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亭林八景探究(附南桥古华园) [打印本页]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2
标题: 亭林八景探究(附南桥古华园)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29 编辑

有人说,过去的亭林古镇是一张画在宣纸上浸润历史沉淀的水墨画,现在的亭林是一张画在时空中的充满现代生机的油画。
亭林,璀璨天地,富有诗意,激荡情怀,令人遐想。
亭,精巧而美妙;林,浩瀚而繁茂。亭亭玉立,林林总总,自然与历史,风貌与文化,惬意与富足,就在亭林的古典的繁花中诞生、演绎。
亭林镇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东北部,地处金山、奉贤、松江三区交界。是金山的东北门户。距金山区府所在地23公里,到上海市中心45公里,镇行政区域面积为122.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5万,外来人口约2万。现辖15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
早上坐上9时40分从上海南站发往金山卫方向大站车,23分钟后列车稳稳当当的停靠在亭林站。在那里坐上接驳亭林镇的亭林三路。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2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30 编辑

亭林镇成陆于6000年前,地处冈身(古海岸线)西部,本世纪70年代初,在大寺场寺平南路东侧与中山街西北隅的祝家港东畔两个古文化遗址,出土有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晚期的文化层和商周两汉时期的文物。其中双把翘流黑衣灰陶壶、双层口沿密封黑陶罐等许多文物证实,距今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
据历史记载,亭林胜迹颇多,有读书堆(墩)、洗砚池(墨池)、松雪碑(子昂碑)、楞严塔(飞来塔)、仙人洞、八角井、览翠楼、剔牙松等称为“亭林八景”。由于历经战乱,“八景”遭受严重破坏,今仅存野王读书堆。元代杨维祯手植铁崖松(罗汉松),树龄已有640余年,仍傲然屹立,被誉为“江南第一松”。列为市级保护文物。1985年兴建古松园,以保护这株珍贵的古松。元代文学家、书法家赵孟頫书有子昂碑《重修宝云寺记》,惜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今仅存碑帽与碑文残块及原碑拓片。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2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25 编辑

一、读书堆
读书堆,俗呼大寺山,位于中山街寺平南路与大通路交汇处。南北朝梁陈时期顾野王晚年隐居于此,于茂林深处,结茅筑舍,读书、修《舆地志》而得名。大寺山原高10丈,占地数十亩,树木茂密,历经砍伐,主峰于1968年取土填河被削平,现仍形似土山,北麓紧靠笔尖厂。今读书堆上,仍有蓬蓬勃勃的树木数十株。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2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26 编辑

二、松雪碑
松雪碑(又名子昂碑),系元代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所书。碑文共953字(不包括碑首与文题14字),记述重修宝云寺事宜。元至大元年(1308年)立石。赵体书法遒劲清秀。"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仅剩碑帽及碑文残块(占原碑的1/20)。碑帽呈半圆形,高49厘米,宽108厘米,今存镇政府内。碑身高170厘米,宽108厘米,厚22厘米,中间有裂纹。有拓印碑文在民间流传。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2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31 编辑

三、楞严塔(又称飞来塔),在宝云寺内西南隅(今大寺新村)。竖有石幢一座,幢身以青石雕凿制成,座基莲花纹,浮雕佛像,犹如仙子,姿势优美,中柱六角形,镌刻陀罗尼经,覆顶雕有莲花,高约丈许。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年),于1956年底因上半部倾斜危险而拆除,下半部又于"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拆除。后因保管不善,以致散失,仅存中柱竖于亭林中心小学内。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2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32 编辑

位于大慈路的亭林小学新校舍。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2
四、仙人洞
仙人洞洞址,相传有二说:其中,在本镇东街栖霞道院内。据传明清时,院宇宏敞,有园亭假山,曲径通幽,后人凑景附会,称仙人洞在此;其二,据考实,位于"读书堆"下。据清代肖中素诗咏宝云寺周围八景时,曾有诗句云:"封来仙洞一泥丸"。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2
五、墨池
墨池(又名洗砚池),历代民间相传读书堆西麓,有小池通向山门之外,终年积水,清澈见底,因顾野王平素在小池洗砚而得名。墨池早已湮没,成陆建屋。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2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33 编辑

六、八角井
八角井,井栏呈八角形,栏下用瓦砌直至井底,外直径0.25米,高0.3米,边刻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4字可辩。井在读书堆东侧,抗日战争前,有八景茶园,设于井处。八角井因井栏凿有八角而得名。70年代在此处建设邮电局,挖掘地基时,曾挖出八角井之残栏。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七、览翠楼
览翠楼,自古流传,位于读书堆西面,据民间传说,位置各异。一谓在宝云寺内,一谓乃防倭举烽火为信号之楼。据《华亭县志》载,肖中素游宝云寺题诗云:"欲知览胜楼何处,衰草寒烟野寺西"。据此,该楼当在宝云寺之西,其兴废年代无考。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34 编辑

