻烦。John说希望他的第二个妻子是中国人,我一听就笑了,这得多大的爱情力量才能让一个中国姑娘跑来非洲做老二呢。可是当我问到“如果你的妻子嫁了第二个丈夫,你会怎么样?”得到的答案都是统一的“我会疯掉!”
4.肯尼亚男人对外国女人充满了好奇。在短短一个月里,我被当地人要电话号码N次,被表白N次,被求婚两次。同去的志愿者们也有很多同样的遭遇。
5.肯尼亚人的时间观念很差,你约一个人上午9点见面,可能要一直等到中午你才会见到他。我临走那天晚上7点多的飞机,从Lucky Summer到飞机场开车40+分钟,要保证提前2个小时到机场办出境手续和登机牌,最晚下午4点半就得出发。Regina的老公主动提出送我去机场,我提前两天就把我的时间安排告诉了他,他也一口答应。当天下午3点多我给他发短信,他告诉我他在家已经准备好了,4点再次发短信,他告诉我他的手机没电了要充电,我等到快5点终于等不住了冲上楼找他,发现他正在跟Regina和John喝咖啡聊天,看到我来了,不紧不慢地说:“来,坐下来喝杯咖啡。”我快发飙了,跟他说现在出发到机场也快6点了,我还要排队办托运填出境单领登机牌过安检,机舱门在起飞前20分钟就关了,给我办手续的时间不到40分钟,我还哪有时间喝咖啡!现在走行不行!在我blablah喊完一通话后,他用很奇怪还略带愤怒的眼神看着我,说:“Don't push me so hard!”最后我到机场办所有手续都是在狂奔。
9.肯尼亚比较宽阔平整的公路基本都是中国修的,在肯尼亚生活的中国人也多住在富人区,因此在肯尼亚人眼里,中国人就是钱的象征,跟中国人做交易的时候,总是会想办法贪点小便宜。
10.跟我同去纳库鲁的一对捷克夫妇说,他们觉得自从英国殖民者撤走以后,肯尼亚几乎就没发展过。亲眼看到了肯尼亚的城市维护、交通建设、人民生活之后,我深以为然。不过不容忽视的是,虽然智能手机在那里还不太普遍,但手机通讯网络稳定且便宜,华为和联想很有市场。
=============================================================
承诺写给组织的攻略终于写完了,再次回顾那段经历依然感慨万分。在肯尼亚的一个月,每天跟非洲人一起生活、工作、出行,文化冲突引发了各种嫌隙,去过那里的志愿者都觉得当地人不守时、爱算计,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问题,但奇妙的是,从那里回来的人无一不想念那个地方。飞机从内罗毕起飞时,我看着下面渐渐缩小渐渐消失的灯光心中无限唏嘘,十几个小时后我就会回到那片熟悉的大陆,所有人都会跟我说汉语,没有人会觉得我的黄皮肤很奇怪,但是,也不会再有人走过来热情地跟我握手说"Jambo",不会再有人张开双臂对我说“Feel free in Kenya!”不会再有小孩子追在身后挥动着小手喊“How are you?”那些属于非洲的一切在身后渐行渐远,却会在记忆里越描越深。走得再远依旧要回归自己的生活,出发之前一股脑抛下的压力在回国之后又要一件件捡起重新背在身上,然而在那些自以为忍不住要偷偷哭泣的夜里,我会想起贫民窟里那段激情的rap,那些破衣烂衫下迸发的力量与希望,那些尘土蒙不住的清澈的眼神和笑脸一个个扬起用嫩嫩的童声告诉我“Hakuna Matata”。



[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