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在西摩路上读历史 [打印本页]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03
标题: 在西摩路上读历史
       充满人文气息、优雅宁静的上海陕西北路以“文化休闲街”的全新面貌出现在市民面前。这条拥有21处名人名居的马路,讲解着陕西北路的前世今生,讲述这些老房子里曾经串起中国历史的动人故事,以及建筑的特别之处。
  陕西北路“文化休闲街”是指延安中路至新闸路一段。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在这一段路上的众多建筑里,不但发生过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还出了许多重要的人物。
  蒋宋大婚就在陕西北路,位于陕西北路南阳路路口西北角,有一处六米高竹篱笆围成的地方,从竹篱笆的空隙中,隐约能见到一幢绿顶黄墙英式乡村风格的别墅。这就是宋家老宅,居住过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和宋太夫人。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基督教式婚礼正是在这座老宅内举行的。老宅建于1908年,原是外国人的别墅,英国古典主义风格。1918年宋氏家族移居于此,给这个花园带来了半个多世纪的传奇故事。解放前夕宋庆龄曾在此收容难童,解放后办过托儿所,现为中福会老干部活动室。
  香港特区首任特首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也曾在陕西北路购置过一幢房屋。1940年,“中国船王”董浩云在上海筹资组建了自己的第一家船务公司——中国航运信托公司,并购置了如今被称为“董家老宅”的房子,当时公司的许多高级职员和董家亲属都居住在这里。
  现在的上海辞书出版社正是当年人所皆知的香港首富何东的老房子。何东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中国苏州人,他自幼由母亲独立抚养,并受中国文化熏陶。20世纪初,何东先后担任上海多家公司的主要股东,致力开拓上海建设,就曾在陕西北路的这处公馆生活过。这幢建于1928年的花园洋房仿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是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从大门进入,便可见一座充满文艺气息的白色小楼。
  1925年国民党元老、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被蒋介石篡夺兵权后离粤赴沪,也曾携家小居住过陕西北路的住宅。位于陕西北路380号的许崇智住宅在建筑特色上也非常值得一看,这是一幢折中主义风格建筑,砖混结构。主体三层,局部二层。清水砖墙立面,木屋架机平瓦坡屋面。建筑平面自由,入口处有门廊,方柱用科林斯柱头,几何线角装饰腰檐。
  1934年建成的华业公寓,也是旧上海为数不多的由华人建筑师自行设计的公寓大楼。建筑形式及细部均仿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属折中主义向现代建筑过渡时期的典型作品。李健吾、金山、张瑞芳、王丹凤、俞振飞等文艺界知名人士都曾在此居住生活过。
  《色·戒》也说过该路建筑,除了众多名人居住于陕西北路上,这条大街上的建筑也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恢弘暗黄两色砌砖的墙面,有一种针织粗呢的温暖感,整个建筑圆圆地往里凹,成为一钩新月切过路角,门前十分宽畅……”在张爱玲《色·戒》中曾如此描述过的建筑正是位于陕西北路南京西路路口,建于1925年的平安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共七层,周边型公寓建筑。
  还有很多社会名流都曾在陕西北路上留下过踪迹。比如现在的七一中学就是以前的崇德女中,郭沫若、许广平等民主人士都曾应邀至该校演讲过。南阳公寓就是当年我国最为知名的民族企业之一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资建造的。太平花园是20世纪初由中国近现代史上同为外交家、法学家的伍廷芳、伍朝枢父子所建。
  在陕西北路上,还有众多的建筑讲述着上海曾与中国历史大事件相关联的片段。比如西摩会堂曾是上海犹太人的宗教活动中心,旁设的上海犹太学校还是上海犹太社区主要的青少年教育基地。这个会堂也是远东地区现存最大的犹太教会堂,2001年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列入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现在,21处名人名居的外面已经挂上了介绍铭牌,而每一块铭牌的设计均不同。比如大同里和自在里是石库门建筑,铭牌就是石库门窗式牌子。董家老宅和中国船运有关,铭牌上则有水波纹和扬帆的船。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08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1-27 16:17 编辑

托益,英国商人,1900年在今陕西北路80号址上兴建自己的住宅。住宅系独立式花园洋房,特点是大面积、大尺度,讲究豪华气派,后被祥茂洋行买办陈炳谦购得。解放后,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使用,20世纪90年代部分被拆除。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09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1-27 16:23 编辑


原汁原味的老字号美新点心店是一家七八十年历史的点心店,至今还出售手工包的黑洋酥宁波汤团。且该店还保留着边买筹边领货的老习俗。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10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1-27 16:29 编辑


华业公寓,位于陕西北路173号,1934年建成,上海营造巨商谭干臣投资兴建,李锦沛设计,是旧上海为数不多的由华人建筑师自行设计的公寓大楼。建筑形式及细部均仿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属折衷主义向现代建筑过渡时期的典型作品、李健吾、金山、张瑞芳、王丹凤、俞振飞等文艺界知名人士在此居住生活过。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11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1-27 16:39 编辑


平安大楼,建于1925年钢筋混凝土结构七层,周边型公寓建筑。1939年,美商雷电华影片公司葛安农、勃力登投资将大楼底层安凯地商场改建为平安大戏院,西文名为“Uptown Theater”,是一家小型的二轮影院,设座位504只,别具风格,不时出现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如张爱玲的《色戒》等。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1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1-27 16:42 编辑


上海优秀历史建造,陕西北路186号。原为荣氏老宅。陈椿江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1918年建。折衷主义风格。形式丰富,主立面设两层列柱敞廊,具法国古典主义特征。平面复杂,内部地面、木作和彩色玻璃等处装饰精美。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14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1-27 16:47 编辑