八、剔牙松
剔牙松,据松江府志引"淞故述"云:"读书堆旧有大树剔牙松,成化初(1465年)犹存"。九峰曹先生有咏亭林古松诗,则同善食(今古松园)之松。现园内古树"罗汉松",又名"铁崖松",俗称"骨碑松"。此松系杨铁崖手植,非八景之一。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35 编辑

位于古松园门口介绍该松树的碑文。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38 编辑

亭林市河
由东到西、由西向东,如同一条美丽的绸带镶嵌在小镇的肌肤里;又是母亲柔软的臂弯紧紧怀抱着小镇的人们;这是亭林的血脉,她给了亭林人民永远鲜活的生命和永远富有的营养和精神。这是一条富有灵气的小河,她陪伴着亭林走过了长长的历史,并滋养了小镇几千年的灿烂文化。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39 编辑

亭林汽车站,该站有多条发往市区,领近区县及区域内线路。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40 编辑

离开亭林后,驱车奔下下一站——南桥。在大润发南桥店解决午饭问题。这里也是南桥2路、7路的起讫站。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6 21:24 编辑

因南桥的城区环线都要2元,好在城区不大。因此我就干脆走走,沿南亭公路,南桥路,抵解放中路502路,这里是沈家花园,解放后一直作为奉贤县委、县府所在地。
沈家花园占地29.24亩,始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原系江苏省水上警察厅厅长沈梦莲的私人别墅,建时耗资银圆十万元。园内建有座北面南三层主楼一幢,上为居住房,底层设有舞宴大厅,三楼东西两侧均有阳台,上各有凉亭一座,造型颇为奇特,主楼西侧,造有荷花池、观荷亭、花房、沈钱祠堂等建筑,抗战期间,日军投降时轰炸该花园,炸弹落于三层平台上,但没有炸毁该建筑,后顶层被国民党忠义救国军放火焚烧,也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始)该园成为国民党临时县政府、奉贤、南汇、川沙联防司令部及袁浦盐场公署等。1956年,奉贤县政府迁入该地办公至今。园内除了独具西式风格的三层主楼及偏房外,更植有许多名贵花木,有素心腊梅、金桂、海棠、广玉兰等,共计六十余种,大道两侧高大的杉木排列整齐,整个大园显得肃穆庄严。
沈家花园经历八十余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保存完整,反映了上海及本区地域建筑的历史文化特点,其建筑工艺和工程特点也颇具历史特色,至今,沈家花园是奉贤全区唯一保存完整的花园洋房建筑。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46 编辑

沿南亭公路向东行,遇南桥路左转,进入解放中路,那儿就是沈家花园。它占地29.24亩,始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原系江苏省水上警察厅厅长沈梦莲的私人别墅,建时耗资银圆十万元。园内建有座北面南三层主楼一幢,上为居住房,底层设有舞宴大厅,三楼东西两侧均有阳台,上各有凉亭一座,造型颇为奇特,主楼西侧,造有荷花池、观荷亭、花房、沈钱祠堂等建筑,抗战期间,日军投降时轰炸该花园,炸弹落于三层平台上,但没有炸毁该建筑,后顶层被国民党忠义救国军放火焚烧,也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始)该园成为国民党临时县政府、奉贤、南汇、川沙联防司令部及袁浦盐场公署等。1956年,奉贤县政府迁入该地办公至今。园内除了独具西式风格的三层主楼及偏房外,更植有许多名贵花木,有素心腊梅、金桂、海棠、广玉兰等,共计六十余种,大道两侧高大的杉木排列整齐,整个大园显得肃穆庄严。沈家花园经历八十余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保存完整,反映了上海及本区地域建筑的历史文化特点,其建筑工艺和工程特点也颇具历史特色。至今,沈家花园是奉贤区唯一保存完整的花园洋房建筑,其历史地位及人文价值不容置疑。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53 编辑

沿解放中路东行至人民路,这里是南桥城区的最热闹的地方,有南桥的南京路之称。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55 编辑

再往东走,就是古华园了。古华园虽称“古”,却始建于一九八四年,一九八六年十月正式对外开放。之所以称古华园,因奉贤县前一直是“古之华亭”之地,所以命名为“古华”。 二OO五年三月起,公园实行免费开放。公园历经多次改造、扩建,目前公园占地面积为60余亩。古华园在构筑上采集了奉贤历史上众多典故,迁入和再造了大批历史建筑,使公园具有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韵和江南水乡景象。整个公园的绿地占有量为63%,水体面积为22%。园内花木品种繁多、五彩缤纷,春夏秋冬季相分明。园中有东西两湖。周有环河围绕。公园有22座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桥梁串界园区,亭台楼阁轩榭廊宇建筑量达5600平方米。公园较有历史和观赏价值的景点有:公元1799年建造的“南塘第一桥”;产生于侏罗纪世纪,距今亿万年的长28米,呈12段,最大周长3.3米的“硅化木”;“园中园”晚晴园(内设永久性展览——奇石展)、秋水园;据“吴王葬三女”历史传说构筑的“三女岗”、“三女祠”景区。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56 编辑

