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青浦,朱家角国庆小游 [打印本页]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2:54
标题: 青浦,朱家角国庆小游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1:56 编辑

趁着史上最长的长假,本人去青浦、朱家角休闲一下。
青浦区位于上海市西部,太湖下游,黄浦江上游,东与闵行区毗邻,南与松江区,金山区及浙江省嘉善县接壤。西与江苏省的吴江、昆山两市相连。北与嘉定区连接。
水陆交通发达,已城区为中心,东部江河交错,西部湖塘群集,内河航运具有天然优势。可通行50吨~300吨的货船。是沪苏浙的重要水道。沪渝高速(G50)与318国道并行由东向西横贯全区,被有京沪高速(G2)沪蓉高速(G42)、沪常高速(S26)南有沪昆高速(G60)杭州湾环线高速(G92)上海绕城高速(G1501)沈海高速(G15)穿越东部地区,陆路交通十分便捷,是上海市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西大门。
工业已机械、纺织、化工、服装、食品为重点,境内有国家级开发区中国纺织国际科技产业城,市级开发区青浦工业园区。上海自动化仪表厂等市属企业。
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棉花,蔬菜为主。盛产鲭、鲢、鳊等淡水鱼类。盛产“青角薄稻”、“香更”“大盈鸭”、“草莓”、“练塘茭白”、“淀山湖清水大闸蟹”闻名遐迩。
文化古迹及休闲娱乐场所较多。保留唐、宋、元、明、清历史建筑30余处。崧泽古文化遗址,福泉山古文化遗址,青龙寺塔,泖塔,放生桥,普济桥,等被列为全国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崧泽古文化遗址和福泉山古文化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长江下游人类发展史,特别是太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上海的古代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朱家角是上海文化古镇之一。放生桥为上海地区最大的5孔石拱桥。风景游览点有大观园游览区,上海水上运动场,时青少年野营基地,上海国际高尔夫乡村俱乐部,上海太阳岛国际俱乐部,上海民族村,东兴游艇俱乐部和上海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等。青浦东北部的华新有“青东大屠杀”纪念地。1937年,残暴的日军在此展开了野蛮杀戮,1000多名同胞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中 共 的领导人陈云是青浦练塘人。镇上有江 泽 民同志题写的馆名“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2:57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1:59 编辑


青浦图书馆及夏阳湖   夏阳湖是青浦新城最大的人工湖,占地约130亩,湖区水域呈半封闭循环状态。

图像0837.jpg (340.27 KB, 下载次数: 27)

图像0837.jpg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2:58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4-2 14:25 编辑


青浦城区菜场街的一处旧时老宅。张宅【青浦镇菜场路3号】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2:59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2:02 编辑


宝庆寺是青浦城区唯一的佛教活动场所,明代万历年间称“千佛阁”,清代顺治九年列入群祀,咸丰年间塌毁,同治七年重建。曾有山门、大殿、念佛堂等建筑,因供奉伽蓝菩萨,俗称“关帝庙”,以后几经灾火,仅存大殿遗址。90年代末该寺归还佛门,2009年初十方善信鼎助修缮,2010年7月正式批准为佛教场所。因地邻宝庆老街,故恭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为寺题名:宝庆寺。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2:59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2:02 编辑


宝庆寺内的大雄宝殿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3:00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4-2 14:26 编辑


寺旁的老宅和大树似乎向人们诉说自己已年代久远。行素堂黄宅【青浦镇南门街85号】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3:01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2:06 编辑


