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2012昆山之旅(3)千灯 [打印本页]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7:59
标题: 2012昆山之旅(3)千灯
千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距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千灯原名“千墩”。据汉书《吴越春秋》和宋《玉峰记》记载:吴地有三江,其吴淞江畔有土墩九百九十九个,及昆山南三十里有一高土堆,为第一千墩,遂成“千墩”。千灯位于昆山市区东南部,东接上海,西通苏州,自古钟灵毓秀、物阜民丰、人文荟萃、风物清嘉,素有“金千灯”的美誉。它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国学者顾炎武先生的故乡,是昆曲创始人顾坚的故里。古镇孕育了一代伟人,也因为人而名扬四海。美丽、富饶、古老而充满生机,至今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式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存有亭林墓、秦峰塔,延福寺,石板街,少卿山等历史文化遗址,两千多年的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千灯,正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8:00
千灯风貌一角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8:01
在老街走累了也无妨,长廊座椅来伺候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8:02
三桥是千灯水乡桥文化的精华和缩影。跨过三桥,就跨进了具有二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千灯古镇。三桥连袂而筑,分别呈现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东边的小桥叫方泾浜桥,因河名方泾浜而得名,为明代特色;中间横跨尚书浦上的三孔石拱桥为恒升桥,恒升取步步高升意,为清代特色;西岸一座小巧玲珑的木桥是鼋渡泾桥,为宋代特色。三桥有一美丽的名字,称为“三桥邀月”。
恒升桥下的大河原名为千灯浦,为纪念明代户部尚书夏元吉而改名尚书浦。宋元时代江南水患严重,明永乐元年,户部尚书夏元吉奉令携太常少卿袁复开浚吴凇江,顺便疏拓千灯浦,百姓为纪念夏元吉把千灯浦改名尚书浦。尚书浦北起吴凇江,南达淀山湖,历代是水上交通要道。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8:03
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有“中国土建筑金字塔”之称,被列为“中国二十世纪重大考古发现”。明永乐年间疏浚千墩浦,淤泥堆于汶浦阳山。为纪念浚浦有功的太常寺少卿袁复,命名为少卿山。由于镇民长期造屋取泥,1958年、1977年、1983年、1984年连续取泥或因修建公路开墩取泥,使山仅存三分之一。取泥及开挖时发现大批石刀、石斧、墓葬玉器19件及数件陶器,经鉴定属新石器时代遗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5件。2002年,为保护文物,在山上植树护土,并在四周栽绿种花,进行环境改造,建成公园。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8:05
余氏典当是始建于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千灯人称它为“典当里”。据载,余氏的祖先余爱山于明代万历年间自安徽休宁县迁来昆山千墩吴家桥开店经商,余氏具经营敛财头脑,收入颇丰。古时里人称“吴家桥”为玉溪,并称余氏为“玉溪余氏”。
“余氏典当”是由余爱山的第二代传人余尚德于清顺治年间在千灯镇上营建的徽派建筑群。余宅朝东落西,双排两行,建时沿河自东(过街)向西共有7进,现存五进。第一进东为店铺,四开间门面,经营茶杂山货;第一进西四开间为典当铺;第二进是明厅“立三堂”;第三进为大堂楼,走马楼为住宅;第四进为小堂楼。第五进为当库。整个建筑群有一明代大厅、五小厅、六幢楼、双备弄,前后左右构成“亚”字形“走马楼”,大小房屋120多间,千灯人称它“迷楼”。典当三面有高墙,可确保财产安全;后面是“更楼”,可为全镇防盗、防火打“五更”,具有警示功能。