上海大学成立于1922年10月,原址在闸北青云路青云里,1924年2月迁至西摩路(今陕西北路南阳路口),分部设在斜对面的时应里(今陕西北路299弄4—12号)。因西摩路校舍已毁,1959年5月,时应里校舍被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拆除,原址上建造恒隆广场。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14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1-27 16:53 编辑

陕北菜场遗址,位于陕西北路286号,现在的金鹰购物中心。


图像1228.jpg (412.77 KB, 下载次数: 29)

图像1228.jpg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16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1-27 16:59 编辑


陕西北路342弄是民国时期建筑,新式里弄住宅陕西北路旧名西摩路故名西摩别砖混结构三层,毗连式部分外挑阳台,木门钢窗,红砖清水外墙,白色水泥壁柱一单元为一门牌号。内部结构基本维持原貌。解放前住户多为小厂业主等中产者。我国近代健美运动创始人赵竹光,曾居住于此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17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1-27 17:02 编辑


上海陕西北路369号,是一栋建于1908年的英国式花园别墅住宅。为二层半高、四面临空的英国式花园别墅住宅。房屋宽敞明亮,楼前绿树成荫,景致怡人房子的主人原是一个叫约翰逊·伊索的外国人、后被著名基督教牧师宋耀如(宋庆龄之父)买下,成为宋家花园。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18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1-27 17:05 编辑


宋耀如从一名美国《圣经》出版协会的推销员,发达成为上海最早的买办之一,把外国的机械输人上海,搞印刷业。与人合办面粉厂,还涉足纺织、烟草业等,拥有百万富翁的显赫身价。1887年,宋耀如与西郊的徐家庄园一位圣公会教徒倪桂珍结婚,养育了三女三男六个儿女,并不惜重金送他们出国深造。“宋氏三姐妹”正是在他们的呵护、哺育和熏陶下成了轰动中国政治对台的各具风采的女性。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20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1-27 22:22 编辑


陕西北路380号住宅,折衷主义风格建筑,砖混结构。主体三层,局部二层。清水砖墙立面,木屋架机平瓦坡屋面。建筑平面自由,入口处有门廊,方柱用科林斯柱头,索石拱券,几何线角装饰腰檐。1925年国民党元老、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被蒋介石篡夺兵权后离粤赴沪,携家小居住于此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22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3 18:47 编辑


怀恩堂,意为心怀主赐予的恩慈,创始人为美国浸信会传教士万应远,期间场所屡经变迁,历经沧桑。1940年,在西摩路(今陕西北路)购地,1942年新堂落成,礼拜堂内装饰简朴,可容纳千余人进行宗教活动,是上海各基督教会容纳人数最多的教堂之一。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3 18:54 编辑


陕西北路430号住宅,建于1913年,建筑为西式花园别墅,砖混结构四层,自由平面,空间丰富,清水砖墙,各立面差异明显,不讲究对称,鱼鳞瓦铺坡屋面。房主原为犹太人,一二楼居住活动,一家人在此过着舒适富裕的生活,是20世纪众多犹太家庭在上海的一个代表。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25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3 18:51 编辑


    董家住宅,位于陕西北路414号,砖混结构四层,清水砖墙。
    1940年,董浩云在上海筹资组建了自己的第一家船务公司——中国航运信托公司,并购置此房,当时公司的许多高级职员和董家亲属都居住在这里    董浩云是20世纪中国现代远洋航海事业的先驱,其创办的巨大事业由两个儿子董建华和董建成兄弟继承发扬。长子董建华后来成为香港特区首任特首。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26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3 18:59 编辑


陕西北路457号。何东旧居,又称何东公馆。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房子的原主人何东爵士,是香港太平绅士,著名慈善家、实业家。20世纪初,他先后担任时候多家公司的主要股东,致力开拓上海建设。1958年,房子成为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现为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28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3 19:04 编辑


崇德女中,教会学校,始建于1905年,1940年迁此,校舍为一幢花园洋房,学校以文商见长,尤以英文为其特色,社会声誉颇佳。学生多来自中产以上家庭,粤籍占相当数量。抗战胜利时,学校已建有中共党支部。郭沫若、许广平等民主人士曾应邀至崇德演讲,现为七一中学。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29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6-16 09:42 编辑


太平花园 陕西北路470弄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30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3 19:09 编辑


自在里,建于20世纪初,传统上海石库门形式,天井式三合院,木结构坡屋面,山墙有西式特征。自在,有安逸舒适、身心舒畅之意。发用“自在”作为弄堂的名字,标示了投资者以悠闲不拘的生活为依归。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3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3 19:14 编辑


南阳公寓,原名南洋公寓,建于1933年,陆根记营造厂承建,砖混结构四层,由近现代著名华侨实业家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设的南洋烟草公司出资建造。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我国卷烟工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享誉最高的烟厂之一,并以国货为号召,振兴了中国民族工业。公寓为居民住宅。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35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3 19:18 编辑


西摩会堂,又名拉希尔会堂,1921年举行盛大开堂仪式,为希腊神殿式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会堂曾是上海犹太人的宗教活动中心,旁设的上海犹太学校还是上海犹太社区主要的青少年教育基地。1948年随着旅沪赛法迪姆犹太人离开后,该堂关闭。会堂是远东地区现存最大的犹太教会堂。2001年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列入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37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3 19:20 编辑


陕西北路549号,花园住宅,建于1924年,呈新古典主义与装饰艺术派相结合建筑风格,框架结构,楼层前二后三,水刷石墙面,立面线条对称,装饰立柱,齿饰线角。原居民住宅。解放后一度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上海管理处和民航上海管理局老干部活动室。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1-27 13:43

作者: chinaspirite    时间: 2013-1-27 14:50
沪钱专线,没啥客流,主要是为去儿童医院的人服务。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