万寿塔位于青浦镇南,俗称南门塔,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汪德馨《塔院记》载:“其士大夫与里之父老子弟输金钱,仿浮图象教,岿然建瓴级于南门之外,丹黄璀璨,上耸云霄。工竣而奉以嘉名,谓之万寿……邑之人望云稽首,感百年休养保聚之泽,效万岁歌呼颂祷之声,而藉是以仰报国恩,非徒辉耀文明如雁塔故事,为俊髦题名之地而已。”故此塔与佛教无关。塔成之后,附近又建殿、堂、庑等,占地30余亩,称万寿塔院。院有三殿,气势雄伟。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徐恕(白鹤蒋浦人,进士)独资修塔,“金碧之光,灿烂天表”。四十三年(1778年),塔遭雷击,损坏较重。
四十六至四十七年(1781-1782年),清学者王昶于塔院修纂《青浦县志》。嘉庆五年(1800年)塔院右建青溪书院,延王昶主讲。光绪九年(1883年),有一铜匠上塔偷锡,于熔锡时失火,木结构大部焚毁,今塔项、腰檐俱无。1959年列为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在塔基临河筑石驳岸,四周建龙背花窗围墙。1993年,又对塔身予以维修加固。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3:0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4:51 编辑


浏览完青浦县城,坐车去另外一个景点——水乡朱家角。在朱家角汽车站下了车。朱家角汽车站始建于1952年,原址在新风路人民医院。现在的朱家角汽车站是1990年建造的,1992年投入使用的。有多条线路在此始发,节日期间日客流量打1.5万人次。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3:04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2:23 编辑


朱徐线(徐泾东站-朱家角汽车站)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3:05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2:25 编辑


上朱线(上海南站南广场-朱家角汽车站)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3:06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2:26 编辑


松朱线(松江汽车东站-朱家角汽车站)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3:08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2:28 编辑


沪朱专线(老成都北路大沽路-朱家角汽车站)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3:10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2:30 编辑


沪朱高速专线(普安路人民广场-朱家角汽车站)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3:11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4:38 编辑


朱家角汽车站对面的珠溪园值得一看。原名共青公园,建于1956年。原为镇上富户蔡氏墓地,占地70多亩,内有池塘、小河,把墓区分成3个圩头,以小桥相通。墓区内竹林、树木成片,花卉簇拥,栽有松、柏、梅、榆、棕、铁树等名贵树木和各种花卉。
1956年,由朱家角、青浦镇两个镇的共青团员4500多人,对墓地进行绿化植树,同时还修建了木桥、亭子等,建成了一座简易公园,取名"共青公园"。1976年,由县、镇两级政府专门拨款,修造围墙、园门等,增加温室,并派专人管理,改园名为"朱家角公园"。1984年4月公园由青浦县园林管理所接管,并每年拨款,进行有计划的整修扩建。
    至1990年春节,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并定名为"珠溪园"。整修扩建后的珠溪园,已成为一座玲珑剔透、景色优美、辅助设施配套的现代园林建筑。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3:12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4:42 编辑


江南园林的特色,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3:16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4:41 编辑


四周池塘,小溪环绕,桥孔中见桥的奇观。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3:18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4:44 编辑


即使在国庆佳节,仍然是接天荷叶无穷碧的景象。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3:22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2:32 编辑


朱家角古镇的腹地--北大街,人山人海的游人把这个街道堵得水泄不通,简直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朱家角镇北大街是沪上第一明清街北大街,久经沧桑,还保存得如此原汁原味,那“一线天”独特构筑,令人啧啧称奇。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之称的北大街,老式店招林立,大红灯笼高挂,成为江南古镇最热闹的古老街道,是江南其他古镇所望尘莫及的。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3:24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2:38 编辑


泰安桥俗称何家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单孔拱形石桥,位于漕港河口的名刹圆津禅院门前。高且陡,是全镇最陡的一座石拱桥,桥堍竖立旗竿石两块,系悬路灯所用,是往来船只的航标,桥两旁青石扶手上的"飞云石"浮雕,古朴淳厚。
    用于建造何家桥的材料,是青石,且雕刻的桥栏浮雕"飞云石",都酷似元代之作,桥前圆津禅院也建于元代,故对此桥的历史,造桥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
    清代名士曾有诗:"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诗中描写日落黄昏,渔歌唱晚,经过一天酷暑,人们轻摇蒲扇,步上桥头,尽情享受晚间清凉。真是一幅生动的古代消暑纳凉图。这里写了"古寺一桥通","古寺"即圆律禅院,"一桥"就是泰安桥了。