余氏“立三堂”,风雨沧桑三百多年,依然如故。余氏家族,代代相传,后继有人,曾经是千墩镇上“南顾、中余、北叶”显赫的三大户之一,亦是人才辈出的礼仪之家、书香门第。余爱山的第三代传人余国柱,于顺治丁亥年高中进士,官至刑部主事,江西清吏司郎中;顺治丙戌年,余国柱和他的侄子余震元同入“科校场”考场,同登一榜,乡里传为佳话。请看把柱上金子楹联“创业艰难,我祖父克勤克俭,崇成匪易,尔子孙其慎其谦”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8:06
此山为千灯悠久历史的见证。吴寿梦时(公元前585年-前561年)海寇经常来骚扰,就在千灯浦西的秦柱山上建烽火楼。“秦柱山高不过二寻(注:古长度一寻等于八尺)广不满一亩的土堆”。屯兵守卫,秦始皇曾登此山的烽火楼祭海,因而秦柱山改名为秦望山。清乾隆十一年挖取该墩泥土建通裕社仓,嗣后民间建房均在此墩取泥。解放前夕已无迹。2003年,恢复旧貌。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8:07
梁天监二年由千灯镇人王束舍宅捐建,取名延福禅寺。吴越天福二年(937年)敕赐“波若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复名为延福禅寺。曾做过县主簿的王珏,因年老无嗣,舍宅扩建寺院,该佛寺规模宏伟,是佛家圣地,江南民众前来朝拜,香火不绝。元末寺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又重建起。永乐二年,户部尚书夏原吉浚治吴淞江及千灯浦时,曾借宿于此寺。万历年间(1573-1619年),寺僧瞻月重修法堂、山门。明末寺毁,清寺僧大野密音重建佛殿、经阁。清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作战时,该寺毁于战火,仅存后房数间及和尚数名。解放后和尚转业,后房移属医院。2003年-2005年,重修恢复原貌。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8:08
       该玉料为一块完整一体的纯天然玉料。据玉材的天然造型,经过精心设计,由德纯艺高的工匠历两年时间精工雕成。玉佛精美华贵,庄严殊胜,玉清底白。佛像长8.9米,高2.45米,总宽1.35米,体型比例均确,栩栩如生而自有灵气。玉佛全身镶嵌有1500多粒红、蓝、紫晶宝石和翡翠,衣纹和莲花台由24K黄金镏金而成,彩绘部分采用天然石色彩画而成:如白色、红色、蓝色分别由白海螺、红珊瑚,绿松石研磨制成。
  该玉佛2004年10月被纳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是世界第一大玉卧佛造像,弥足珍贵。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8:10
梁天监二年(503年),延福禅寺僧从义,在千灯浦西、延福禅寺南、千灯镇的中心,募建七级秦柱峰(现名秦峰塔),明洪武年间重修。该塔系砖木结构,高十一丈六尺一寸(合38.7米),横断平面为正方形,每边长一丈四尺六寸四分(合4.88米),顶刹系铁铸,高二丈一尺(合7米),铁葫芦作顶,下焊八角环,每角立一紫铜小鸟,再下嵌四片白铜大耳形片,大耳片边有铁连接顶层四只翘角,每角檐下系铜铃,阵风吹过,铜呤叮当,煞是令人心旷神怡。塔内各层用扶梯连接,每层都用楠木作为底板,可直上顶层,旧时顶层设有茶室,各层外围装有木栏杆,可远眺四方景色,清代方豪思有诗云:“千墩墩上塔层层,高入云霄碍野鹰。我欲登上观四海,秋风病骨未堪胜。”明末塔坍。清,径山僧嵩堂募捐重修,恢复原状。雍正二年(1724年)7月,大风吹折秦峰塔顶,折页上铸有万历铸钱数枚犹未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延福寺僧见云募修,至四层,资尽而止。同治年间,太平军与清军作战时,秦峰塔的各层搁板、扶梯、四周栏杆均付之一炬(现尚存顶层搁)。至此,不能拾层而上,游人只能望塔兴叹。1962年、1963年进行“封角护塔身”保护性维修。1978年,进行“围墙”护塔维修,1989年,进行加固塔刹、更换避雷针等维修。1994年,大修,恢复宋代风貌,游人又可登塔远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8:11
顾坚 (生卒年不详 )。顾坚,元末明初戏曲家。自号风月散人。昆山千灯人。精于南辞,善作古赋。元将扩廓帖木儿听说他善歌,屡招皆不就。与当时文人顾德辉、杨维祯、倪元镇等相友善。著有《陶真野集》10卷、《风月散人乐府》8卷,今均已不存。据魏良辅《南词引正》一书载,因其"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顾为昆山腔的创始人之一。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8:13