一进入公园,只见类似于扬州瘦西湖上的双亭桥映入眼帘。它可称之为古华园桥梁之冠。双亭桥,又名同心桥,据传此桥在齐贤中行的漂港河上,明朝时,毗邻此桥的南行、北行各出了一文一武两状元,出行常在此桥相遇,产生矛盾,两人就在此桥是做文章,贬损对方,后事态闹大,引起皇上不满,两人才醒悟,同心和好,日后称此桥为同心桥。此桥四面临风,不胜揽景,是游客观景纳凉、休憩活动的最佳去处。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58 编辑

沈家花园背部一侧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7:59 编辑

晚晴园。建于2004年公园东扩之时。园名取意于唐代诗人李商隐“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之名句。园内主要构筑“阅耕楼”、“菊石楼”、“饮香亭”的创意均源自于奉贤历代的“一邱园”、“野园”、“后圃”等名园,是奉贤历代园林之荟萃。园内一株“夫妻树”世间罕见。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东湖上的游船,其北侧的大草坪适合游人休憩,聚会。东面的奉贤电视塔,绿地大楼呈现在眼前,这里是奉贤的行政中心。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8:01 编辑

望海阁建在山冈顶上,是有三层的八角亭楼一座,由已故的前市领导夏征农题字。据说,夜深人静的时候还能听到东海浪潮的声音。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8:01 编辑

三女冈景区是根据吴王夫差葬三女之地于此的传说构筑。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积蓄了足够的力量,终于在BC478年,趁吴王夫差骄奢淫逸、不思朝政之际起兵伐吴。吴王大败南逃途径此地,未免一同出逃的三个女儿被俘受辱,狠心将她们活葬于此。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5 20:53 编辑

“南塘第一桥”,此桥原位于南桥镇东街跨南桥塘上,原名乐善桥,是木桥,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建为石拱桥。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今名。现桥为同治六年(1867年)由陈泰彤兄弟、吴文豹等捐资重建,长25.8米,宽3米,拱跨7.6米,两边石阶各27级。1984年秋移建公园内。“先德重勤问俗轺,漫随竹马人风谣,南塘春色浓于酒,佳句争传第一桥。”这是清代赞桥绝句。于桥相连的是涵碧轩景点。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8:05 编辑

史载的“兴园”在今邬桥境内。清乾隆年间岁贡生顾绂所建,占地20余亩,有动静20余处景点。园名取自唐代诗人楼颖”遐心自城兴“句意。现园内“兴园”仅取宝穗轩,度鹤亭,竹林请阁、三折石桥等景点在此供游赏,已足以可领略先辈构园之深厚。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8:06 编辑

离开古华园,坐车途径萧塘。这是萧塘老街一景。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8:07 编辑

沪杭公路西闸公路(西渡)街景。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8:08 编辑

西渡口位于奉贤北部,南横泾入黄埔江处。与闵行隔江相望。清光绪年间,设船运停靠点。建成聚落。民国21年,沪闵南拓汽车公司在西渡造铁壳浮码头进行渡浦后渐成市集。以渡口名为名。现在改造成花园绿地。成为周边市民的休闲之地。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8:11 编辑

在黄浦江边远眺奉浦大桥。奉浦大桥,位于闵行至西渡渡口下游1.5公里处,是继松浦大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后跨越黄浦江的第四座大桥。全长2201.8米,其中主桥545.3米,南北引桥1656.5米。主桥的上部结构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其连续长度为国内已建和在建同类桥梁的第二,中间三跨均为125米,下部结构为钢管桩基础。主桥净空高28米,净空宽105米,可通行5000吨级船舶。奉浦大桥设双向四快车道,设计车速为每小时100公里,设计负荷载汽车20级,挂车120级。大桥总投资4.46亿元。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8:10 编辑

闵浦二桥,是一座公轨两用一体化双层特大桥,位于上海市黄浦江上游闵行-奉贤段,距下游奉浦大桥约1.7km。主桥为独塔双索面双层斜拉桥,主跨251.4m,锚跨147m+38.25m,主桥总长436.65m。上层为二级公路,双向4车道,桥面宽度18m;下层为双线轻轨,最小功能宽度10m。是一座公路、轨道交通两用的双层桥梁,也是黄浦江第九座大桥。大桥全长约5.8公里。主跨长251米,轨道交通与公路叠合段长度为3.2公里,主桥为独塔双索斜拉桥形式。闵浦二桥已于2010年5月21日晚上10点通车。已通行三条公交线路。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5-10 17: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5-10 18:11 编辑

坐西闵线轮渡,在闵行渡口上岸,穿过一个叫新安市场的小商品市场,来到闵行汽车站。这里有多条发往市区及闵行各镇的线路。

作者: alina5337    时间: 2013-5-11 01:12
亭林镇介绍的不错,这是个离嘉定70公里的地方呀。。。
作者: 公子哥    时间: 2013-5-11 01:15
这地方不错可以去兜兜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