作者: cai1127    时间: 2012-10-3 13:34
公交车有什么好拍的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11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4:19 编辑


圆津禅院,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坐落于漕港河边,为本镇著名古刹,寺内塑有辰州圣母像,故又名"娘娘庙"。结构小巧,佛像不多,但都精雕细刻,光彩耀目,庄严肃穆。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1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4:21 编辑


惠民桥座落在名街--北大街桥梓弯处,横跨市河之上,东堍是商业中心北大街,西堍漕河街(亦称庙前街)。
这是古镇唯一的木结构桥,也是最独特的木桥,因桥面建有木板栅,上盖砖瓦、翘角,故也称廊桥。使行人既可避风雨,又可遮烈日,这样既为民通行方便,又为民歇脚避风雨,故称惠民桥。    桥造型飘逸潇洒,登桥可欣赏市河二岸一长溜整齐的石驳和粉墙瓦的明清建筑,可看到人家凭水开窗,临水购物的动人江南水乡风情,更可观赏那漕河街面向市河一排长廊,构成一幅特有的水乡风情画。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1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5:19 编辑


朱家角城隍庙门前的石壁和城隍庙桥。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15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4:22 编辑


城隍庙位于朱家角镇中心的祥凝浜,为青浦城隍的行宫。原庙址在镇南雪葭浜,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迁入祥凝浜现址。正前有一对石狮,比之北方石狮的雄壮、威武,此处的石狮怀抱绣球,线条柔和,显出江南石狮的灵性可爱。进门左右有两个侧殿,再前有一石柱鱼脊,飞檐翘角的戏台,戏台顶部有160只斗拱组成圆形顶。以前台正中悬一巨匾,上书"鉴古"二字,每一字有一只八仙桌大小,苍劲古朴、气势宏伟。戏台前是一块用石条铺就的庙场,过庙场便是正殿,正殿前的廊柱上有一联:国泰民安一境灾殃皆远天,风调雨顺万家疫病顿消除。正殿的檐下,醒目地挂着一只大算盘,盘上打着"666123456789888"的数字,显示着此地的城隍老爷既能精打细算,替老百姓过日子,又能保佑八方平安,风调雨顺度岁月的寓意。殿正中,供奉着城隍老爷与夫人的塑像,两人都慈眉善目,一脸的样和,似这般老爷与夫人同供的庙宇,在江南一带是比较少见的。正梁下方,悬挂着"福佑显灵伯"的扁额,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赐给城隍爷的。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16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4:23 编辑


平安桥位于大新街口,建于明代,系砖、石、木混合结构,旧时这里称平安里,故名平安桥。桥身及桥基为花岗石条,两旁扶手用青砖砌就,中间扶手栏杆是二根原木,不加任何修饰,自然朴素。
    平安桥也称戚家桥,相传此桥系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行军路过所造,就地取材,所造成砖、木、石混合结构,省时、且行军路过建造对材料、工艺都不可能讲究,所以桥石不平,行人过桥时,桥上石板会发出"咭咯咭咯"之声,但桥现仍坚固耐用,保存完好无损。
    只因人们为了纪念戚家军为民造桥,抗倭功绩,故平安桥亦称戚家桥。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17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4:59 编辑


单跨石梁桥,南北向。明天启七年(1627年)建,清道光六年(1826年)重建。桥长20.6米,宽1.7米,孔径6米,较抖。实体式桥坛。两坡各10级石阶。桥面用长条石铺搁。松木护栏。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18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5:23 编辑