石板街与尚书浦平行,南北贯通,并连接支路成百脚状,全长三华里,其主干道长800米,由2072块条形花岗石板铺成。石板街始建于南宋,明清进一步延伸修缮;民国三年又以重金聘青浦县朱家角筑路名匠王世昌,重新整理修缮,遂形成今天纵横交错、贯穿古镇南北的格局,是江南古镇保存最长、最好、最完整的石板街。
石板街面是人行道,石板下是下水道,沿街临河,且与每家每户的下水道及河滩相沟通,从河滩驳岸边泄水入河,是优良的排水系统,即使倾盆大雨也排泄畅通,雨停水干,从不积水。石板街所用之条石有一美丽名称“胭脂红”,现已无法考证“胭脂红”石产自何地,但条石的美丽永远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石板街所用条石均宽50公分,均长2米以内,稳固而耐用,修理替换又很方便,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美观性良性结合的典范。

 
古街狭窄,屋檐相对,成一线天,两侧小楼相依,隔街携手授碗,成为古镇的特有风貌。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8:14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8:15
昆曲,自元代形成的昆山腔,发展到明代嘉隆时期,经魏良辅十年改革而成新腔,及至梁辰鱼新编《浣纱记》,因曲调幽雅婉转,唱词典雅华丽,称“水磨腔”,好象古代水磨漆器,水磨糯米粉一样细腻软糯。风靡全国六百个春秋,被誉为“百戏之祖”。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8:16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8:18
千灯馆设在南市街的李宅。年老的千灯人都知道,那儿曾经是一爿开了很久的书场。原来的大厅上悬挂着一块“祖庆堂”匾额,堂名取自清代由进士登仕的李祖庆,他到千灯并建造此宅。据陪同的导游介绍,为建千灯馆,千灯[有关部门]筹巨资,进行修复,并保持了原貌。雅名就叫“千灯草堂”。

千灯馆内现在展出的古代灯具有1133盏,它集中反映了不同年代、不同质地、不同造型的灯具,这些灯具之所以吸引了无数的游人前来观看。就在于它跟老百姓的生活贴得很近,很多灯具尽管很土,但很实在;很多灯具虽然古老,但正好迎合了当代人的怀旧心态;就在于它的形态千态百异,却都十分逼真实用。从人类开始用灯至今的几千年来,它的发光原理没有什么变化,但每个时代的灯具却各不相同,主要表现在制作灯的原料和造型上。

灯乃光明之象征,灯火辉煌,万家灯火,是千灯的理想。金千灯,夜江南是旅游者的象征。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8:20
顾炎武,原名绛,字宁人,号亭林,1613年生于昆山千灯镇,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卒于山西曲沃,由嗣子顾衍生,从弟顾岩扶柩回昆山千灯故里,葬于祖茔嗣父顾同吉、嗣母王贞孝之墓穴次位,墓前有碑,上刻“顾亭林先生暨配王硕人合墓”;周围有砖砌矮墙,嵌有清石碑各一块;墓南有明皇朝为旌表先生嗣母王氏的贞孝坊;墓后柳树四棵,四周松柏数十株。光绪二十一年(1894年),新阳县知县万厉钧重修了坟墓。
经过修缮后的顾炎武故居,包括顾炎武故居,亭林祠堂和墓及顾园三个区域,为千灯明清宅第之首。
顾炎武故居为整个宅第主体,朝东落西,为五进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自东而西依次为水墙门、门厅、清厅(轿厅)、明厅(正厅、楠木厅)、住宅楼,北侧有背弄连接灶房、读书楼和后花园,故居前与千年石板街相接,后与顾炎武墓地和顾园相连。该区域主要再现亭林先生居家生活、读书场景,各厅内陈列顾炎武先生塑像、手迹、著作、生平事迹和国内外对顾炎武先生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5 18:23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6 19:12
顾园  占地30亩,位于故居西南侧,与故居祠堂及墓均相通。是依史恢复修建的融湖光水色、历史人文为一体、具有江南私家园林风格的游览区。内曲水环绕,环水有致用阁、思宜园、颂桔轩、“归奇顾怪”(二石斋)、秀石虬松庄、秋山亭、三徐居、慈母阁、四柿亭等及碑廊等10个景点,各景点以诗文、字画、语录、塑像等形式寓意亭林先生的精神和生平。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6 19:16
