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标题:
杂文!!!!!!!!!!!!!!
[打印本页]
作者:
酒狐
时间:
2001-11-1 19:05
标题:
杂文!!!!!!!!!!!!!!
结束不久的APEC会议让中国人尤其是上海人感到了无比的自豪。并且,俨然一副国际大都市人的骄傲。可是上海是否因为举办了几次国际会议或是几场国际赛事、演出就具备了国际大都市的素质了呢? 答案可能很难用是或不是来回答。
如果,仅从城市的硬件环境来看,似乎上海与其他公认的国际大都市相比丝毫不逊色。特别是这几年的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以及环境的优化,让每个上海人都有一种一日千里的感觉。
但是,在这坐城市生活的“人”的素质和影响是否与之同步呢?我在这里所说的“素质”不仅指一个市民的文明程度,同时也指其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多少和其自己的财富收入、生活指标等一系列参数。关于这一点,其实我们只要看一看街上的自行车数量就可以了。当每天面对着上下班时如潮水般的自行车流,一幅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最典型形象便越入眼帘。然而,在世界其他国际大都市中几乎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对于他们来讲自行车只是休息日在公园里休闲锻炼的健身工具而已!虽然现在一些欧洲国家提出重新重视自行车的倡议,但那也只是在他们现代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候的自觉行为。就好象城里人看惯了繁 华以后,需要到森林里去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到一些穷乡僻壤采采风一样。另外,自行车对于城市道路造成的拥挤与混乱每天都在发生,关于这一点,开出租车的司机们最有体会和发言权。一般来说,平均10辆自行车的道路占有面积相当于一辆中型巴士的道路占有量,而一辆中型巴士最少可以有20个乘客同时乘坐。
那么,是否上海也要学其他国际大都市取消自行车道,大力发展私人车呢?依我个人观点,完全取消自行车道没有必要,但至少要逐步减少自行车流在市区范围内的通行道路。我们可以参考日本东京的做法:在拥有2000万人口的东京市,其私人汽车的拥有量肯定比上海多得多,但是那里也并非每个人都开着自备车上下班,而维持城市交通正常运行的正是依赖于他们庞大而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当一个城市的市民发现需要到达城市任何一点的便利程度与其开自备车相当甚至更快时,选择公共交通便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了。记得以前在一次文艺节目上,上海主持人问及一位外国友人对上海的印象时,这位外国友人只说了一句话:你们上海的自行车可真多啊!我不知道当时人们听了这句话是什么感受,或许还在为我们的堂堂“自行车大国”骄傲,反正我总有一种被歧视的感觉。
其次,我还想说的是上海市民的英语普及率。不可否认,随着国家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特别是上海的外语使用范围越来越普遍。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就整体而言,上海市民的英语普及比例还是相当低的。这一点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都市的标准向去甚远。且不说香港、新加坡,就连泰国的曼谷,其英语普及率也远远高于上海!我有一个朋友几个月前去了曼谷,几天前他和我通话时说起在那里的生活,由于不会说泰语,他就在曼谷说了三个月的英语,无论去旅店还是在小摊贩前讨价还价,甚至到陌生人家做客,和泰国人说英语几乎没有太大的障碍。而在我们上海,英语的普及范围大部分仅限于学生一代或者外企公司职员。这次APEC期间,为了在外语问题上临时抱佛脚,上海市开展了学英语100句的活动,我不知道这次活动能在整个上海市民身上起到多大影响,如果仅仅是为了开会的4、5天,那将很让人失望。
下面我还要讨论的是旅居上海的外国侨民的数量。这对评判一个城市是否是国际大都市也将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都知道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被称做“东方巴黎”、“东方之珠”...那时的上海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而当时在上海的外国侨民数量有15万之多,占那时上海人口的12%!那些侨民有的在上海出生,有很多在上海终老,他们把上海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而那时的英语普及率也是在上海历史上最高的。现在,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外国商人来到上海,但他们大多只是为了洽谈生意或是旅游,来去匆匆,他们不会把上海作为第二故乡,更没有一种归属感。这一点,与巴黎、纽约、东京等都向去甚远,与香港、新加坡也无法相提并论。看来,如今的上海要吸引更多的海外侨民来此安居乐业,并不是靠造几幢摩天大楼、种几片树林或者燃放几朵礼花就能解决的问题。
我想说的是:其实上海离国际大都市的标准还很遥远。看看小区弄堂里挂着的“万国旗”、工交车上时常发生的争吵漫骂、为了车上的几个空坐你推我挤、行人对交通规则的熟视无睹(会议前后略有好转,但很难想象如果以后没有那么多交警,上海市民是否还会那么自觉?!)... ... 上海人在三、四十年代培养出来的贵族气质现在已经几乎荡然无存! 这也许可以解释怀旧风在这座城市愈演愈烈的原因把。但任何事物消失都是有其前因后果的,上海“精致生活”的消失到底是为什么呢?
(要不是我那么喜欢、热爱我们的上海,我才懒的动笔呢!!!)
欢迎光临 嘉定都市网 (http://www.jiad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