王昶纪念馆  馆舍是一幢二层楼房。王昶(1725~1806),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江苏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人, 清朝官吏。清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授内阁中书,协办待读,入军机处,后又擢刑部郎中。乾隆三十三年(1768)王昶随大学云贵总督阿桂入川,平定大小金川。前后在军营九年,所有奏檄,均由王昶起草,加军功十三级,记录八次。凯旋之日,乾隆赐宴紫光阁,称其“久在军营,著有劳绩”,擢为鸿胪寺卿,赏带花翎,不久,又升为大理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使
王昶为人正直,执法不阿,深得乾隆信任,夸其为“人才难得”,不时委以重任。王昶一生得主要成就,不在仕途,而在学术。《辞海》称他为“清代学者”,是名副其实得。王昶于学无所不究,名满天下而不立门户。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金石考证方面,他倾半生心血,收罗商周铜器及历代碑刻拓本1500余种,编成《金石萃编》160卷,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资料性、学术性著作,至今还在不断影印出版。在文学艺术方面,他工诗善文,早年与王鸣盛吴泰来钱大昕、赵升之、曹仁虎王文莲并称为“吴中七子”,他的诗文结集《春融堂集》共60卷,姚鼐俞樾曾先后为之作序。此外他还作了大量的文学选编工作,辑有《湖海诗传》、《湖海文传》、《明词综》、《国朝词综》等。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19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4:24 编辑


大清朱家角邮局成立于公元1903年。早在1875年,民办的协源民信局就在大清邮局现址的斜对面设置了代办处,专门办理商家和民间信函、包裹邮递以及现金等业务。1896年,清政府正式开办国家邮政。1903年,清政府在青浦县城和朱家角等地选择殷实商铺代办邮政业务,朱家角邮局就设在协源民信局代办处内,称大清邮局朱家角邮寄代办所。最初协源民信局在老百姓心中有一定信誉,所以公办邮寄所业务大大不如民信局。但公办邮寄所船只运送实力足,邮路又广于民信局,不久以后协源民信局就被邮寄代办所取代了。    1910年,邮寄代办所迁入现在的位置,1911年正式改称大清邮局朱家角分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大清邮局转为中华邮政继续营业,直到1953年才迁址到北大街放生桥附近。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20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5:14 编辑


陆士谔故居。陆士谔(1878-1944),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生于千年古镇珠溪镇(今朱家角)。名守先,字云翔,号士谔,亦号云间龙、沁梅子等。早年跟随名医唐纯斋学医,后来在沪行医,一边行医一边写小说,一生创作了百余部小说,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他的作品“皆不称”。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22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2-11-24 15:23 编辑


朱家角的古弄深巷,可谓以多、奇、深、古而著称于世。全镇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古弄约有几十条之多,走在老街巷尾,每隔几十步,不时有一条条古弄撞入眼帘,有时一不留神,擦眼而过,回头再寻,却在两幢老房高墙中间露出深不 可测狭弄一条,其势显得十分神秘。朱家角古弄之奇,奇在构筑独特。大多呈棋盘布局,四通八达。以"弄"通街,街接"弄",形成街弄相通,弄连弄。朱家角古弄之深,深得妙不可言。
西湖街的"一人街",更是一人入弄,万夫莫开,两人入弄,侧身而过,三人入弄,挤出弄外。古弄的神奇,神妙,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2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5:33 编辑


又称西木桥,位于东西湖街两端,南北向。清康熙八年(1669年)建。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桥长19.5米,宽1.7米,高4米。桥材为花岗石,实体式桥坛。桥坛下面各有一个泄水方坛。皮具建筑匠心。桥面用两块长6.25米的长石梁铺搁,两边有望族和抱鼓石。护栏用青砖切成实体式。两坡各有20级石阶。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24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2-11-24 15:27 编辑