亭林祠和亭林墓 落北朝南,东侧有门与顾炎武故居相通,西侧墙外为顾园。祠南向三间两厢一门楼,以三间相通作一大祭堂。两边墙上及外面走廊墙中嵌有砖石刻碑12块,记述先生事略。其中一块有先生所著《日知录》中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庭中盘槐、桂花各两株。现亭林墓露台均用花岗石砌造,石阶七级,围以石栏杆。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6 19:47
随后又去了另外一个景点——大唐生态园。大唐生态园是2005—2007年优势农产品发展实施计划,结合千灯古镇旅游,投资开发建设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生态园总规划建设面积3000亩,内设优质果品栽培区,特种蔬菜栽培区,优质水产养殖区等,并通过种植各种奇花异草,建造小木屋、仿古建筑等休闲环境。
看点之一:路边小草也艺术   
走进生态园,你也发现,这个貌似普通植物园的生态园,其实就像一个建在园林里的现代化农业浓缩版,令人惊喜不断。   先看那些路边景观,一些平日里常见的小草小花,在这里被搭配得十分精美,似艺术作品。金黄色的小黄杨、翠绿的冬青、鲜红的月季、粉色的蝴蝶兰等,一簇一簇“相依相偎”。走在路上,仿佛睬在花丛中,而路边长长的灌溉水渠,巧妙地飘着几朵并蒂莲,显出几分雍容和雅致。最令人惊讶的是,小路边淡绿的、本来高高的蚕虫,被修剪得矮矮的,与怒放的月季相间,一红一绿,好一番风情。农作物与花卉一组合,竟变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看点之二:果园里面读“果书”   
最令人陶醉,趣味无穷的,是那路路旁、坡上、河畔的果园。春暖花开季节,果园内郁郁葱葱,清香扑鼻;果园与果园之间,有的用一片竹林,有的用不同色彩叶子的树林相隔,尤显宁静与空灵。园中种植的果树品种颇多,驻足其间,与友共“读”众多果树知识,不失为一种雅趣。这个生态园里共种植着60余个品种的500多棵果树,如果有兴趣全部品完,约可成为半个果品专家了。
看点之三:大棚新品好稀奇   
去大棚观赏精彩纷呈的特种蔬菜和瓜类,也是生态园游的一绝。这里种植的可全都是市场上最流行的新品种。如蔬菜有小玉米,美国芦笋等。美国芦笋的种子据称要14000元元一公斤,这种贵重的蔬菜刚刚种下,形象可真不怎么样,茎特细,样子单薄,像文竹,可听说3个月后,它们就会长成半人高、小指粗。这种芦笋吃起来口感比一般芦笋要清爽可口,营养价值很高。瓜类则有早春红玉、西薄洛托等品种的礼品西瓜,还有如手掌大小的礼品小南瓜等。如今正是挂果的季节,走进大棚,满眼果实累累。看着那悬挂在长长瓜藤上的一个个小精灵,真有一种冲动,想自己也变成个它。
看点之四:休闲也好选“中”“西”   
生态园里有两个湖泊,大的约有百亩,小的50亩。湖水清澈,与千灯古镇区的河道——千灯浦相通,流向吴淞江。湖岸设垂钓台。两个湖的湖畔建有两座不同风格的配套设施,一为生态餐厅,二为商务会所。生态餐厅呈中式风格,外面为漆着朱红色漆,挂着古色香宫灯的百米长廊和六角亭,里面同时可容纳百余人就餐。而商务会所为欧式风格,全部采用木结构建造,外设白色抽象派风格的凉亭。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8 22:31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4-18 22:32
钓鱼台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5-2 23:11
千灯的小吃也相当多,芝麻糖、油氽巧果、油煎虾花饼、熏青豆、香糍团、青团子、海棠糕、垫榫糕、糍饭糕、重阳糕、千灯肉粽,样样均有特色,保你吃得开心。
作者: lqpjgs    时间: 2012-5-10 23:18
我刚去好,好像没找到好玩的地方
作者: 雅如    时间: 2012-5-11 10:51
下次也去玩玩
作者: siyanzhaohua    时间: 2012-5-11 13:00
LZ辛苦了~~~~~~~

千灯山明水秀的,只是,江南的这些个小镇总显出一个脏乱来,再不复清秀明净。。。。。。
作者: redbaron    时间: 2012-5-11 13:18
LZ怎么去的?
作者: alanlu    时间: 2012-5-13 01:55
还行~下次骑车去兜兜
作者: shendawei77    时间: 2012-5-13 09:56
redbaron 发表于 2012-5-11 13:18
LZ怎么去的?

参考我的帖子2012年昆山之旅(1)锦溪便可知道。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