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昆山城区的寺观教堂 [打印本页]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9-30 22:00
标题: 昆山城区的寺观教堂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10-2 15:05 编辑
小横塘天主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教堂。建于民国3年,命名为“圣母圣心堂”。面积为1300平方米。可容纳千余人。属陆家浜分堂。1924年设立本堂区,与陆家浜天主堂分开。至解放前,已发展教友3000余名,教务兴旺。1958年后,教会经过“肃反”“反右”等政治运动,教堂活动受到限制。1960年后,该堂一度成为城南公社的用房,办过学校。教堂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后,要求恢复重建的呼声高涨。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建堂工程自1991年底开始,1992年10月竣工。新建的教堂建筑面积1088平方米,呈十字形,512平方米的主堂高高耸立。主堂前面筑钟楼,高达30米。顶端有不锈钢十字架。哥德式外形。堂内庄严肃穆,能容纳2000多名教友进行宗教活动。1992年12月15日开堂。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9-30 22:01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10-2 15:06 编辑
前身为前浜浸会堂,坐落于原玉山镇前浜1号,经文革变迁,于1982年恢复堂事,更名为基督堂。此堂系砖木结构,面朝南,面积225平方米。1996年市政府城市建设规划,将红峰东路原蚕种场一块六亩地给教会,并出资200万建造。新堂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附属房面积176平方米。1998年圣诞节举行落成。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9-30 22:01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10-2 15:08 编辑
昆山华藏寺,由位于昆山马鞍山原慧聚寺子院演变而来。慧聚寺,建于梁代天监十年(公元511年)。吴兴沙门慧向为该寺之开山。至唐武宗会昌间(公元841—846年),诏毁天下佛宇,慧聚寺亦遭其难。
北宋宣和间(公元1119—1125年),由信法师将马鞍山东北麓之慧聚寺子院改建为十方贤者讲寺,并易名为 “华藏讲寺”。南宋淳祐戊申之秋(公元1248年)由僧良拱复建大佛阁,名为“神运大雄氏殿”。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僧大雅将“华藏讲寺”从马鞍山北麓移建于西山之巅。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僧寂默重建山门和天王殿。
1992年6月,昆山市人民政府批准重建华藏寺,地址在马鞍山南麓翠微阁西,用地面积五亩。1997年8月,华藏寺再次易地重建于马鞍山之南、马鞍山路之北、亭林公园西大门之东,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2001年10月华藏寺竣工。2004年6月5日举行开光庆典,由秋风大和尚致答谢词。寺院前有横跨在小溪上的伯生桥,寺院楼宇俱宋代建筑风貌,巍巍壮观,屋顶为金黄色的琉璃瓦,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等,规模宏大。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9-30 22:02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10-2 15:07 编辑
昆山白塔龙王庙坐落于市区长江北路与春晖路交叉口东500米处。春晖路南为白塔公园,路北为龙王庙。白塔龙王庙始建于明朝万历九(公元1581年)年,距今已有四百年多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原址在兵希城外,位于青阳港与娄江河的交汇处,与庙同时建造的还有俗称为“白塔”(又称为望夫塔)的玉柱塔一座,故历来称之为“白塔龙王庙”。
由于风雨沧桑,几经战火,至昆山解放时已破败不堪。2002年报经昆山市人民政府批准,由昆山市道教协会负责移地重建。2004年建成对外开放,由昆山市道教协会会长严建华致答谢词。庙宇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包括正山门、门面房、大殿、东西偏殿、露台、碑廊、食堂、办公楼、宿舍,库房以及其他辅助设施。以明清时期建筑风格为特点,庄严宏伟,体现出了浓厚的道教氛围。庙内供奉有龙王、财神、文昌、药王、六十甲子、观音(慈航道人)等神像。白塔龙王庙在周边影响较大,历来香客络绎不绝,终日香烟缭绕、长年不衰。每年农历八月十八的“朝白塔”庙会,更是香客云集,热闹非凡。是举行宗教活动和休闲观光的良好场所。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