西栅桥又称福星桥建于清雍正二年(1774年),在镇的西市梢,古时水乡市梢大多没有木栅,为安全每到晚上关闭栅门,禁止外来船只通行,所以这里为湖楷港西栅口,故称西栅桥,亦称西石桥。
西栅桥现保存完好,高大挺拔,桥面麻石班驳,桥基石缝中伸出几株小树,又显现几分秀丽和潇洒。两边桥楹柱上镌刻着:"潮涌越水飞龙卧,云接      吴山挂月钩;一水锁住佳气绕,千年环见彩虹垂。" 桥联有景、有情、有味,道出了三柳九峰边的水乡之雅趣幽情。这是一首优美的借景抒情诗,确切地描述了古镇地处吴越交界地理位置的重要以及水乡泽国的秀丽风光。
    登桥远跳,向东鸟瞰全镇,雄伟建筑鳞次栉比尽收眼底,向西遥望一片湖光水色,令人心旷神怡,真有福星临门,鸿运高照之感.


作者: cchremark    时间: 2012-10-3 16:25
。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25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8-16 15:40 编辑


中观音桥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27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4:26 编辑


童天和国药号由清代宁波富绅童氏独资创设,与上海百年老店童涵春堂同宗,是江南著名的国药号之一。1877年,童氏老板重修“天和堂”金字招牌,高悬于堂内。1890年,童氏在家族中扩股,充实经营。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一百二十余年的创业之路。
“童天和”有“重济世,不重利”和“道地药材,自设工场”的祖训。药号自制的六神丸、行军散和人参再造丸等药品是当地百姓生活中的常备药。在经营上“童天和”请名医坐堂门诊,名医配良药使“童天和”闻名遐迩,过去药堂门前的市河上常常停满了从江浙一带前来治病就医的船只。“童天和”还遵守祖训,联合当地名医对经济困难的家庭实行常年赊账取药的善举,获得了民众极佳的口碑。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药号公私合营,1986年恢复旧店。如今店堂的制药工场,被改成制药工具的陈列室供人们参观。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28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6:23 编辑


朱家角人文艺术馆位于古镇入口,东邻两棵470年树龄的古银杏,据介绍这里占地面积1569平方米,建筑面积1809平方米,以精致、优雅、灵动见长。

馆内有大小室内空间10个,室外庭院5个。展馆的布局建设充分呈现了江南传统院宅错落有致、明暗辉映的风格。展馆内,各类新颖又不失古朴和典雅的艺术品一一陈列。

它的设立不仅为中国当代顶尖油雕艺坛增添了一抹清新的江南水色,也为这个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镇注入了空前强大的艺术内涵。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29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5:37 编辑


朱家角有古银杏多株,较著名的有慈门寺古银杏。树高19米,已有400多年树龄。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31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6:18 编辑


延艺堂位于朱家角古镇美周弄36号,是以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保护、传承、推动我国传统手工艺艺术发展为已任的专项文化艺术机构。它是目前上海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延艺堂由精品馆与体验馆二个主体组成。精品馆即延艺堂北楼,主要展示不同门类的国家级大师的代表作品,传达各大师之艺术创作理念。体验馆即延艺堂南楼,是我国手工艺作品展示和表演场所,展品珍贵,种类丰富,涉及我国非物质手工艺文化范畴的各个领域,这里集中展示了众多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流程,通过一件件造型精美、意味隽永的艺术品使得观众领略大师的精神境界,从中得到一番人生感悟。游人在“体验馆”内设的各手工艺作坊可现场观看各大师表演,也可动手制作从而体验艺术创作的快乐;并可在“体验馆”内设的休息区品尝非物质文化食品、休憩。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3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6:15 编辑


上海手工艺朱家角展示馆集上海各地工艺美术大师的经典作品于一地,是北大街文化工艺类店铺的旗舰店。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35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4:28 编辑


涵大隆创建于1886年,现在墙上的店名仍是当年开业时写的。    清朝中期,朱家角的酿造业发展迅速。以涵大隆为首的一批酱园作坊将酿制的酱菜畅销各地。酱菜很快就成为了朱家角价廉、味美的特色产品。涵大隆生产的各种酱油、酱菜、乳腐、酒和醋等,都有一套独特的工艺。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涵大隆的玫瑰乳腐和双料酱油分别获奖,后来又在南洋劝业会和国货展览会上分别获奖。1956年,涵大隆和镇上另外几家大酱园合并,组成酒酱合作商店,总称涵大隆。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38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4:29 编辑


放生桥横跨于镇东首漕港河上。5孔石拱,全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称为"沪上第一桥"。古时24里长漕港河仅此一座大桥,南堍为朱家角镇,隔岸为昆山井亭,因地处淀山湖要冲,元代时,就已成交通要道。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慈门寺僧性潮募建。
    全桥形成一个缓和顺适的纵坡,自然和谐地衔接两岸街面,显得雄伟而不笨重。桥上的石刻技艺也十分高超,龙门石上镌有盘龙8条,环绕明珠,形态逼真;桥顶四角蹲着石狮4只,仰头张嘴,栩栩如生。中间有竹节望柱,桥面中央镶嵌雕花石板。长方形板式桥栏,四角方整,棱角分明。桥东建有碑亭,供行人憩息,临水筑以石驳,凿以锁缆孔,为舟楫停泊所用。桥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联:"帆影逐归鸿锁住玉山云一片,潮声喧走马平溪珠浦浪千重。",楹联各12字,自上而下,似山涧飞瀑,一泻百丈,颇有气势。它描绘了十里漕港水运繁忙的热闹景象和江河波涛之汹涌,更加突出了放生桥的宏伟气派。
    放生桥长如带,形如虹。"井带长虹"为朱家角十景之一。历来文人雅士赞美此桥,有诗云:“长桥驾彩虹,往来便是井。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38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6:04 编辑


青浦朱家角的“江南第一茶楼”,由明末清初当地闻人铁根宝掌门,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39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6:02 编辑


发财弄。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41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6:07 编辑


站在放生桥上眺望两岸美景。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42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6:10 编辑


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位于上海青浦朱家角的阿婆茶楼内,该展馆将匾额文化和江南水乡的韵味融为一体,是朱家角绝佳的人文风景之一。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4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5:41 编辑


又称南桥,东西向。清光绪十六年建。桥长12米,宽1.5米,高2.2米。跨境5.5米。实体式桥坛。两坡各有10级石阶。两坡护栏用块砖砌成实体式。
作者: 农夫三拳有点疼    时间: 2012-10-3 16:44
真是吃啥饭当啥心,出去玩还不忘拍摄公交
就怕别人不知道你是公交公司的啊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47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5:43 编辑


东西向。清光绪十六年建。桥长14.5米,宽1.5米,高2.8米。跨境5.5米。实体式桥坛。两坡各有13级石阶。两坡护栏用块砖砌成实体式。
作者: 日月星    时间: 2012-10-3 16:48

去过几次,每次人都很多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51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6:00 编辑


上海全华水彩艺术馆,有海派水彩画家,巴黎国际艺术城注册艺术家陈希旦先生任馆长,下设馆长和艺术室,“水乡”和“水彩”在这里完美结合。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5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4:30 编辑


课植园位于朱家角北首西井街,环境幽静,风光独好,是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 原园主马文卿,故俗称"马家花园"。园名定为"课植"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园内既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以应园名。
    课植园座西朝东,正墙门面对西井亭港,沿河原有船肪及一垛数米高的照墙,照墙两旁曾建有两座"司鼓亭",每遇宾客来临,吹鼓手就吹吹打打,鼓乐齐鸣,以示欢迎。整个庄园。由厅堂区、假山区、园林区三大部分构成,墙门内第一道建筑为往来宾客停放轿子用的门厅,门厅后是头厅、二厅、三厅和迎贵厅四埭进深的"厅堂"建筑。
    厅堂内建筑十分考究,雕梁画栋,工艺精细,屋顶面采用双层瓦片行板结构,有冬暖夏凉之奇效。头厅后仪门处还饰有精细砖雕,处处显示出大富人家的豪华气派。后埭迎贵厅,更显雍容华贵,它紧靠一角月洞门亭子和碧波粼粼的荷花池,两旁装就   雕花落地长窗,地铺印纹水磨砖块,拼成各种花样图案,前植桂花两株,以谐其音。迎贵厅向东为书城,前有双帛亭,今亭毁井仍在。这别具一格的书城,有仿城墙,城垛,上书"月洞门"三字,进洞门,内筑有一拱形岸桥,桥扶手栏杆饰以翠绿琉璃瓦筒,显得古色古香,踏步上桥,可进入藏书楼,楼有两层,飞檐翘角,此地为当时所谓"课读"之用。迎贵厅南侧,有一条长约20多米的碑廊,碑廊内镶嵌着明清著名书画家碑刻15块,有明代文人文徵明"游西山寺"十二首,祝枝山的"梅花诗",唐寅的手札及周天球诗等,时为马氏聘请雕刻高手,依照其真迹雕凿之,字体苍劲有力,笔锋勾丝毕露,丝丝人扣,令人叹为观止,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现已外加玻璃木框罩之,定为县文物加以保护。以碑廊为界,北部为厅堂区,南部为假山区。假山区内是以各种造型的瘦、漏、透太湖石堆砌而成,形成迂迥曲折,如入迷雾的格局。假山南面是庄园内一座标志性建筑--正方形五层楼,顶端饰有四角形亭子,称"望月亭",是全镇最高建筑,雄伟壮观。气势非同一般,与望月亭遥相呼应的是旁边二楼上的四方亭,同走马楼及五层楼相连通,形成颇具江南建筑风格的建筑群体。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5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5:45 编辑


又称北桥,东西向。清光绪十六年建。桥长17.8米,宽1.5米,高2.6米。跨境5.5米。实体式桥坛。两坡各有17级石阶。两坡护栏用块砖砌成实体式。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55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5:56 编辑


即使在小街小巷,人流也不少。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6:59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5:55 编辑


清宣统三年(1911年)江苏丹徒人马幼眉,在朱家角漕港滩开办余丰碾米厂。以碾米附设发电,供朱家角部分商店、居民夜间照明用电,叫做“华光电灯公司”。1913年(一说1919年),“华光”兼并青浦观明电灯公司,改名为珠浦电灯公司(朱家角人都叫“电灯厂”),同时开始用高压输电方式通电青浦。

  珠浦电灯公司的建立,使朱家角镇上的部分商店居民告别了汽油灯、洋油灯、油盏火、蜡烛火的照明方式,夜里街道也亮起了路灯。从此,朱家角人跨入了现代文明生活。“珠浦”,成为朱家角社会进步发展的历史坐标之一。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7:01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4:34 编辑


朱家角天主堂位于青浦区朱家角镇漕河街。朱家角天主堂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为一座小堂。光绪九年(1883年),扩建为大堂,取名“耶稣升天堂”。宣统元年(1909年),另建与大堂互不相连的钟楼一座。该堂为中西混合式,能容纳七百人。1980年11月,修复开放,为“文革”后上海郊县最早恢复开放的一座教堂。2001年4月,朱家角天主堂被列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 徐哥哥    时间: 2012-10-3 17:02
每次去人都很多啊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7:03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5:48 编辑


柳亚子别墅,名为“福履绥祉”。别墅座东朝西,东面面对田野,围墙高筑,呈凹字形,占地四百平方米,两边为南北厢房,中间三开间客厅,一式花格落地位面。进墙门有一约50平方的庭院,内植月季、腊梅、桂花、杜鹃、山茶等花卉,靠北为居室和生活用房。朝东有墙门装饰,飞檐翘角,精工砖雕,朝西为教堂式大门面对圣堂浜,中间饰有尖顶,两旁砌有方形柱子,中间有“福履绥祉”四字。整幢建筑独特,布局精巧,环境幽静。该房屋后为其堂姐柳桂英所居。当时柳桂英看破红尘,急欲出家为尼,家人屡劝不听,先生亦曾相劝,然桂英意甚坚,不为所动,先生请她居此带发修行,后柳亚子离别故乡,从此别墅由桂英带了一个柳家养女杜亚英居此。吃素修行,终身未嫁,于1949年5月病故,终年60多岁。杜亚英跟随桂英居此,亦终身未嫁,现仍健在,居于别墅南厢房,已是古稀老人 。为此当地群众,对此柳氏别墅,俗称为“吃素堂”。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7:05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5:51 编辑


青浦的老车站已经改造成现代商务大楼。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7:06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5:50 编辑


京申的青浦9路也被列入创建城区规范示范线。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7:07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6:26 编辑


抓拍一辆青浦10路普通车。要知道全青浦也只有2辆普通车了。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0-3 17:08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2-10 16:28 编辑


回程特地坐了回野鸡的青安线,发现其车容车貌差,电线还暴露在外,到了安亭汽车站,报站器响起了“欢迎您再次乘坐本公司的车”。真是谢谢一家门。
作者: 农夫三拳有点疼    时间: 2012-10-3 17:28
估计LZ吃住在公交车上的吧?和公交车感情那么深?
作者: 农夫三拳有点疼    时间: 2012-10-3 17:31
cai1127 发表于 2012-10-3 13:34
公交车有什么好拍的

朋友你也许不知道,LZ以车为家,吃喝拉撒都在公交车上,所以才对公交车感情那么深
作者: sopranos    时间: 2012-10-3 19:01
满好的, 谢谢楼主.
作者: 柚柚0314    时间: 2012-10-3 19:07
朱家角 真心没啥好玩的。。。吃的东西倒不少!~
作者: richard1817    时间: 2012-10-3 19:37
LZ我关心的是你都乘了哪些公交车。。。
作者: 赶虎溜兔    时间: 2012-10-3 22:15
朱家角古镇实在比不上枫泾古镇
作者: 狂钓鲤鱼    时间: 2012-10-3 22:32
嘉朱线
作者: playgirl    时间: 2012-10-3 22:43
这个假期不是最长的,以前也有放过八天
作者: yinfengxp    时间: 2012-10-3 23:12
门票多少钱?
作者: Sev7n    时间: 2012-10-4 00:58
yinfengxp 发表于 2012-10-3 23:12
门票多少钱?

现在朱家角好像不要门票了
作者: sunyanfeng    时间: 2012-10-4 07:45
游客还好,不是很多
作者: shj18    时间: 2012-10-5 09:05
你哪天的啊?人都不多的
作者: 深蓝回忆    时间: 2012-10-6 15:43
楼主照片拍得水平真高!
作者: 苦情狗尾巴草    时间: 2012-10-6 19:23
悠哉悠哉~
作者: frankgongvip    时间: 2012-10-6 20:29
长假真好
照片烂了点,曝光N多
人太多
被休闲了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11-24 15:18
shj18 发表于 2012-10-5 09:05
你哪天的啊?人都不多的

10.2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8-17 11:07
朱家角的水之秀
桥之美
民风之淳朴
如果你要了解朱家角
那么在皎洁的月光下
在蒙蒙细雨中
徜得在泛着油光的石板路追寻思古之幽情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3-8-17 11:14
朱家角是古老的
早在1700年前已形成村落,明朝万历年间正式建镇,至今还不断有5000年前史前人类生活遗址和器皿的考古发现。
朱家角是繁华的
以布业而兴,曾衣被天下;因米市而旺,日进5-7仟石,至今还留有众多的繁华痕迹:大清邮局、米行油坊、银行洋庄、电灯厂和古老的房地产。
朱家角是在水上的
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三十六座石桥古风犹存。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